郑伟,马海忠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1)
配电网对于电力运行系统来说,其地位是不可比拟的,其直接面对电力用户,应坚持“有效使用、有效实施”的原则。电网发展始终是为大众服务,未来社会用电量与最大负荷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是翻倍增长,对输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与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配电网规划理念,加强配电网规划深度,将网格化思路、全生命周期、供电安全风险理念等引入配电网规划,从规划源头提高配电网整体水平[1-2]。
根据城市、农村、工业园区的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采用差异化发展策略精准解决问题痛点。
(1)在城区,根据城市负荷发展水平适当增加高压变电站布点,保证110kV容载比维持在合理水平。推进城市配电网装备标准化、简约化、序列化。
(2)在农村地区,根据负荷分布及负荷发展预测,合理安排高压变电站布点,逐步提升户均配变容量。依照农村地区技术标准和建设要求,全面推进配电网装备水平提升。
(3)在工业园区,要提前获取用户报装信息,提前开展110kV变电站前期工作,保证用户及时用电。
(1)城区高压配电网形成环网式、链式等高可靠的网架结构;中压配电网形成环网、多分段适度联络的结构,加强站间联络率,建设牢靠的负荷转移通道。
(2)农村地区着力解决高压配电网存在的“单线单变”等不满足供电安全标准的问题,全部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等突出问题,切实提升电网抵御事故能力。
(3)工业园区着力解决高压配电网存在的“单线单变”等不满足供电安全标准的问题,全部解决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等突出问题,切实提升电网抵御事故能力。
(1)城区通过配电网网架完善工程等解决重载中压线路、重载配变问题,对重载变电站进行负荷转移,解决配电网出现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2)乡村地区通过优化中压线路供电半径,着力解决供电半径过长、低电压等问题,通过变电站新增布点、增加配网出线、转移负荷、调整联络分段等手段,缩短线路供电半径,提升配网供电质量,探索新技术应用,采用35kV配电化,解决区域超长线路导致的低电压问题。
(3)工业园区逐步提升110kV主变N-1通过率和10kV线路N-1通过率,及时解决配电网重过载和安全隐患问题。
(1)考虑不同供电分区的差异化需求,根据可靠性需求、网架结构与设备状况,合理选择故障处理模式、终端配置及通信方式,全面实现配电自动化全覆盖,支撑配电网可观可测。
(2)充分利用配电网光缆覆盖和公网通信资源,建设全面覆盖的配用电通信网络,有效支撑配电自动化遥控可靠动作和用电信息采集业务,加强电网运行监测、控制能力。
(3)推进高级量测体系建设,巩固智能电表、低压集抄全覆盖水平,提升计量装备水平。
(4)加强源-网-荷-储的高效互动,提高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满足多样互动和新能源开发用电需求,促进配电系统高效协同运行。
通过对配电网项目进行迫切性、经济性和可行性分析,制定配电网投资策略。
为了分析投资需求和投资能力,建立省级电网公司投资分配模型,通过供电能力、设备规模、运行状况、盈利能力四个维度,开展地市级供电公司配电网的投资分配测算[3]。
针对部分配网项目因解决方案不彻底、不充分,导致反复改造等大拆大建情况时有发生的问题,为进一步强化以问题为导向的精益规划的引领作用,深度发挥现有配网设备的供电潜力,针对设备老旧、线路及配变重载、线路单辐射不满足N-1校验及各类安全隐患等实际问题,对规划方案进行量化评价,通过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益导向和目标导向,进一步提升规划的精准度。
图2 项目比选模型构建思路
2.4.1 推动投资结构优化
在投资能力范围内,需向能够形成有效资产的领域倾斜,优先安排解决存量问题类项目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类项目等易于形成有效资产的项目。
2.4.2 有效应对增量配电投资风险
(1)建立增量配网信息收集共享机制;
(2)调整投资策略,应对增量配电网发展;
(3)加快布局综合能源服务,满足用户多元化用电用能需求。
(1)积极争取良好的电网建设环境;
(2)提前获取工业园区建设需求。
加强专业协同,打破专业壁垒,建立健全协同协作工作机制,贯通规划、计划、设计、建设、运维、评估、反馈等各个环节,建立“问题反馈—方案制定—项目前期—项目立项—项目实施—运维管理—项目评价”的专业联动机制,形成无空白、无交叉、无缝链接的管理工作机制[4-5]。
(1)利用导航等通信技术贯通源网荷档案,承载能量流变动,感知信息流预警,汇集全空间资源,纵贯多时态电网,直观展示现状电网,回溯复盘历史断面,仿真展望规划蓝图。
(2)充分利用现有平台成果,形成电站全景图、电网导航图等可视化图层,满足多专业、多时态、多类型的一站式应用需求,实现问题图上说、规划图上做、计划图上管、成效图上看。
(3)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沟通衔接,推动“网上电网”与外部平台互联互通,实时更新地方控规、生态红线等信息,助力电网规划与国土规划、环保规划等“多规合一”,实现精益规划、精准投资,营造良好生态。
开展网上诊断、规划布局与仿真论证,智能诊断各级电网薄弱环节,预判发展需求,优判网架设计。
开展网上统筹研究、网上计划安排、网上执行管控,智能监控计划执行状态,评估计划实施成效,及时掌控指标异动,科学预测发展态势,支撑精准施策。
融合智慧工地、智慧供应链等成果,推动项目-设备-指标的关联贯通,在线论证项目必要性,评估投资效益,实现电网项目可视化管理与全程闭环管控。
在线开展统计监测与分析,搭建经济活动分析模型,深化电力市场分析预测,提升统计分析质量。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客观评价电网发展质量、项目投资效率效益,推进项目运行效率和效益在线分析和评价。
开放电网运行工况、电网规划方案等信息,共享间隔、廊道、项目资源,支撑营销阳光业扩、财务多维精益等融合应用,促进电网业务高效协同。
构建树型科研创新体系。研究领域包含:企业发展与投资策略领域、电力物联网领域、坚强智能电网领域、输变电设计领域、电源并网与消纳领域、宏观经济政策与电力市场领域。
可以发现,以上措施中既有相应的标准体系设计,也有不少科技创新的方法,不仅设法全面提高配电网质量,也在加强整体配电网的智能化和交互化水平。随着这些措施的推行,我国配电网的发展水平将上一个新的台阶,更可靠、更清洁、更智能的配电网将让电网变得更加坚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