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静
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河南省护理医学重点实验室·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白血病为常见血液系统疾病之一,患者以贫血、感染、骨骼疼痛以及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生和遗传因素、病毒因素、化学因素以及放射因素等存在密切关系[1]。化疗是白血病患者常见的治疗方式,但长期化疗治疗易损害患者血管,同时一旦药物外渗会对患者机体健康带来严重影响[2]。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操作简单,无需反复穿刺血管,可有效减少化疗药物对患者周围血管的刺激。但由于白血病患者机体免疫力普遍较低,同时血液多处于高凝状态,因此PICC置管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增加患者身心不适[3]。本文以98例确诊为白血病行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分析预防性护理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98例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白血病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9例,女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0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9.6±4.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7±0.5)年。实验组中男27例,女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31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9.8±4.5)岁;病程1~4.5年,平均病程(2.8±0.6)年。对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关于急性白血病相关诊断标准者;(2)精神正常,可以正常沟通交流者;(3)无其他血液疾病者;(4)签署知情同意书者;(5)选择静脉化疗作为治疗方案者。排除标准:(1)慢性白血病者;(2)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者;(3)既往有静脉炎病史者;(4)合并PICC置管禁忌症者;(5)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健康宣教、生活起居指导、心理护理以及并发症防范等。实验组行预防性护理:(1)穿刺前的预防性护理。PICC置管前,先充分消毒治疗室,并且提前对患者血小板情况进行评估,根据七步洗手法洗手,然后选择中性清洁剂对患者的穿刺部位清洁2~3次。置管前2 h叮嘱患者适量饮水,根据患者血管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导管,尽量选择细小硅胶管,以降低导管刺激性和创伤性。加强患者置管前的健康宣教工作,指导其如何保护置管部位以及护理置管部位等,提高其自护能力,降低感染或者皮肤损伤等风险,提高导管使用时长。除此之外,对于免疫功能低下以及血管状况欠佳的患者群体需要重点关注,做好相应应对措施以降低其静脉炎发生风险。(2)置管时的预防性护理。置管过程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合理选择导管长度,加强细节护理,例如消毒剂适量不宜过多,待其干燥后再穿刺。穿刺动作轻柔,在超声引导下置管。选择适量无菌辅料覆盖在穿刺部位上,确保穿刺点导管固定良好,叮嘱患者置管侧肢体不要频繁活动,定期更换敷料。(3)穿刺后的预防性护理。选择一块小方纱覆盖在穿刺部位上,透明贴覆盖后常规加以包扎。定期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现象,叮嘱患者在保护好置管侧肢体时也要适当活动置管部位,但不可剧烈运动或频繁活动,以防止发生机械性损伤[4]。叮嘱患者睡眠不可压迫置管血管,选择脉冲或正压方式冲管及封管。规范换药操作,每天输液前用生理盐水冲管,若导管堵塞,排除扭曲及打折等情况后,可选尿激酶溶液予以溶栓处理。积极询问患者输液后有无疼痛情况,测量患者体温有无发生变化,合理调整输液速度,并且定期巡视穿刺部位有无发生渗血情况,密切留意其置管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并及时处理。除此之外,指导患者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松握拳动作[5],每次20 min。对于具有较高血栓形成风险的患者,在其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安排其服用阿司匹林以预防血栓,且每天定期测量其臂围变化。(4)置管前后的心理预防性干预。进一步加强患者置管期间的心理干预,积极和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顾虑,以便对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耐心为其介绍PICC置管的优点以及必要性等,列举临床典型案例等来提高其治疗自信心,使其可以更加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
(1)在两组患者护理两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PICC置管情况以及舒适度评分,其中置管情况主要包括记录其带管时间以及单根导管使用时长。舒适度评分则通过视觉模拟数字评分法[6]进行评估,评分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评分越高表示置管舒适度越高。(2)观察两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带管时间、单根导管使用时长短于实验组,舒适度评分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ICC置管情况以及舒适度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PICC置管情况以及舒适度评分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9)实验组(n=49)t P带管时间(d)208.1±8.7 212.6±9.1 2.502 0.014单根导管使用时长(d)90.4±7.8 94.3±8.2 2.412 0.018舒适度评分(分)7.8±0.4 8.0±0.4 2.475 0.015
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0%和6.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PICC置管是利用导管从患者外周手臂静脉穿刺,使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可有效避免化疗药物直接接触患者手臂静脉,加之大静脉血流速度快,能马上冲稀化疗药物,可有效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造成的刺激。近几年PICC置管在长期需要静脉输液、需要反复输注血液制品以及每天需要多次进行静脉抽血检查的患者群体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也是白血病患者常用的给药途径[7]。虽然PICC置管具有安全、管路通畅无回血、操作方便以及痛苦小等众多优点,但是其也具有一些无法忽视的缺点,尤其是对于白血病患者,由于其血液黏稠,免疫力低下,在置管后极易伴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及静脉炎等并发症[8],因此需要加强患者置管期间的护理工作,以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时间。
预防性护理主要是通过对患者可能会发生的不良风险事件提前判断,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干预措施,以达到消除潜在风险,提高护理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带管时间短于实验组,单根导管使用时长短于实验组,舒适度评分低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提示预防性护理不仅可在更大程度上延长患者带管时间以及单根导管使用时长,而且还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置管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白血病患者机体免疫力普遍较弱,身体素质差,加之操作不规范,消毒不彻底,极易导致患者发生感染、静脉炎以及皮肤过敏等并发症。另外,患者自身血液黏稠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静脉血栓以及导管堵管的发生风险,导管固定不当则会增加导管脱落风险。而预防性护理可在患者置管前、置管时以及置管后各阶段,对可能会影响其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严格把控,从而防范于未然,达到减少感染、静脉炎、皮肤过敏、静脉血栓以及导管脱落/堵管并发症发生的目的。通过置管前后的心理预防性干预,可以有效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使其可以更加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确保各项护理措施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置管舒适度。邓远[9]报道,及时为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可以进一步降低其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和本次研究结果大致相符,提示预防性护理在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护理中的良好护理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可延长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的置管时间、单根导管使用时长,提高患者舒适度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