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飞燕,余斐斐
(义乌市中心医院 检验科,浙江 义乌 32200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非器质性消化道肠病,以腹痛、腹胀及腹部不适等腹部症状最为常见,并常伴有排便习惯的改变[1]。IBS的流行具有世界性,欧洲国家的患病率在9%~22%,亚洲的患病率在4%~10%。我国的患病率在4%~5%,且女性的发病率约为男性的两倍[2-3]。目前,IBS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且不明,药物治疗的效果欠佳。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其产毒因子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A蛋白(VacA)是其致病的关键[4]。国内外对于Hp与IBS的关系颇有争议,本研究检测IBS和健康人群的Hp感染及CagA-IgG/VacA-IgG的情况,观察Hp阳性IBS患者抗Hp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探讨Hp CagA-IgG/VacA-IgG在IBS中的应用价值。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IBS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均符合罗马Ⅳ诊断标准[5]中关于IBS的描述,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等疾病引起的腹泻、腹痛、便秘;②合并有糖尿病、甲亢等代谢性疾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先天性巨结肠;⑤近三个月内有腹部手术史;⑥合并有肠结核、消化性溃疡、胃肠道肿瘤等疾病。研究组男39例,女47例;年龄20~40岁,平均(30.48±4.16)岁;腹泻型42例(48.84%),便秘型44例(51.16%)。另选取同期80例进行Hp检测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20~40岁、平均(31.05±4.24)岁。2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Hp检测 采用14C-UBT进行检测,所有受试者均空腹4 h以上,口服1粒14C尿素胶囊的温水后,静坐半小时后向集气瓶内呼气,当集气瓶中液体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停止呼气,然后采用液体闪烁计数仪对其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判定:≥100 dpm/mmol为Hp阳性,<100 dpm/mmol为Hp阴性。
1.3 Hp毒力因子检测 Hp阳性的受试者进行毒力因子检测,采集受试者空腹肘静脉血3 mL于普通生化管,分离血清,严格按照免疫印迹试剂盒(深圳市伯劳特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说明书操作进行CagA、VacA及抗体尿素酶(UreA、UreB)等相关抗体的定性检测。根据CagA-IgG和VacA-IgG的表达情况,将Hp菌株进行分型,Ⅰ型菌株:CagA-IgG和VacA-IgG均为阳性;Ⅱ型菌株:CagA-IgG和VacA-IgG均为阴性;中间型菌株:CagA-IgG和VacA-IgG中仅有一个阳性。
1.4 治疗 对Hp阳性的IBS患者,采用推荐的四联抗Hp疗法进行治疗:餐前半小时口服枸橼酸铋钾胶囊2粒和埃索美拉唑片40 mg,餐后半小时口服阿莫西林1 g和克拉霉素0.5 g,2次/d,共治疗2周。
1.5 观察指标 治疗2周后,判定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显效:腹痛、腹胀症状消失,每天排便1~2次,粪便外形良好,无黏液;有效:腹痛、腹胀症状部分消失或减轻,腹泻型IBS患者大便次数明显减少,便秘型IBS患者便秘时间明显缩短;无效: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症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期间随访患者IBS症状的消失时间,治疗2周后14C-UBT试验阴性表示Hp已根除。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Hp感染情况 研究组患者Hp阳性率为52.33%(45/86),对照组为28.75%(23/8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25,P=0.002)。其中研究组腹泻型Hp感染率(66.67%,28/42)高于便秘型(38.64%,1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8,P=0.009)。
2.2 Hp阳性者抗体表达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CagA-IgG和VacA-Ig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UreA-IgG、UreB-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Hp阳性患者的抗体表达情况[n(%)]Table 1 The antibody express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Hp-positive patients [n(%)]
2.3 Hp阳性患者Hp抗体分型情况 2组68例Hp感染者中,Ⅰ型占47.06%(32/68),Ⅱ型占42.65%(29/68),中间型占10.29%(7/68)。2组Hp阳性患者Hp抗体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Ⅰ型所占比例最高,对照组中Ⅱ型所占比例最高,见表2。
表 2 两组Hp阳性患者Hp抗体分型情况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Hp antibody typing in the two groups of Hp-positive patients [n(%)]
2.4 Hp阳性IBS患者抗Hp治疗效果 治疗后,Hp阳性IBS患者的Hp根除率为77.78%(35/45);根除Hp患者中80%症状得到改善,未根除Hp患者中仅20%的患者症状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5,P=0.002)。Ⅰ型、中间型患者IBS症状改善总有效率(23/30,76.67%)高于Ⅱ型患者(7/15,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44)。腹泻型IBS症状消失时间为(6.98±2.15)d,便秘型为(6.46±2.1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5,P>0.05)。便秘型与腹泻型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抗Hp治疗对Hp阳性IBS患者的症状改善效果[n(%)]Table 3 Symptom improvement of anti-Hp treatment on Hp-positive IBS patients [n(%)]
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厌氧杆菌,寄生于上皮黏膜中,会引起上消化道疾病[6]。我国Hp感染率约为54.76%,感染的发生与人群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环境密切相关[7]。一项基础研究[8]表明,IB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Hp CagA/VacA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有关:(1)全身炎症会刺激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和肠嗜铬细胞,分泌促炎神经递质5-HT、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物质,进而影响脑肠轴;(2)Hp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增加肠道通透性,从而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3)Hp引起的炎症会增强患者的应激反应,进而影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上述机制会引起患者内脏过敏和肠蠕动增加,导致患者腹痛、腹胀及腹部不适。Hp菌体含有CagA、VacA、Ure等多种抗原蛋白,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而不同的抗体可能与患者的感染及预后密切相关[9]。CagA和VacA是Hp最主要的毒力因子,两者在结构和功能上虽相互独立,但关系密切,共同决定着Hp毒力的高低[10]。VacA是一种Hp分泌的蛋白毒素,会使靶细胞发生细胞骨架重排、细胞凋亡、空泡变性及细胞死亡等改变,CagA常与VacA同时存在,虽不直接介导其毒素活性,但会使感染的组织器官发生严重炎症反应[11]。Hp存在的标志则是UreA和UreB。
本研究结果显示,IBS患者Hp阳性率要显著高于正常人群。Hp阳性IBS患者的CagA-IgG和VacA-Ig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2组Hp阳性患者Hp抗体分型差异显著,其中IBS患者中Ⅰ型所占比例最高,正常人群中Ⅱ型所占比例最高,抗Hp治疗后,Ⅰ型、中间型患者IBS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Ⅱ型患者。该结果表明,Hp感染可能是引起IBS的原因之一,Hp Ⅰ型、中间型菌株感染的患者经抗Hp治疗后,大部分症状得到缓解改善。一项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12],Hp感染会增加IBS的发病风险,积极根除Hp也可以降低IBS的风险,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而有学者认为[13-14],IBS与Hp无相关性,且根除Hp对IBS症状改善无明显影响,与本研究结果不符。本研究还显示,腹泻型IBS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便秘型,可能是由于腹泻患者多有胃肠道感染史,与便秘型相比更易感染Hp。抗Hp治疗后,Hp根除率高的IBS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其中便秘型患者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腹泻型,提示菌群失调可能是影响腹泻型IBS患者发病的主要机制。
综上所述,IBS可能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 CagA-IgG/VacA-IgG的检测为指导Hp阳性IBS患者的临床分层治疗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可能存在样本偏倚,IBS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及根除Hp对IBS症状的改善效果仍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进行探究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