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芬,章妙玉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1.营养科;2.干部保健科,浙江 杭州 310012)
肌少症(sarcopenia)是指与增龄相关的骨骼肌质量及力量下降,以及由此导致的身体残疾、生活质量下降及死亡等不良后果的综合征[1-3]。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肌肉质量在40岁左右开始逐渐丧失,70岁以前每10年减少约8%,此后的减少率呈增长趋势,可达每10年15%[4-5]。研究显示,欧美60岁以上男性肌少症患病率为7%~27%,女性为10%~23%,≥80岁人群达30%~50%[6]。肌少症是老年失能的重要原因,可显著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增加老年人致残率、病死率和医疗保健费用[7-9]。因此,肌少症的早发现、早诊断对于延缓老年失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肌少症诊断标准不一,多数研究以相对骨骼肌指数(relative 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index,RASM)或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评估骨骼肌质量,但我国2种诊断方法的比较资料有限,本研究拟以参加体检的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诊断标准对体检老年人群肌少症患病率进行调查及比较,探讨适合我国老年人群的肌少症诊断标准。
1.1 对象 选取2016年6月—2019年8月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用于研究的数据完整可信。排除标准:患有影响肌肉的疾病,如瘫痪、肌营养不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严重肝肾功能损伤等。本次研究纳入样本1 003例,其中男504例(50.2%),女499例(49.8%);年龄60~93岁,平均(66.70±6.38)岁。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与研究对象同期的本院健康体检人群2 232人(年龄18~39岁)作为体检老年人群肌少症诊断的参考人群,其中男1 139例(51.0%),女1 093例(49.0%),平均年龄(30.98±5.16)岁。
1.2 方法
1.2.1 体格检查 使用HGM-800型身高体重人体秤测量身高(m)、体质量(kg),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 =体质量(kg)/身高(m)2。
1.2.2 人体体成分分析 使用韩国Inbody720人体体成分分析仪测量四肢肌肉量、体脂百分比。测量要求:受试者禁食2 h以上,排空大小便,去除随身携带的金属物品,赤足站立测量。四肢肌肉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ASM)为双上肢和双下肢骨骼肌质量的总和。
1.2.3 诊断标准 相对骨骼肌指数(RASM)=四肢肌肉量(kg)/身高(m)2,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四肢肌肉量(kg)/体质量(kg)×100%,RASM低于同性别健康中青年人群平均值的2个标准差以上,或SMI低于同性别年轻对照组1个标准差,定义为肌少症[10-11]。采用以上诊断标准,本研究RASM诊断截点分别为男性6.42 kg/m2,女性4.71 kg/m2;SMI截点分别为男性<29.31%,女性<26.05%。采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中BMI分级标准,BMI<18.5 kg/m2为体质量过低,18.5~23.9 kg/m2为体质量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12]。患病率=肌少症例数/研究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3.0 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其构成比表示。采用Kappa检验分析诊断一致性,Kappa值判定标准:Kappa=1为结果完全一致,Kappa≥0.75为一致性很好,0.4≤Kappa<0.75为中度一致,Kappa<0.4说明一致程度较差[13]。以BMI为横坐标,RASM、SMI为纵坐标绘制散点图,分别观察RASM、SMI与BMI的总体关系趋势。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描述RASM、SMI与BMI之间的关系。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 003例,不同性别之间身高、体质量、体脂肪、体脂百分比、ASM、RASM、S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身高、体质量、ASM、RASM、SMI高于女性,体脂肪、体脂百分比低于女性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udy
2.2 研究对象肌少症患病率 以RASM定义肌少症,本次调查男性肌少症患病率为3.4%,女性为1.8%。其中,男性60~69岁组肌少症患病率为2.4%,≥70岁组为6.2%;女性60~69岁组肌少症患病率为0.5%,≥70岁组为6.5%。以SMI定义肌少症,男性肌少症患病率为18.7%,女性为44.1%;60~69岁组、≥70岁组患病率分别为男性15.8%、26.9%,女性42.2%、50.9%。见表2。
2.3 不同方法诊断肌少症一致性检验 Kappa分析结果示:男性Kappa值为0.092,女性Kappa值为0.018。Kappa值均小于0.4,提示2种方法对肌少症检出一致性较差。
2.4 不同性别RASM和SMI随BMI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RASM与BMI呈正相关(r=0.434,P<0.001),SMI与BMI呈负相关(r=-0.386,P<0.001)。以RASM作为诊断标准,肌少症见于体型消瘦或正常人群;以SMI诊断肌少症,肌少症人群多为超重或肥胖体型。见图1。
图1 不同性别中RASM和SMI随BMI的变化趋势散点图Figure 1 Scatterplot of trends in RASM and SMI with BMI by gender
本研究采用RASM和SMI肌少症诊断标准调查体检老年人群中肌少症患病率,结果显示患病率差异较大,提示2种方法对肌少症诊断一致性较差。RASM与BMI呈正相关,可能容易低估超重及肥胖人群中肌少症患病率。
采用RASM诊断肌少症的患病率低于采用SMI诊断肌少症,与中国台湾及北京老年人群肌少症研究结果相似[14-15],可能是由于2种诊断方法适用于不同体型人群有关。巴西社区研究显示,采用RASM诊断肌少症,超过95%的肌少症人群为正常或消瘦体型;以SMI定义肌少症,60%肌少症为超重或肥胖人群[16]。本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RASM诊断肌少症,肌少症人群均为消瘦或正常体型,SMI诊断肌少症,肌少症人群多为超重或肥胖体型,提示以RASM作为诊断标准,易将低BMI人群诊断为肌少症,可能容易低估超重或肥胖人群中肌少症患病率,SMI可能更适合超重肥胖人群肌少症的诊断。本研究超重肥胖人群占总纳入人群的47.3%,导致采用2种诊断标准定义肌少症患病率差异较大。
本研究以RASM低于同性别年轻人平均值2个标准差作为诊断标准定义肌少症,肌少症患病率分别为男性3.4%、女性1.8%,与韩国老年人研究结果接近(男性6.3%,女性4.1%)[17],低于上海老年人肌少症患病率(男性23.6%,女性11.8%)[18],可能与本研究诊断截点较低且与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低于上海老年人群有关,提示随着年龄增长,肌少症患病率呈增加趋势。韩国第五次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结果显示,采用SMI值低于同性别年轻对照组1个标准差定义肌少症,老年肌少症患病率男性23.5%,女性21.2%,男性患病率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女性患病率低于本研究(男性为18.7%,女性为44.1%),可能与诊断截点不同有关,韩国研究中肌少症诊断截点分别为男性29.6%,女性23.4%。本研究诊断截点分别为男性29.31%,女性26.05%[11],提示肌少症患病率因研究诊断截点取值不同而不同。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对象来源于体检中心,研究结果不代表全人群患病情况。但本研究提供了部分老年人群的骨骼肌质量情况,为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未评估肌力及身体活动能力,未使用更精准的测量方法评估骨骼肌质量,需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完善。随着我国肥胖人群日益增多,SMI可能更适用于诊断肌少症,今后仍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多地区的前瞻性研究,建立适合我国人群的肌少症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