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区鲟鱼苗开口和转食技术要点

2021-11-11 08:27吕振宇罗天逊赵振新韩碧泽黄福江张显波
农技服务 2021年9期
关键词:鲟鱼鱼苗饵料

吕振宇, 罗天逊, 赵 飞, 赵振新, 韩碧泽, 黄福江, 刘 霆, 张显波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省特种水产工程技术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25)

鲟鱼起源于亿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是现存的古老生物群,有水中“熊猫”的美称[1]。鲟鱼是我国的名优珍品,营养价值极高,富含大量的氨基酸,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鲟鱼骨富含大量的胶原和钙,可以有效预防肿瘤的发生以及防止骨质疏松[2-4]。1999年贵州开始进行鲟鱼商业养殖试验,之后向全省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到2020年上半年,贵州省鲟鱼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达1.41万t[5]。鲟鱼属偏肉食的杂食性鱼类,在自然水域中鲟鱼苗主要以水生昆虫幼虫、底栖动物等为食。随着鲟鱼养殖产业的发展,如何驯化鲟鱼苗摄食人工饲料是鲟鱼养殖业的关键。鲟鱼苗种的培育一直制约着贵州鲟鱼养殖业的发展,要解决鲟鱼苗种问题,其开口和转食是突破的关键[5-6]。因此,针对鲟鱼苗种的开口和转食进行试验,以期总结出鲟鱼苗种培育过程中的开口和转食技术,推进贵州鲟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鱼池准备

1.1 鱼池要求

苗种培育池建议使用半径0.5 m左右、深度0.2 m左右的圆形钢化盆,便于清洁鱼池和观察鱼苗状况。排水口设置于中心,便于收集残渣剩饵和死鱼。

1.2 水源

水源要求水质较好和水量充足(地下水、山泉水等),爆气后引入苗种培育池,进水用过滤棉过滤。苗种培育期间建议使用水温为16~20℃、pH 7.0~8.0、溶氧量6 mg/L以上的水源。

1.3 消毒

苗种培育池清洗干净后,培育池蓄满水,使用高锰酸钾浸泡2 h以上,高锰酸钾投放量和水配比以1∶5 000为宜。

2 鲟鱼苗选择

目前,贵州水环境条件适宜养殖的鲟鱼种类主要有西伯利亚鲟、史氏鲟和杂交鲟等。选择经国家批准的鱼种繁育场养殖,且达到繁殖标准(8龄以上,体重>20 kg)的纯种鲟鱼亲本繁育的鱼苗。选择质量好、体色正常、上下游动能力强和无畸形的苗种。

3 鲟鱼苗开口

3.1 开口时间选择

鲟鱼苗出膜3~4 d待卵黄囊吸收完,鱼苗沉底后散开时开始投喂开口饵料。

3.2 开口饵料选择

鲟鱼苗卵黄囊消耗完毕后直接投喂人工饲料,会导致绝大部分摄食能力较差的鱼类生长缓慢,鱼体较弱,死亡率过高,养殖成本增加,不利于鲟鱼养殖技术推广普及。鲟鱼苗卵黄囊消耗完后采用天然饵料开口,再采取适当的转食方法进行驯化,可大幅度提高转食成活率,降低苗种培育费用。

鲟鱼苗卵黄囊消失后可选择轮虫、丰年虾、水丝蚓、颤蚓等动物作为开口饵料。培育鲟鱼一般采用循环水,轮虫、丰年虾等在水中的游泳能力较强,不易被鱼苗捕食,并且轮虫、丰年虾等个体微小很容易从排水口逃逸。因此,鲟鱼苗开口饵料最好选择水蚯蚓、颤蚓等游泳能力较差的水生动物作为开口饵料。为鲟鱼苗在转食过程中能更好地摄食人工饲料,可在开口过程中加入少许“升索微粒子配合饲料S1系列”人工饲料(配比9∶1)。

3.3 饵料处理

投喂前使用3%食盐水对水蚯蚓进行消毒2~3 min,然后用清水反复清洗2~3次,再加入适量食盐,搅拌均匀后按比例加入S1饲料,最后倒入打汁机中打成糊状。

3.4 投喂方式

为保障鱼苗最大可能接触并吃到饵料,将打好的糊状饵料用注射器(5 mL)沿培育池边缘打一圈,每天投喂6次,每4 h投喂1次,每次5~8 mL。每次投喂饵料时提前30 min采用虹吸法吸污。

3.5 消毒杀菌

每隔3 d用2%~3%盐酸多西环素粉(水产用)水溶液浸泡鱼苗40 min,并根据投喂量在饵料中加入适量的恩诺沙星粉(水产用)。

4 鲟鱼苗转食

4.1 转食饵料选择

鲟鱼苗开口成功后,继续用水蚯蚓和升索微粒子配合饲料S1系列(配比8∶2)投喂2 d后,开始逐渐提高升索微粒子配合饲料S1系列比例进行转食。

4.2 饵料处理

投喂前使用3%食盐水对水蚯蚓消毒2~3 min,然后用清水反复清洗2~3次,再加入适量食盐,配置饵料时水蚯蚓切成小段,与升索微粒子配合饲料S1系列搅拌成糊状。每2 d调整1次水蚯蚓和升索微粒子配合饲料S1系列的混合比例,具体配比见表1。

表1 水蚯蚓和升索微粒子配合饲料S1系列的质量比

4.3 投喂方式

投喂时按培育池顺序分批次投喂,每次使用注射器先投喂1/3的量,投喂完1遍后,观察鱼苗摄食情况,再依次投喂,最后根据每个池中饵料的吃食情况进行补喂。每天投喂6次,每4 h投喂1次。每次投喂饵料时提前30 min采用虹吸法吸污。

4.4 消毒杀菌

每隔3 d用2%~3%盐酸多西环素粉(水产用)水溶液浸泡鱼苗40 min,并根据投喂量在饵料中加入适量的恩诺沙星粉(水产用)。

5 日常饲养管理

5.1 排污

每天投喂饲料前顺时针搅动水体,使残余饲料和粪便聚集在培育池中间排水管下,待水体恢复静水后采用虹吸法将残余饲料和粪便吸出。每天人工(戴针织手套)擦拭1次鱼苗盆底和盆壁,保持清洁。

5.2 密度管理

鱼苗破卵而出后放入培育盆,密度控制在10 000尾左右,卵黄囊消失鱼苗爬底后密度控制在8 000尾左右,鱼苗长30 mm时控制在6 000尾左右,鱼苗长50 mm控制在5 000尾左右,鱼苗长70 mm控制在3 000尾左右。

5.3 进水观察和处理

采用流水培育鲟鱼苗,有利于控制水质、调节水量、增加溶氧等。每天投喂饲料前,查看进水口水量,保证合适的水体循环和溶氧以及检查水体中是否含有泥沙、水霉等,若发现异常应及时清理和消毒。

5.4 常规观察

观察投喂饲料的剩余量,并在下次投喂时调整投喂量,投喂后观察鱼苗的摄食情况,如摄食不好及时调整饲料配比,增加水蚯蚓占比,并将水体上层游泳能力差、弱小的鱼苗捞出到没有鱼苗的培育池中,用水蚯蚓和升索微粒子配合饲料S1系列按8∶2配比投喂3 d,体质恢复后再次进行转食驯化。如出现鱼苗大量死亡,应及时清理死亡鱼苗并消毒。

猜你喜欢
鲟鱼鱼苗饵料
香饵
香饵
历史时期长江上游鲟鱼资源的开发研究
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
100岁的鲟鱼
藤——致树及其它
秘制饵料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
让鲟鱼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