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流行与防控

2021-11-11 08:05徐婷婷曾秀玲
农技服务 2021年9期
关键词:痘病毒结节疫病

徐婷婷, 曾秀玲, 李 涛

(贵州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 贵阳 550008)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疙瘩皮肤病,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要求通报的疫病。2019年8月,我国在新疆伊犁州首次确诊LSD,随后陆续在福建、江西等地零星发现该病。我国暂时对LSD按二类动物疫病管理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为有效做好LSD的防控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现将该病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2.2 两组产妇不同时点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T0至T3,两组心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舒张压及收缩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P<0.01),两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在组间、各时间点及组间·时间点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pO2在组间、各时间点及组间·时间点交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1 病原学特征

LSDV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与绵羊痘病毒(SPPV)和山羊痘病毒(GTPV)相似,三者基因组核苷酸具有96%的同源性[1],具有共同的主要抗原,存在交叉反应和交叉免疫保护性[2-3]。LSDV病毒粒子大小约为290 nm×270 nm,属于较小的痘病毒粒子,呈砖块状或短管状,有囊膜,为双股DNA病毒,基因组大小为145~152 kb。该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代表株为南非Neethling株。LSDV对热敏感,55℃、2 h或65℃、30 min可将其灭活,对酒精、碘酒、来苏尔、石炭酸等大多数常用消毒药及直射阳光均较为敏感[4],大部分消毒药可将其杀灭,但发病动物脱落的痂皮中病毒较难杀灭[5]。

2 流行概况

2.1 流行现状

LSD于1929年首次被发现于非洲赞比亚,然后传播到撒哈拉沙漠以南的津巴布韦、南非等非洲地区。1989年后,LSD传入以色列、科威特、土耳其等部分亚欧国家。2015年传入希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目前,广泛分布于非洲、中东、中亚、东欧等地区[6-7],未见美洲和大洋洲有LSD疫情报道(图1)。MACHADO G等[8]根据全球疫情暴发情况,通过环境因素分析并结合造模评估LSDV传播风险,提示疫情变化与LSDV发生地的平均温度、降雨量、风速以及陆地植被和宿主密度密切相关,预测欧亚诸国是LSD进一步传播的暴发地。2019年8月该病在我国新疆伊犁州首次确诊,2020年在福建、江西、广东、安徽、浙江等地发生疫情,我国香港和台湾也有报道。我国周边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越南等国已有疫情报道,防控形势严峻,对我国养牛业造成巨大威胁。

注:数据来源于OIEhttps://wahis.oie.int/#/home。图1 2010—2021年6月全球LSD疫情分布

2.2 流行特征

LSDV的自然宿主是牛,各品种、年龄和性别牛均易感[9],潜伏期28 d,发病率2%~45%,病死率最高可达10%。临床和亚临床病牛是主要传播源,其中,放牧、上市交易是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LSDV广泛存在于病牛乳汁、唾液、鼻液、血液、精液及皮肤、肌肉、脾脏、淋巴结、真皮损伤部位、结痂等处。绵羊、山羊及长角羚羊、长颈鹿、黑斑羚等一些野生动物可感染[4]。

LSD在南非通过接种南非Neethling vaccine株预防该病,接种动物可获得终身免疫力,但约有50%动物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4]。我国目前没有针对LSDV的疫苗,根据农业农村部要求,对确诊发生疫情的县及周边县区,以5倍剂量的山羊痘疫苗对全部牛只进行免疫接种;未发生疫情的地区,必要时县级以上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申请,经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批准,报农业农村部备案后可采取免疫措施。

3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3.1 临床症状

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处黏膜有病理性结节,切开结节,腔内充满干酪样灰白色坏死组织,带有血、脓。结节处临近肌肉组织及皮下组织充血、出血、水肿、坏死。淋巴结增生性肿大并充血或出血。心脏肿大,心肌外表充血、出血,呈现斑块状淤血。肺脏肿大,有少量出血点。肾脏表面有出血点。气管黏膜充血,气管内有大量黏液。肝脏肿大,边缘钝圆。胆囊肿大,为正常2~3倍。小肠弥漫性出血[9]。

3.2 病理变化

LSD具有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通常首先观察到流鼻涕和流泪,严重时引起角膜混浊和失明,体温高达40℃以上,随后牛皮肤出现全身性坚硬大小不等结节,出现在牛的头、颈、大腿、会阴等部位,边缘界限清晰,直径一般在10~50 mm,深度1~2 cm,随着病程发展,有些小结节可能自发消退不留痕迹,有的结节坏死或破溃、化脓,结节坏死形成痂皮,脱落后留下深洞。肩胛下和股前的浅层淋巴结肿大,一些急性感染胸下部、乳房、四肢和会阴部出现水肿。该病可能引起怀孕母牛流产,患病奶牛出现乳房炎。公牛染病后发生睾丸炎,导致永久或暂时不育[9]。

4 诊断

加大对LSD防控知识的宣传,增强从业者自主防范意识,落实好隔离、清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生物安全措施,完善动物防疫条件,及时杀灭蚊、蝇、蜱等传染媒介,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新动物在移动和到达目的地之前,应进行检查并明确无临床症状,至少与畜群分开或隔离饲养28 d。

血清学检测方法主要包括ELIS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和病毒中和试验。病毒中和试验灵敏度在70%~96%,特异性可达100%[13],是血清学检测金标准。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与牛丘疹性口炎、伪牛痘、羊口疮等其他痘病毒具有交叉反应,特异性不高[14-15]。已有商品化ELISA试剂盒用于山羊痘病毒属的检测,但不能进行属内不同种病毒的区分。

4.1 血清学检测

A:所谓“一招失算满盘皆输”,就是你现在的处境。你们作为父母,和孩子没有“共同成长”的历程,一切从零开始,那就应该从能力培养的“零”开始,把过去6年缺失的全部补回来,如果现在只是每天忙着“辅导作业”(其实不是辅导,只是帮助完成),作业能及时交上,孩子并没学习,所以还是零,没有开始。

4.2 病原学检测

利用常规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病毒核酸,特异性和敏感性高,对病料采集要求不高,可用血液、鼻咽黏膜分泌物拭子、破溃皮肤结节内黏液或脓液等检测。由于LSDV与GTPV、SPPV基因同源性很高,可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对其进行鉴别检测。EIRINI等[16]基于GPCR蛋白基因,建立了双探针rPCR方法,可鉴别区分LSDV野毒株和疫苗株。GELAYE等[17]利用高分辨率熔解(HRM)曲线分析法建立了可鉴别诊断LSD、牛丘疹性口炎、伪牛痘等8种痘病毒的方法。对于LSD的早期诊断、移动群体筛查以及疫病的根除和净化,OIE推荐的有效方法是PCR。

5 综合防控措施

5.1 免疫接种

LSD传播途径广泛,可通过子宫传播、被污染的牛奶或皮肤损伤的乳房和乳头传播LSDV给牛犊[10-11]。污染的牛精液也可以传播LSDV,病毒在牛精液中可持续存在42 d,在感染后第159天仍能检测到病毒DNA,在疫病暴发期间,人工授精或自然配种也存在传播疫病的风险[12]。被污染的饲料、水、设备及被污染的针头会导致LSD的感染和传播。常见的厩螫蝇、埃及伊蚊和一些非洲蜱类能够传播LSDV[4],流行呈现季节性,集中在6—10月蚊蝇大量繁殖活动的季节。

5.2 饲养管理

LSD的诊断要注意不同时期临床症状与其他病的鉴别。潜伏期注意与皮肤癣病、光敏症、荨麻疹、皮肤结核、放线菌病、昆虫叮咬、盘尾丝虫病、蠕形螨病、牛痘、伪疙瘩皮肤病等鉴别。病牛呈现黏膜坏死、破溃时注意与口蹄疫、蓝舌病、牛流行性口炎、牛疱疹性乳腺炎、牛病毒性腹泻、恶性卡他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鉴别[2]。此外,LSD还存在隐性感染现象,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计算模型除坡面设为自由边界外,模型底部(z=2800)设为固定约束边界,模型四周设为单向边界。在初始条件中,不考虑构造应力,仅考虑自重应力产生的初始应力场。

5.3 监管监测

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开展好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与海关、边防等有关部门协作,加强对跨境、跨省调运活牛的检疫监督。加大监测排查力度,开展日常监测、集中监测,一旦发现可疑症状,及时采取隔离、检测等手段,凡筛选出的病原学阳性牛,要立即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确诊、早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智能搜救机器人属于智能机器人的一个新兴发展领域,具有危险作业机器人的特点。可以将危险作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移植到搜救机器人上,进行对搜救机器人的研究。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操纵者可以通过监督层监督整个规划层和行为层的执行结果,使整个任务的执行过程安全平稳的进行,即对搜救机器人进行必要的干预。为了提高搜救机器人在特种作业环境下的实用化,可以通过互联网对搜救机器人某些具有共性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

6 结语

LSD属于外来新发动物疫病,国内牛只对LSDV没有抵抗力,一旦流行将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和经济损失。行业主管部门、养殖场主等从业人员要高度重视该病的防控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监管监测,提升管理水平,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的《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治技术规范》落实好相关措施,防止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猜你喜欢
痘病毒结节疫病
结节是怎么长出来的
猴痘的前世今生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辣椒疫病危害大 及时防治有办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查出肺结节,先别慌
中医药防控生猪疫病取得突破
鼠痘
甲状腺结节能 自己消失吗?
用水痘病毒开发新型HIV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