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有氧运动模式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脏康复效果比较

2021-11-11 06:47王静
医药与保健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肺有氧耐力

王静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心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一类危急重症,属于心血管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有调查发现[2],ACS患者1年内病死率达到15%,3年内病死率为25%,4年内病死率约为39%,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主要表现为发作时的胸骨后疼痛、压迫感和紧缩压榨感等,病情严重者能出现心脏猝死。当前,临床治疗时多采取介入手术,虽能解除冠脉狭窄及闭塞,但无法解除术后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依旧可能产生其他的冠脉病变和支架再狭窄情况[3]。因此,术后积极开展有效合理的心脏康复干预措施对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提升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据有关研究显示[4],经间歇式的有氧运动能改善介入手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提升其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但当前有关间歇式有氧运动的强度选取临床仍存在一定争议。为此,本文就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ACS患者总共120例开展研究,对比不同有氧运动模式在其心脏康复中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ACS患者总共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两组男女比例依次为39∶21、38∶22;年龄依次为42~75岁、44~75岁,均值依次为(57.35±8.26)岁、(57.40±8.15)岁;心功能分级:I级、II级比例依次为24∶36、25∶35;合并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比例依次是32∶15∶16、34∶16∶18。两组各项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间可比对分析。本研究得到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同时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1)均与《内科学》(第9版)[5]中有关ACS的诊断标准相符;(2)于本院开展介入手术;(3)年龄在40~75岁;(4)心功能分级为I~II级。

排除标准:(1)存在脑血管病史者;(2)机体活动功能受到限制者;(3)运动期间有较高风险出现心血管事件者;(4)研究期间更改心血管用药方案者;(5)拒绝或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加以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压、稳定斑块、戒烟、饮食指导以及心理干预等,等到术后病情稳定持续4周之后开展心脏康复训练。

观察组予以高强度的间歇性有氧运动,采取峰值摄氧量计算运动强度,控制在70%,以间歇式的训练模式,即训练5 min后休息1 min,反复进行,每次10组,共训练60 min,每周训练3 d,共训练6周。

对照组予以中等强度的间歇性有氧运动,采取峰值摄氧量的55%,采用间歇式的训练模式,即训练3 min后休息1 min,反复进行,每次10组,共训练40 min,每周训练3 d,共训练6 周。

两组运动期间均应做好患者的心电监护和心率监测,实时调整心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期间产生任何不适需要及时终止训练予以处理。

1.3 观察指标

(1)心肺运动试验效果评价指标:选用COSMED心肺运动仪,记录干预前后心肺运动耐力指标(VO2peak、VO2/HRpeak、Wpeak、AT、WAT、HRAT)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值是评价心功能和运动耐量最好指标,峰值氧脉,峰值功率也是评价心肺运动耐力指标。以及对6 min步行试验结果(6MWT)进行观察,6MWT为测量患者在平地中的6 min步行距离,距离越长,即运动耐力越佳。(2)并发症:对两组开展1年以上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失访现象,统计两组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衰等并发症的出现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经SPSS 2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代表,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代表,行t检验,将P<0.05作为评定存在差异的标准。

2 结 果

2.1 两组训练前后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指标结果比较

训练前,两组VO2peak、Wpeak、VO2/HRpeak、AT、WAT、HRA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均较训练前显著改善,观察组心肺功能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AT值、HRA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MWT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续表1。

表1 两组训练前后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指标结果比较(±s )

表1 两组训练前后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指标结果比较(±s )

组别 例数 VO2peak/(mL/min·kg) VO2/HRpeak/(mL/beat) AT/(mL/min·kg) Wpeak/W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观察组 60 16.34±0.28 18.3±0.32 10.80±2.39 13.75±1.30 11.36±2.14 13.78±1.05 105.39±20.25 112.03±10.32对照组 60 16.35±0.31 17.40±0.85 10.58±2.69 10.76±2.40 11.40±2.02 12.46±1.10 105.69±20.41 110.39±10.36 t 0.185 0.341 0.473 1.917 0.105 6.723 0.080 0.868 P 0.165 0.733 0.636 0.057 0.916 0.001 0.935 0.386

续表1

2.2 两组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出现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出现情况比较[n(%)]

3 讨 论

伴随经济发展、环境恶化、生活压力增加和老龄化程度加剧,ACS患病人数也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6]。当前,介入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有着理想疗效,但术后会对患者的心肌功能产生损伤,不利于其术后恢复。据有关研究显示[7],ACS患者术后除用药治疗外加以运动康复,能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出现,改善其预后和生存质量。因此,选取合理、有效、科学的运动方式对患者心脏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因国内心脏康复工作的起步较晚,有关介入手术后间歇式有氧运动强度的研究较少,因此,患者在训练前,先采取功率车对其心肺功能开展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当作运动负荷的设定标准。郅季炘[8]研究发现,和高强度的间歇式有氧运动相比,最高强度的间歇式有氧运动有着更为理想的康复效果,能更好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本次研究发现,训练后两组均较训练前有效改善了心肺功能指标,且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其中,AT值、AT心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及观察组6MWT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和中等强度的间歇式有氧运动对比,高强度的间歇式有氧运动对改善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的效果更佳,这和谷磊[9]等研究结果有着良好一致性。分析原因可能是高强度间歇运动对于机体的刺激更为强烈,可有效促进患者骨骼肌、心血管系统结构及调节能力适应性改变,有助于提升训练效果。此外,由两组并发症发现,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衰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尽管行使高强度的间歇式训练也并不会增加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和中等强度的间歇性有氧运动相比,ACS患者采取高强度间歇式有氧运动的心脏康复效果更佳,能改善其心功能,提升其运动耐力,减少并发症出现。

猜你喜欢
心肺有氧耐力
老人锻炼,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倍耐力原配世界最强动力超豪华SUV——全新阿斯顿·马丁DBX707
有氧运动与老年认知障碍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有氧运动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