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央视纪录片《博物馆之夜》谈博物馆、纪念馆的夜间开放工作
——以梅园新村纪念馆为例

2021-11-11 02:06沈利成
剧影月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纪念馆革命博物馆

■沈利成

近年央视纪录片《博物馆之夜》作为一档周播栏目,其以“大众科普”为看点,以各家博物馆的相关实景区域作为节目讲述空间,以充满神秘感的“引路人”逐步剥离出每期节目的故事线索,充分利用全国各地博物馆资源优势,揭示了中国五千年历史之秘,洞悉无奇不有的万千世界。笔者观后联想到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的夜间开放工作。众所周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根基,旅游是文化的的重要载体和传播方式。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旅游和文化作为“五大幸福产业”的重要部分,呈现出旺盛的市场需求。文旅融合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作为展示地区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地区文化旅游吸引力的重要载体,博物馆作为高品质文化旅游资源的地位也愈来愈突出。根据国家文物局最新数据,截至2019 年底,全国已备案博物馆达5535 家,全年举办展览2.86 万个,教育活动33.46 万场,接待观众12.27 亿人次。参观博物馆已经成为普通群众生活的重要文化消费方式。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革命老区考察,参观革命遗址、革命纪念馆,缅怀先烈,并作出重要论述,提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同时,随着改革开放40 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的到来,红色旅游在全国各地蓬勃兴起。作为红色旅游重要载体的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纷纷进行提升改造,为观众提供更加高质量丰富的红色旅游产品,以南京地区为例,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渡江胜利馆相继启动展陈提升改造工程,王荷波纪念馆、中共南京党史馆纷纷筹建,准备开馆,溧水李巷、高淳西舍红色教育基地进行提档升级,打造红色精品旅游路线。

但长期以来,各地博物馆、纪念馆开放时间较为统一,也相对固定,一般是周二到周日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其中周二到周五处于工作时间,这就导致处于这一些时间工作的群体,同时也是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的目标群体,如党员干部、学生等只能选择在周末或者节假日期间参观,但拥挤的人群,嘈杂的环境,参观体验效果欠佳,无法开展卓有成效地学习教育。与此同时,随着夜间亮化等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夜间经济悄然兴起,与以往购物、餐饮、娱乐等传统夜间消费模式不同,当前夜间经济文化消费比例不断提升,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被打造成西安的夜间文旅集聚区,网红名片,成为城市的重要标志,吸引中外游客纷纷沓沓而来,促进文旅融合,推动夜间经济发展。

所以,各地应根据自身条件,引导有条件的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特别是处于城市文旅集聚区内的,发挥主观能动性,适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主动实施夜间开放,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通过扩大宣传,策划优质展览和社教活动等,吸引观众前来学习,提升观众参观体验,充分发挥出其作为红色基因库的功能。

一、国内博物馆夜间开放研究

博物馆夜间开放起源于欧洲,1997年,柏林举办了第一个博物馆长夜,紧随其后,法国在1999 年举办了这一活动,自此,博物馆长夜风靡欧洲,游客络绎不绝,在欧洲至少30个国家、超过2000 家博物馆提供免费的活动给数以百万计的参观者。在中国,各地博物馆也在积极探索夜间开放,除了每年“5.18 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之夜活动,各博物馆也在积极尝试结合重大节日、展览、社教项目进行夜间开放。2013年5月17日,西安源浩华藏博物馆城市开馆,该馆位于大唐不夜城核心区内,为映衬“灯初上,夜未央”的盛世夜景,结合不夜城人流量大的特点,该馆白天开放的同时,夜晚也继续开放,成为全国首家长期夜间开放的博物馆。2019 年故宫博物馆开展“上元夜”活动,该活动迅速登上微博热搜,预约门票迅速也被抢完,这充分体现了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对夜间高质量文化消费的强烈需求和巨大潜力。2019 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开发博物馆夜游项目,于7月至9月,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等14 家博物馆试点博物馆夜间开放工作。2020年6月,上海启动首届“上海夜生活节”活动,期间全市40余家博物馆、美术馆延长开放时间,提供文化消费,助力夜间经济发展。各地都在探索尝试博物馆夜间开放,推动夜间文化消费。

目前,从学术研究成果来看,关于国内博物馆夜间开放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缺乏系统性、理论性研究成果。在中国知网以“博物馆夜间开放”为主题词进行检索,仅有10 条结果,涉及到夜游博物馆、延时开放等同等类似概念。

关于博物馆夜间开放的模式、问题研究。学者步雁分析了国内外博物馆夜间开放模式并进行了分类,一类是开放时间的延长,另一类是配合节日、展览等,把开闭幕式、酒会或者是专场演出、专题活动等放在夜间举办,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凡是举办过此类活动的博物馆参观人数都是成倍增长,举办的活动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认为博物馆夜间开放对公众来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文化消费方式,但博物馆夜间开放也涉及到文物保护、夜间安全、人员加班等问题,各馆应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探索。黄洋、廖一洁认为博物馆夜间开放是迎合现代人休闲实践,丰富博物馆参观内容,更大程度地利用博物馆文化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通过数据分析,将国内博物馆夜间开放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国际博物馆日”的夜间开放,另一种是非国际博物馆日的夜间特色活动,还有一种是特展延时闭展,并提出博物馆夜间开放将面临文物保护、人力成本以及活动策划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各博物馆应通过提升软硬件设施,加强志愿者建设,打造夜间特色活动等进行探索实践,不能盲目跟风,保持清醒,多思考博物馆如何通过夜间开放这座桥梁实现与文化资源需求者之间的良好互动。

关于博物馆夜间开放的作用和意义研究。程勇通过对晋城博物馆观众分时段来馆参观流量趋势进行分析,指出作为地级市博物馆,人流量比不上大城市,特别是周二至周五,本地目标人群上班族和上学族处于上班、上学时间,节假日期间,闭馆太早,观众无法再参观,认为博物馆应及时研究公众的生活习惯并积极推动夜间免费开放,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对免费开放的天数概念,改为小时,让各地博物馆根据时间点自行调节,特别是夏日期间,可采取免费开放为观众提供文化休闲场所。

关于博物馆夜间开放与夜间经济的研究。江德斌通过国内外博物馆夜间开放对比实践,提出博物馆而邮件开放应常态化,并认为博物馆夜间开放有助于夜间经济发展,丰富了夜间经济内涵,由此导致的安保、场馆维护费用,政府可以予以相应的资金支持,但并非所有博物馆都适合,只有具有特色展陈资源、人气足、名气大的博物馆才有需求,这方面应该征求市民和游客建议。于奇赫以2019年夏天上海多家博物馆试点夜间开放运营为切入点指出博物馆夜间开放不仅仅意味着观众可以在晚上参观博物馆,更承载着博物馆跻身“夜间经济”版图、发掘博物馆文化消费潜力的希望。与其他餐饮、酒吧经营性场所不同,博物馆应该围绕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展开,作为公共事业单位,博物馆夜间开放运营应该逐步由政策导向过渡到需求导向,整合资源并凝聚新技术,打造富有个性的新标签。秦昊禄以天津博物馆夜间开放为例,以系列运营数据论证天津博物馆夜间开放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指出夜间开放博物馆不仅能够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甚至能促进相关地区的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天津博物馆的夜间开放不仅是一次新的尝试,更是一次划时代的革新。

关于革命类博物馆夜间开放研究。孟砥认为夜间延时开放可以将处于闲置状态的博物馆更好的发挥出社会公益性及休闲文化教育的功能,可以拓宽革命类博物馆参观全体,满足不同需求,其次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创新性尝试,可以加深广大观众对革命历史文化的认识,拉近革命类博物馆于观众的距离,虽然延时开放带来一些运营管理上的问题,但需要大胆实践,夜游革命类博物馆是对传统运营模式的创新,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方式。

总体来说,关于博物馆夜间开放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比较集中在夜间开放模式、意义的研究,缺乏具有代表性的个案博物馆研究。

二、梅园新村纪念馆夜间开放现状

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南京市长江路东端,位于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梅园新村历史文化街区”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景区,馆内拥有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梅园新村17号、30号和35号。毗邻总统府、江苏省美术馆、六朝博物馆、毗卢寺、南京1912 等著名景点,周边交通、饮食也非常便利,具备一定的开放条件,为实施夜间开放提供了可能。

2020 年7 月17 日,梅园新村纪念馆与江宁织造博物馆、六朝博物馆同时宣布实施夜间延时开放,每周五、周六和节假日开放时间延迟至晚22:00。并针对纪念馆的目标群体党员干部群众和学生群体分别策划开展了《党性实境教育晚课堂》《小小报务员》活动,先后有十几家党政企事业单位和一百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满足了一些单位和群体夜间开放的需求。

夜间开放近两个月来,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实践中也遇到一些问题。首先是人员和安全问题,这是一个综合交叉问题,梅园新村纪念馆作为遗址类纪念馆,馆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为20世纪30、40年代的民居,皆为砖木结构,相比于白天开放,夜间开放带来的是消防安全隐患问题,这无疑需要更多的安保人员,同时,夜间观众参观以及开展活动也需要更多工作人员进行引导,这就带来的严重人员不足问题,最后只能缩小开放区域,只开放纪念馆主体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其他夜间暂时不对外开放。其次是工作人员积极性问题,作为免费开放纪念馆,实施夜间开放,是属于额外加班工作,特别夜间加班让一线工作人员更显得疲惫,也不能得到直接经济效益给与补偿,总体上就导致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还有观众参观体验感问题,此次夜间开放也未能实现集聚效应,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而且参观区域有限,游客任务式参观比较多,整体参观体验感不足。

从夜间开放实际运营来说,相比于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普通博物馆观众观众来源更加多元,可开展活动的形式可选择性更强。以同步实施夜间开放的江宁织造博物馆为例,通过策划专题展览《从前慢——馆藏老物件展》,设置旧街景市集,推出文创地摊经济,戏曲表演活动,并开展香囊制作、学云锦免费体验活动,这些活动老少皆宜,观众参与度也更强。所以,作为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在吸收博物馆开放经验的基础上,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定位群体,扩大宣传,有的放矢,化被动为主动,通过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策划出更加高质量的红色旅游产品,吸纳观众参观学习。

三、关于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夜间开放的思考

从总趋势上来说,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实施夜间开放符合文旅融合和夜间经济的实际形势,能够拓宽博物馆参观群体,对白天或者节假日期间众多的观众进行分流,让更多人享受到博物馆提供的高质量文化服务。同时,夜间开放是对传统运营管理的一次革新,为民众提供了新的消费方式,是文旅融合的一次尝试。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需要结合自身,执行相应的配套措施。

首先,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条件实施夜间开放。并非所有的博物馆都可以实施夜间开放,馆内的基础设施、人员安排、安全保卫、周边交通,人流量等需要综合进行考虑,同时也要考虑到周边的因素,如夜间开放周边的道路应实施亮化工程,不能形成“孤岛效应”,要与周边饮食、休闲等有效结合,以观众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决定是否实施夜间开放。一些不具备夜间开放条件不能强行推动开放,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全年中并非所有月份都适合夜间开放,如对于革命类博物馆、纪念馆来说,7月、8月和10月分别建党节、建军节和国庆节月份,而且白天相对时间比较长,夜间人流量比窘多,中小学生也放假,是开展红色旅游的旺季,可以考虑实施夜间开放。

其次,要提供高质量的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夜间开放和白天开放的文化产品要有所区别,如果是同质化的产品,即使让观众“走进来”也很难“留得住”。可以根据革命文物和革命故事进行深入发掘,开发新的活动,如大家耳熟能详“永不消逝的电波”的故事,如果在白天,是很难让观众带入到那个危机四伏,白色恐怖的岁月,但是如果在夜晚的小房间里则让观众能够印象深刻,一些红色的经典故事都是发生在夜晚,可以将故事重新提炼,向观众讲出夜间革命故事。

最后,关于人员管理和积极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如果人员管理不善或者积极性不高,就无法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观众的体验感不会得到提高,也无法实现夜间开放的目的。夜间开放的一线人员即使不能得到经济补偿,也应该安排适当的休息,同时,从长远来看,针对免费开放博物馆,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多方着手,打造文旅集聚区,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纪念馆革命博物馆
蒲松龄纪念馆藏书画作品选登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掠影
印象·老舍纪念馆
新四军统战纪念馆隆重开馆
博物馆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露天博物馆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