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鹏
1
漫步在青砖铺就的兀术古城,满眼尽是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的建筑。风过处,侧耳聆听历史的回音,我如是想,曾经弥漫战火硝烟的调兵山小城,是如何穿越风起云涌的历史烟尘,留给人们一串美好记忆的?
每一座城市是有生命的,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成长史,有自己的个性和记忆。越是年代久远,越要努力擦亮共同的记忆,从深邃繁重的历史中汲取努力前行的力量。即使之前从未到过这座城市,只消花上一两天时间,你很快就能领略到调兵山与众不同的气质:传统文化的积淀、转型升级的产业、原生态的景致、静谧的时光……这是一座拥有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多项国字号荣誉名片的城市,这更是一座幸福指数超高、历史文化积淀深厚、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调兵山这个名字,于我而言,从初识到认知呈现出了契合人生的少年、青年和中年三个阶段,串联了懵懂所知、结缘所得、思考所获的记忆。
耳闻调兵山,是年少贪玩的我小学读书时偷听刘兰芳先生的评书《岳飞传》描述所得的。一个不大的收音机,洪亮的声音在小村回荡。《岳飞大战金兀术》尤为精彩,“金兀术拼命了,大斧子抡开,一招比一招快,一招比一招猛,一招比一招紧,一招比一招凶。如同疾风暴雨,恰似车轮飞转。岳飞渐渐不敌,汗下来了!光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因为岳飞连战四阵了,这是第五阵,有些疲劳了……” 那时,我才知道金兀术本名叫完颜宗弼,女真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乌珠,是金朝第一位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他为人豪放,胆勇过人,猿臂善射,善于用兵。完颜宗弼文韬武略,使用“和合四方”的外交策略,致力改革,在女真崛起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是女真族史上一名卓越的军事统帅。《金史》记载:“宗弼蹙宋主于海岛,卒定画淮之约。熙宗举河南、陕西以与宋人,矫而正之者,宗弼也。宗翰死,宗磐、宗隽、挞懒湛溺富贵,人人有自为之心,宗干独立,不能如之何,时无宗弼,金之国势亦曰殆哉。”他曾在一座山上调兵遣将、安营扎寨,后人便称那座山为调兵山。
相见调兵山,是1989年春天的一个周末,受同学之邀来到小城铁法市(调兵山市的曾用名)登山游玩,使我对它有了肤浅的了解。站在山上,听着蒸汽机车的汽笛声,看着颇具规模的贸易城、宽阔的马路、绿色的青山、通往四面八方的火车,对出生在平原黑土地、少有外出机会的我来说,一切都感到神秘而新鲜。
同学饶有兴趣地介绍说,调兵山古称刁跸山,位于调兵山镇(今调兵山街道)西部、沈环公路北侧,山上峰峦重叠,草木繁茂,沟壑纵横,是调兵山市境内第一高山,主峰海拔高度265.3米。相传在900多年前,金兀术伐宋时曾路过此地,在这里演兵练武、调兵遣将,因此得名。民国三年(1914年)出版的《法库县志》记载:“金兀术曾驻兵于此山,山坡垒迹犹存。”而今,其遗迹已难以找到。练完兵后,金兀术兵分三路南下,一举消灭了北宋,还把宋徽宗抓来软禁在调兵山中。因此,在调兵山,不管男女老少,每个人都能给你说上一段金兀术调兵遣将和宋徽宗坐井观天的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当地人对这个故事也是深信不疑,还对故事中的各种地方都取了相关的地名,比如宋徽宗被软禁的地方叫“锁龙沟”,金兀术曾经居住的一条街叫“兀术街”。至于为什么叫锁龙沟,原因是当初宋徽宗被金兀术抓住之后,金兀术想把宋徽宗抓回去领赏,但是在经过调兵山的时候,宋徽宗说想休息几天再走。金兀术念及宋徽宗的身份,就同意了。但是附近的村庄根本住不下这么多人,于是金兀术就在附近的山脚下开辟一个暂时居住的地方。在金兀术和金人的想象中,宋徽宗是妖怪变的。因此,金兀术为了困住宋徽宗这个“妖怪”,就特意命令自己的部下打造了一条两寸粗的铁锁链,打算用锁链锁住宋徽宗的魂魄。锁链的一头固定在井台上,另一头则是沉到井下。宋徽宗死在调兵山后,金兀术便带兵离开了这里,有好奇的人们还曾拽过这条锁链,想看看锁链到底有多长,井有多深。但当人们刚刚拽动锁链时,井底突然发出了男人的哭泣声,并且越拽锁链越沉,就好像有东西要上来一样,当人们放手的时候,锁链又会恢复原位。后来,有一位高僧化缘来到调兵山时,为调兵山的百姓们留下了一道符咒,符咒上完整地写着宋徽宗的命运。原来,在赵匡胤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时候,就已经把自己家族的龙气损耗得差不多了,等到了宋徽宗这里的时候,北宋的气数只剩下一点点了。因为锁龙沟把最后的一点龙气给锁住了,所以宋徽宗便死在了这里。锁龙沟的故事,就这样一代代传了下来,直到今天。
但是,调兵山命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以及宋徽宗是否真的被困在锁龙沟“坐井观天”,不能仅凭传说下定论。传说和历史毕竟是两码事,其实金兀术在此地是否调过兵,并不能证实这一点,但这里真的发现了大量的辽金时代的出土文物,还有各种跟故事有关的奇特地名,也不禁让人产生种种联想。
了解调兵山,是人到中年听从组织安排,调任此地工作,置身其中的我有机会深入了解市情并查询搜集相关文史资料,特别是静心研读了辽宁省社科院牟岱老师馈赠文库丛书中《东北古代民族与疆域研究》《大清国的由来与去向》后才略知一二,更是精读《东北史探究》才有了更多思考调兵山前世今生的机会。
2
调兵山市是一座“因煤而建、依煤而兴”、充盈荣光的资源型城市,是一个民族融合、文化多元的包容移民城市,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简陋到繁华,不断见证奇迹的创业创新城市。
据当地农民反映,早在1920年,泉眼沟就有个叫黄老兴的,曾在本地开过小煤窑,见煤三层,后因抗战停采,这是属地东部早期煤层露头点。1928年,孤山子周金城建斜井挖立槽煤,这是属地西南部早期煤层露头点。这里还不得不说那段名为 “周毅报矿”的美丽故事。1956年3月12日,当时属于法库县的大明安碑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组织社员在东山坡等处打跃进深井10余眼,挖出没用的“黑石头”,碰巧被回乡探亲的抚顺矿务局资料室工作的周毅看到了。于是她将这一情况上报,才有了艰苦的野外踏勘、精准槽探的地质调查,才有了煤炭储量22.59亿吨、占辽宁省三分之一的煤矿,翻开了辽宁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一页,才有了上升国家层面的《铁法煤田总体开发规划》的重大决策,才有了1958年5月首批派遣的黎明江、李光宇等32名勇士白手起家,物质角力,精神对垒,“破土没炮(火药)用镐刨,运岩没车用肩挑,交通不便靠双脚,吃住没房挖地窖(干打垒),通风没有用风车(农用)摇,提升没有绞车就用辘轳绞”。开发建设铁法自力更生、土法上马、艰苦创业的感人景象,才有了驻军工程兵某师先期加入支援全线动工、后期响应中央军委《决定》的成建制转业开发建设,才有了发展壮大、未来可期的全国500强企业——铁法能源公司。1946年7月至1947年7月,本地曾设置铁法联合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调兵山市东南部区域划为铁岭县管辖,西北部区域划为法库县管辖;1981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复,划铁岭县、法库县的各一部分行政区域设铁法市;1981年10月19日,辽宁省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设立铁法市的批复》;1984年10月,铁法市改为铁岭市铁法区;1986年9月又恢复了铁法市建制,隶属铁岭市管辖;2002年,建市20周年的铁法市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调兵山市。从市矿合一、以矿为主、协调发展、同步进行管理到更名调兵山市隶属铁岭市辖领导政企分离、各司其职、融合共建、行稳致远,调兵山市的发展为辽宁乃至全国积累了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60多年来,伴随着5亿多吨煤炭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祖国四面八方,铁能人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调兵山也由昔日的小山村华丽转身,逐渐发展成为辽宁省最大的动力煤生产基地、鼎盛时期人口近30万的县级城市,被誉为“新兴煤电能源之城”。
“十围之木,始生如蘖”。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独特的区位,赋予调兵山鲜明的地域特征,进而成为红山文化向东北亚传播的一个驿站,不仅给这片土地增添了厚重感,还为它披上了亮丽与神秘的面纱。早在7000年前,先人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红山文化留下了清晰印迹,考古先后发现新石器晚期的玛瑙串珠、夹砂陶罐与辽金时期海兽葡萄纹铜镜、千秋万岁镜等文物和原始石刻凹穴岩画、石垒巍峨的点将台山城、太平山遗址与城子村辽墓。这里“唐属燕州,辽属黄龙府隶上京,金属会州”,有久远的历史可考,近年来吸引了众多考古爱好者和学者前来考察。
3
这里人杰地灵,我很推崇祖籍调兵山张庄村的张德彝。个人以为,民国以前,就全方位接触外部世界兼具对外开放而论,无人堪与张德彝比肩。
张德彝出生于北京柏林寺旁龙王庙胡同,因为家贫,读书学费常常要靠舅舅接济。十五岁那年(1862),同文馆开校,从满洲、蒙古、汉军中招收学生,张德彝考入了同文馆,在那里读书可以去“坐补马甲钱粮”和领一份“膏火银”。三年届满后,按考试成绩还会授予官职。正是在同文馆的英文学习,将他引向一生的海外探游。光绪二年(1876),他出任中国驻英使馆译官,光绪十三年任秘书。后一度回国,任光绪皇帝的英语教师。光绪二十二年,任出使英、意、比大臣罗丰禄的参赞;光绪二十七年,以记铭道二品卿衔出英、意、比大臣,光绪三十五年任满回国。他一生中8次出国,在国外总共度过27个年头。每次出国,他都写下一部日记体裁的闻见录,共计70余卷、200余万字,依次成辑《航海述奇》《再述奇》《三述奇》《四述奇》直至《八述奇》。
作为最早出国的中国人之一,他目睹了不少奇闻逸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目击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时,中国还在清朝同治年间,中外交流少,在国内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巴黎公社的报道。但刚巧1870年,清政府派崇厚出使法国,张德彝为随从英文翻译。就在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前一天,恰好张德彝先到巴黎洽租房屋,目击了这场社会变革。尽管张德彝是当时东方古老封建国家的官员,并不同情而且也根本不可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但他却在《随使法国记(三述奇)》中留下了活灵活现的记述。
从美国白宫到埃及金字塔的环游西方记来看,张德彝与他同时代的外交大臣们相比,可能由于没有被赋予中外交涉的重任,他对西方的观察视角主要集中在生活方面,他的许多发现是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的细致观察所得。比如他记录西餐:1866年,张德彝随同使团出访,坐英国轮船由天津去上海,第一次享用西餐。船上的伙食是“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更有牛油、脊髓、黄薯、白饭等物”。他还首次把美国白宫翻译成“白房”。
他还是第一个进入金字塔参观的中国人。1866年,张德彝随观光团出国考察来到北非,见到了金字塔。张德彝回国后,将他的见闻写在《航海述奇》中,这篇游记是我国第一次关于金字塔的记载。他还描述所见的法国社会风情:“法国巴黎女皆袒胸露背,裙或红或白,或粉红或葱绿。”他见证法国开化的社会:“英国火车客货往来,火车尤利在运货,大国货物多,则生理(生意)必大,生理大则利息必倍,利息倍则税理亦增,实为裕国富民之道。”
4
这里也曾刀光剑影,让我感受到鲜活的红色历史。特别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固点”“连线”“扩面”防御打援的军史战例“血战沙后所”纪念地,曾有百余名先烈的热血洒在这片沃土,留下了吟诵民族之魂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浩歌。据《刘震回忆录》记载:“(1947年)12月9日,我纵奉命从双山出发,采取奔袭手段,突然包围沈阳以北以及以西分散据点,严重威胁国民党沈阳守军,迫使国民党新六军二十二师紧急驰援法库,由此在12月16日晚调兵山沙后所村发生了冬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二纵四师十团、十一团二营指战员面对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新六军二十二师六十五团一场敌我力量悬殊的对决战斗,东北民主联军打得极其英勇顽强,表现出不怕流血牺牲的战斗作风,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十团八连排长牛来恩在负伤后,毅然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十一团二营教导员陈济夫,接到撤退信号后仍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十团副团长王国华,一营营长闵西元、副营长高士龙、二营营长王宝贵和十一团二营副营长焦得旺等大批战斗骨干均献出宝贵生命。十团在伤亡过半的情况下,仍坚决执行命令,在没膝积雪和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不顾敌人猛烈火力和疯狂反扑,顽强发起五次攻击,许多伤员甚至因来不及救治而冻死。”这是东北战场上我二纵四师损失最大的一场硬碰硬的恶仗,但也给国民党王牌新六军六十五团以重创,粉碎了敌欲与法库守敌会合的企图,作战意图坚决,打出了部队的威风,打掉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受到“东总”的通电嘉奖,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册中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笔。
追踪穿越200余年时空的蒸汽机车的历史印记,让我领略到了“中国第一、世界知名”的中国蒸汽机车工业遗产魅力,也是一把打开我心灵之窗的能动钥匙。铁能集团蒸汽机车博物馆拥有当今世界上仅存不多并且能正常运行的蒸汽机车21台,出厂时间从1943年到1999年不等,珍存有中国最后生产的3台上游型蒸汽机车和美国利玛公司1943年生产的KD6-487蒸汽机车,运行于横跨三县两市的240公里的旅游铁道线路上。蒸汽机车陈列馆、蒸汽机车博览园藏有很多蒸汽机车的珍贵图片、零部件实物及机车模型,并且利用光、电、声等现代科技手段展示蒸汽机车的工作原理、运行状态,有很高的观赏和科普学习价值。应时顺势,福润一方。旅游推广季期间开展的蒸汽机车专列观光,可以观看马术表演、越野摩托车表演、东北狩猎祈福等活动。这里还举办过百名书画家现场书画笔绘活动、WBA亚洲拳王金腰带争夺赛、蒸汽机车摄影、旅游观光、试驾等活动。《闯关东》《建国大业》《一代宗师》等150余部影片在此拍摄取景。蒸汽机旅游摄影基地、文化交流传播基地、产品制作基地和影视拍摄基地声名鹊起。
这里还有辽宁地区最大的佛教圣地明月禅寺、对话时空的仿金代建筑群“兀术古城”,再有调兵山公园、神龟亭等丰富的人文景观的陪衬,城市变得更有魅力。明月禅寺西面环山,建筑宏伟壮观、金碧辉煌。树木茂盛,苍松翠柏尽显寺庙的庄严肃穆,寺内僧侣众多,香火鼎盛,备受海内外游客青睐。声名远播的兀术古城以金文化为主,是在原金代兵营遗址兴建的仿金古城,总占地面积176.7亩,设城门楼两座,两侧皆建有仿金建筑,雕梁画栋,云檐四起,置身于此,真有一种回归辽金历史、进入时空隧道之感。
5
“雄关漫道真如铁”,历史烟尘中的一个个清晰印记,讲述着伟大转折的惊心动魄;“而今迈步从头越”,时代答卷中的一次次艰难求索,凝结着转折之志的憧憬期待。缕析还原调兵山,一个由我和你、由很多勾留人心的记忆图像所构成的历史。记忆是最鲜活的,它忠实记录了调兵山人民的欢声、笑容、故事和最细腻的情感;记忆是最真实的,它忠实记录了调兵山这座城市的灯火阑珊,记录了乡村的四季风景,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忆是最客观的,它忠实记录了政道民心、世态百相、社会变迁。
踏过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和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一心力、惜时光”“不专为己,兼要为群,对于社会人群有一份责任感”。曾国藩曾说:“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当前,调兵山正努力擦亮能源创新名城、蒸汽机车文旅名城、生态康养名城底色,打造资源型城市新旧动能转换“全国样本”,在转型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我有幸成为调兵山一分子来见证瞬间的历史,有幸在前进中观瞻己身。
站在高耸入云的兀术阁,俯瞰调兵山全貌,如画般错落有致的建筑掩映在绿树红花中,笼罩着浩渺烟波,时起时伏,如梦如幻,宛如人间仙境,让人不得不惊叹调兵山这座小城的美轮美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夜风吹过树叶沙沙响,仿佛在讲述调兵山人历尽艰辛、砥砺前行的奋斗史,讲述调兵山的过往与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