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平
认识孤灯已有些年头,但认识孙香芹才几年,这话说得一点出入也没有。我和孤灯最初的相遇,是因她创建的一个文学QQ群而有幸结缘。那时偶见她发一些情诗之类的作品,我也没咋读,我感觉她是一个喜好读书、多愁善感的小女人。谁知我空间的一些帖子竟然合她脾性,引来她大把大把的文字留言。所谓合则聚,不合则分,自然我们加了好友。一来二去,她竟有见我的想法,如此一来,一个活生生的孙香芹便真实地站在我面前。
一见孙香芹,我感觉她怎么都与那个有个性的“孤灯”合不上拍。她说话比我还直爽,性格比我还爽朗,说到不中意处还无意识地来一句“妈的”,让我疑惑这是男的还是女的呀。话又说回来,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她写的诗却柔肠百结,常常与我煲电话粥为这个可怜人叫屈,为那个的情感萌发怜悯之心。“这人可交!”我心里告诉自己。当时我一人在西安,也是万般寂寞,好不容易遇上这样一个来自河南洛阳的热心肠奇女子,她还赠我一本她哥哥(也是著名评论家)的大作。这让我恍然大悟,难怪她的才情不拘一格,仿如与生俱来,原来基因强大,艺术细胞相连。
孙香芹比我年长几岁,但她的思想却比我年轻好多。我们相互诉说着各自的经历,并对于弱势群体怀有悲悯情怀。因为这样的情怀我们还好笑地被人利用,事后两人常常拿这事揶揄对方,此后遇事自然变得谨慎。或许孙香芹并没谨慎,只是我个人胆小懦弱注意了点儿。
时隔不久,孤灯姐突然发来邀请函,让我参加她组织的一场朗诵盛会,这又让我大吃一惊,不得不刮目相看。我问:“你不是卖服装了嘛,瞎折腾啥?”她说一个网站聘她为社长,我自是三岁小孩似的去捧场了。去了一看,门前已是人山人海。朗诵会开始,座无虚席。一向爱独处的我顿觉自己是多么无能,人家一个洛阳女子,在长安城挑起一方重任,并写下了情深意切的《长安女子》,让朗诵者读得如痴如醉,倾听者听得神魂颠倒。朗诵会与会人员喝彩声不断:“长安女子,长安奇女子矣!”我最欣赏她诗里写的“是你是你还是你,用文字留下永恒的美,用书香熏陶女人的魂,用诗书点亮长安夜……”
这样激情四射、充满无限活力的诗歌,给长安写诗的女子披上了一件文化底蕴深厚却无不渗透着青春气息的外衣。这种性感的美让孤灯不孤,恰如盛夏香芹散发出的清韵,熏陶着长安城里每一位才情女子拿起笔,走上演讲台深情朗诵,大放高歌。
为什么我的眼眸
含满热泪
我看到贫困的乡亲
正在受苦受罪
为什么我的心像被
秋风一点点撕碎
因为我似在滔滔的黄河里
看到他们流淌出辛酸的眼泪
——《风陵渡奇遇》
这首诗歌的魅力不在于写诗的技巧,而在孤灯天生具备的悲悯情怀。她无论对同性还是异性、高贵者还是贫贱者,皆站在菩萨心肠之上观望,遗憾自己力不从心、爱莫能助,只能以一行行诗句来抒发内心的不平与波动,以抚慰自己那颗脆弱的心脏。
孤灯在暗夜里《问天地》,情归何处?在农历五月念屈原,总想《让美丽穿越四季》,更愿意《长歌当舞走天涯》像个《迷路的小孩》,愿意与君《千里共婵娟》!不料现实残酷,只落得个《乡愁如酒》,甚至在想《如果我死去》。无论孤灯心绪如何,始终保持着《诗经里女子》的典雅从古长安街道穿越四季,《插上翅膀让梦想飞》是她写诗的理由、执着的路标。
读孤灯的诗文,其实就是在读女汉子孙香芹的书墨人生。她就像一杯纯净的水,无须加放佐料,看似无味,却自然纯真,是人们在世上永远不可离缺的主营养。孙香芹始终不想丢掉她“孤灯”的笔名或网名,她风风火火地忙碌,为的是成就别人,同时也成全了自己。愿这位网络中奇遇的大姐在诗海里结出硕果,让生命之树永远创造奇迹,屹立在诗坛《陌上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