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效果评价为指向的思政理论课“5字教学法”

2021-11-11 18:19:15李雪梅刘庆炬

李雪梅,刘庆炬

(淮南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工作,高校思政课教学受重视程度之深、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2016年以来,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相继召开。教育部把2017年确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和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更是高度强调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重要性。2019年8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对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和效果明显改善,但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大学生不愿意上课、不认真听课的现象依然存在。在教学实践中,思政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效果距离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的部分课堂上,到课率低、抬头率低、点头率低,学生学习获得感较低。究其原因,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结果,主要是部分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较弱,对教学内容的创新拓展关注不够,教学改革未能深入推进,导致教学实效性较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也必须从高校教师着眼,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政治高度和教学能力,聚焦社会客观实际,聚焦大学生实际和思想特点,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创新,使思政课成为具有现实人文关怀的、有温度的课程,提高抬头率和点头率。

一、当前思政理论课教师教学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教学目的不端正。有的过于强调意识形态宣传,学生感觉空泛、枯燥;有的侧重学术探讨,于品德修养助益不多,远离学生实际;有少数教师只为完成教学任务,凭借“过硬的心理素质”,不管学生听不听,闷头把教案读完,白白浪费了时间和资源,在学生中造成恶劣影响。

二是没有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有些教师没有经过师范专业训练,不知道如何组织教学,课堂教学秩序混乱,学生玩手机、睡觉、做其他事,教师不管不问,没有教学效果可言。

在对学生的成长认知上,没有与时俱进,看不到学生的新变化,举着师道尊严的牌子,让学生敬而远之;课堂教学不接地气,不能设身处地站在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立场上考虑学生所思所想,考虑学生的真实需求,远离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

三是教学艺术不纯熟。在教学方法上不知道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发挥主体作用;教学互动少,关注学生少;教师没有问题意识,不懂如何激发学生思考;课件、板书使用不当,有的过多,产生依赖性,有的又过少,看不到教学逻辑;教学语言运用能力差,有的口语明显,有的方言严重,有的没有抑扬顿挫,让学生听不懂,或昏昏欲睡。

四是对专业知识和社会发展现实的领悟不够。有些老师很多年不读一本书,不做研究,不写文章,理论问题理不清,理论与现实的关系说不明,现实的问题讲不透,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工作、专业学习、所在学校没有关系,学生觉得与自己距离较远,既感觉无趣,又感觉无用。

在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思政理论课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作用,思政理论课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思政理论课教师责任重大,需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那么,怎样才能讲好思政理论,显著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呢?根据调查情况和教学工作实践,我们认为,讲好思政理论课,教师首先要努力成为优秀的思政理论课教师,其次要有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

二、优秀思政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特征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政理论课教师有些共同特点,他们教学目的端正,总是传播正能量;理论功底扎实,教学重难点处理恰到好处;教学组织高效,注意课堂教学管理,教学秩序优良;问题意识强,教学互动多,教学语言干净,教学节奏处理得当,善于激发学生思考;他们热爱生活,工作责任心强,趣味高雅,富有人格魅力,能够感染学生;他们懂得学生成长规律,了解学生需要,教学幽默风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索欲望。优秀思政理论课教师更能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把教师成长看成是终生的事业。

一是教学目的端正。要明确思政理论课教学的任务,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成长成才,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开展教学工作。当前尤其要注意激发青年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引导青年学生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做中国梦的筑梦人、圆梦人。

二是掌握教学规律。教师要清楚把握基本教学环节,加强课堂教学管理。针对玩手机、睡觉等情况,要采取恰当方式进行管理,保证课堂教学有序进行。

三是懂得教育规律。在对学生的成长认知上,要与时俱进,看到学生的新变化。当代青年更加注重个性化生活方式的选择,积极追求健康的生活,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待生活的态度乐观向上,心态光明,品行善良,视野开阔,接收信息能力很强。当课堂教学效果不好时,教师千万不能把责任全部归于学生,认为学生一代不如一代,甚至举着师道尊严的牌子,让学生敬而远之。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思想动态和现实需求,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四是学深悟透专业知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师要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学中才能做到以理服人,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吸引学生。当前,思政理论课教师尤其要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在学深悟透的前提下,开展三进工作;要关注当前形势与政策,体现思政理论课教学的时效性。

五是善于运用教学艺术。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让学生参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意教学互动,时刻关注学生;要有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融入教学;课件、板书使用要恰当,教学辅助形式不能冲击教学内容;加强教学语言运用能力,克服明显的口语、方言;语言表达要有节奏感,有抑扬顿挫,不能一个调门谈到底,让学生丧失了听课的兴趣。

六是思政理论课教师尤其要注意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考虑思政理论课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要求教师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充满信心;要求教师以强烈的责任感,关注时事,关注教育,关注学校发展,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强烈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的,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惟其如此,思政理论课教师才能给学生以思想的引导,学习的指导,成为学生德行的向导。

三、实施爱、亲、严、导、实“5字教学法”

教育部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指出,新时代要“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更加重视提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为解决思政理论课亲和力不够、针对性不强、抬头率不高、人到心没到问题,为解决学生在思政理论课教学活动中的疏离感与令人不满意的学习获得感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践行“爱、亲、严、导、实”的教学方法,得到学生的高度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爱”

教师要做到爱学生、爱教学、爱学校、爱教育事业,这是做好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最重要前提。对思政理论课教师来说尤其如此,唯有爱,才能激发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生命的热情,才能实现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园丁,但不爱花的园丁是不可能把花养好的,不爱学生的教师也不可能让学生健康成长。因为爱学生,才会关心学生的成长成才,才会思考哪些教学内容对学生有重要意义,从而科学设计知识能力培养方案。爱学生,就要给学生更高的期待,在学生心目中悬设一个高远的成长成才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要鼓励学生立大志,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只有立大志,才能激发成长的内在动力。

教师还要热爱教学工作。学生的满意和赞赏,是教师获得成就感的重要来源;如果一位教师的教学工作遭到学生的否定,就很容易产生人生的挫败感,导致人生幸福感的降低。唯有热爱教学工作,才能不断地对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进行反思,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还要爱学校,爱教育事业。教师只有关注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关注学校的各种信息,特别是与学生相关的事情,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答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作为师范院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师,要关注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情况,把高等教育、师范教育改革情况、政策规划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中。惟此,思政理论课教师才能把爱岗敬业的价值观示范给学生,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统一。

(二)“亲”

教师要走近学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产生教学亲和力。学生亲其师,遇到生活学习问题,才会主动寻求教师帮助。要让学生亲其师,教师要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关注学生的成长,把自己对学生未来成长的关注真诚地传递给学生;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决不能认为自己高学生一等,把学生当孩子、当朋友,给学生以真诚的人文关怀,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在态度上,不能过于严肃,不能永远板着脸孔上课,幽默的风格或者使用学生的语言,很容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三)“严”

教师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特别是要严守教学纪律,不能迟到早退,要为学生树立遵纪守法的榜样;教师要严格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养成学生严肃认真的对待学习和工作的习惯;要严格课堂教学管理,经常走下讲台,关注不认真听课的同学,对不听课的学生进行恰当有效的管理,以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有的教师担心,严格管理会导致学生教学评价打低分。事实上,多数学生会因为教师的严格管理而认为教师是为他着想,责任心强,从而给教师打高分。

(四)“导”

思政理论课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情感、道德、认识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因势利导,正面引导,弘扬正能量。要善于使用案例,让学生的模糊认识清晰化,错误认识正确化,对无知的领域有新的收获。要坚持弘扬正能量,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给思政理论课教师以充足的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看待成就和问题,切忌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切忌夸大问题,否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要“引导大学生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修身养性”。

(五)“实”

一是思政理论课教师的教学要真正贴近现实,特别是贴近学生、学校、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认识和实践的具体问题。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工作者都要关注生活世界。如果细心体察,我们就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稍加挖掘,就能成为教学案例;其次,经常使用过于宏大的案例,学生容易感觉脱离生活实际,反而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了解学生和学校,关注社会生活,多与学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人性化案例,使学生真正信其道。

二是思政理论课教师要讲实话、讲真话,不能讲空话、大话。教学内容要有证据支撑,少讲自己没有思考或研究的东西,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言之有据,思想政治理论才能让学生信服。

三是要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并且问题是实际存在的。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激发学生解谜的欲望;在解决问题时,最好不要直接给出答案,通过故事化的教学,有趣的表达,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自己得出结论,进行自我教育。

此外,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严谨简洁的语言表达,采用诸如抖包袱的叙事艺术,更容易打动学生,让学生接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理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