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推动社区治理的实践探索
——以常德市为例

2021-11-11 17:24辛治杰
安徽开放大学学报 2021年1期

辛治杰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常德 415000)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不仅体现了国家行政权力对社区的管理与控制,还体现了社区组织及其他社区主体对社区内部公共事务的治理。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将“社区治理”一词写入党的报告中,提出“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社区治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在全民终身学习、和谐社区建设的背景下,社区教育和社区文化的融合发展必须与社区治理紧密结合、与社区居民的终身发展结合。通过提升社区居民素质,提供对话交流平台,培育社会团队等方式提升社区治理水平,促进社区建设与发展。本文尝试厘清社区教育、社区文化与社区治理的概念及内在联系,通过深入调研常德市多个社区,总结其通过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推动社区治理的做法与经验,以期为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借鉴。

一、概念界定

(一)社区治理

社区治理是指在居民生活的社区内,依托政府组织、民营组织、社会组织和居民组织以及个人等各种网络体系,参与社区公共问题,共同解决与实现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过程。社区治理本质上是社区居民的自治管理,治理主体(平等参与者)、治理客体(社区公共事务)、治理规则(社区成员认同的社区规范)、治理过程(表现为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动行为),通过政府、社区、企业、非营利组织、居民等多元主体合作互动来实现。它以社区公共利益为根本目的,具有公平性、协调性、服务性等特点,其治理目标、治理过程、治理方式等都对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起源于杜威“学校是社会的基础”的思想。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区教育发展阶段的不同,各个国家在社区教育实践中各有侧重。北欧的很多国家将社区教育称为“民众教育”,美国将之理解为“非正规的社区教育服务”,日本的“社会教育”即是“社区教育”。我国教育部将社区教育定义为“在一定区域内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教育活动。”学者叶忠海认为社区教育是在社区的范围内,为促进社区发展,以满足居民学习需求为目标的教育集合体。从中我们可以归纳社区教育主要以社区为基础,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目的是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最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也体现了社区教育之于社区治理的重要意义。

(三)社区文化

社区指由具有共同习俗和价值观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的共同体(滕尼斯,1881),其中的共同习俗和价值观就暗含了社区文化的内容。社区文化广义上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不仅包括了价值、信仰、规范等方面,也涉及了衣食住行、工作、娱乐等方式”;狭义上是指“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社区文化不仅包括各种物质文化活动,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通过不断规范居民行为、凝聚社会共识、推动社区参与,有效促进了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

二、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的内在关联

20世纪50年代以来,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社区管理一起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社区建设的三大核心内容。作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社区教育和社区文化既能有效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解决关系百姓生活的社区问题,也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治理创新。三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作用。

(一)目标趋同

相比于国家、地方政府的管理,社区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自治,其核心是培养具有现代文明素质和自我参与能力的社区居民群体。因此社区治理要坚持以社区居民为中心,把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作为根本目标,努力提升社区成员的幸福感,在此基础上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也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区居民,一方面通过提高社区居民的生存技能、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来提升社区的整体素质与文明程度,另一方面通过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来提高社区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底蕴,实现社区的良治与善治。由此看来,三者都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二)内容相近

社区治理与社区教育、社区文化都根植于社区,面对共同的居民群体与社区事务。社区治理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培养治理主体(特别是社区居民)的自治意识、参与能力、文化素养,实现社区公共利益与公共服务,推动形成社区文化和社区精神。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全面培养社区居民的知识技能、文化道德、精神修养,从而实现居民的全面发展,促进和谐社区的构建。因此三者在内容上是相近的。

(三)过程融合

社区治理是一个各类主体(政府、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协同、合作与互动,促进社区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方面协调发展,从而实现社区善治的过程,开展社区教育、社区文化活动是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一方面,社区教育为各类主体提供了良好的公共空间和智力支持,帮助他们转变理念、掌握技能、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另一方面社区文化为社区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增进主体间沟通协作能力,培育提升社区居民的公共性,推动社区治理发展。在实践操作中三者是融合在一起的,社区教育、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不能脱离社区治理的目标,社区治理的效果也需要依托社区教育、社区文化来实现。

三、社区教育、社区文化推动社区治理的有效路径

社区教育、社区文化推动社区治理,既要从理论上深入研究,更需要结合地方实际,不断探索、总结、创新,才能取得实效。作为中部地区的三线城市,常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社区教育发展迅速。该市多个社区以“共建、共治、共享、共赢”为治理目标,结合自身特色,将社区文化建设与地域传统文化和居民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探索创新了社区治理的方式和路径,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形成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以魂铸人[9]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信仰就是我们的“魂”,是我们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就是我们的道德信仰,它是我们生活的基本信念、方向和动力,也是社区治理、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的目标和准绳。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必须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引导的作用,不断深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群众思想,厚植群众思想。不断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充分发挥道德润物无声的作用,让道德信仰成为每个人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自觉,为社区治理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常德市天供山社区在社区治理中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秉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念,坚持“文化兴村、文化立村、文化创新、文化引领”的学习宗旨,在社区居民中重点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代精神、社区政策等内容的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了社区的全面发展和振兴。

常德市中渡社区结合实际量身定制了“铭记家训、传承家风”故事会、“见贤思齐微讲堂”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挖掘中渡社区传统文化和良好家风,不断推出好家训家风的故事,打造“家训家风”文化长廊,在全社区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社区每月邀请一到两位社区居民和大家分享亲身经历,其中既有热血戍边、保家卫国的回忆,也有社区管乐队自学成才的艰难过程,还有高考高分学生的经验分享,交通违法案例的真人真事,等等,启发社区居民见微知著,引导社区居民见贤思齐,真正起到了培育良好道德风尚,提升居民道德素质,建设文明社区的积极作用。

(二)以制规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作用是基础性的,科学完备的社区制度体系能够确保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与社区自我服务功能相结合,保证社区治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促使基层社区的治理、服务水平和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社区制度建设既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中坚支柱,也需要社区文化教育活动的广泛宣传促进理解认同,为提高社区治理效能提供保障。

常德市廖桥社区在社区建设中狠抓制度建设,同时借助社区教育平台,以社区文化活动为抓手,有效发挥了制度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基础作用。社区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社区成员代表会议章程、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组建了社区事务、社区调解、社区治安、文体卫生类委员会等居民自治机构;健全了社区居民代表会议、议事会等民主自治平台,为社区各个组织依法依规履行自治职责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同时广泛开展“问题大家找、办法大家想、规矩大家遵守”的社区教育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共同制定和完善居民公约,激发了居民的自治积极性,增强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共建和谐社区的意识。

(三)以文育人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基层社区不仅要在学习、教育、文娱、健身等传统领域为群众创造舞台,更要在科普、网络、艺术等新兴领域为群众搭建平台,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文化教育活动。让文化教育浸润社区、浸润群众,为社区治理创新平台载体、营造良好环境氛围。

常德市富强社区以社区书屋为平台,广泛开展“悦读相伴”活动,丰富居民精神生活。书屋藏书近1万册, 温馨舒适,功能齐全,全天候对外开放。同时与“托残、托老、托幼”的西城阳光家园相结合,成了残障学员的“全天候课堂”,老年人的“半天候休闲课堂”、未成年人的“四点半课堂”。几年来社区书屋通过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充分调动居民读书交流的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学习需求。书屋不仅成了百姓读书的便利店,更成了居民的精神乐园。

常德市紫桥社区紧扣传统文化育人化人的主线,以社区居民为基础成立了畅享戏迷京剧联谊社,每周在社区开展三次以上的演唱活动,琴音戏韵引起不少居民的驻足聆听,为社区居民带来了高尚的艺术享受。大家通过戏曲故事的演绎,经典唱词的解读净化心灵、提升素质。几年来联谊社得到了越来越多社区居民的密切关注和喜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有力传承。

(四)以技助人

终身学习背景下,全面发展既是人的根本需求,也是必然需求,它包含了人的生活水平、工作技能、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产业升级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社区转岗下岗居民、失地农民及进城务工农民的技能培训问题显得日益突出。作为提高社区居民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有效抓手,社区教育通过培养各种技能让社区居民提高生存、生活、工作的能力,促进基层民生问题的解决,实现基层社区的和谐善治。

常德市毛栗岗社区是湘西北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近年来社区结合自身区位优势,以社区教育为依托,围绕花木种植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技能培训活动,包括开办花木种植实用技术、农产品加工、特色养殖、多种经营等专业培训班,聘请相关院校的专家教授开展理论知识与实用技术讲座,让经验丰富的种养植户现场讲解等,仅2019年就培训社区居民超过900人次,提高了居民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仅增加了居民收入,还支持了毛栗岗花木产业的深化发展。

(五)以业富人

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能提高社区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方面社区教育与当地特色产业对接,加强与社区内的企业、高校等机构合作,通过技能培训和创业支持,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区文化通过挖掘地方深厚的文化底蕴,嫁接文化创意表达方式,提炼创作文化精品、文创产品,形成特色文化产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常德桃源刺绣作为中国特色刺绣,地域特征极强,艺术品格极高,被誉为“国之极品、湘绣之母”“东方的毕加索”。近几年郑家驿镇以发展刺绣产业为目标,努力将发展社区文化与传承刺绣文化相结合,建立了“郑家驿刺绣传承基地”,兴建了桃源刺绣展示馆。将社区教育与刺绣培训相结合,成立了刺绣女工培训学校,在当地寻找老艺人为社区居民长期开展刺绣培训。这些举措让这一濒临失传的技艺得以恢复与传承,相关项目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当地的刺绣产业也不断做大做强,成为全市重点扶持的民生项目。目前全县从事刺绣行业的绣娘超过了4000人,刺绣年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在桃源乃至常德绣出了一片产业新天地。

常德市九溪社区结合当地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化特产丰富的优势,从2012年开始实施“民俗文化有传承 四灯五戏惠九溪”社区教育实验项目。项目确定了“以文化正民风,以文化兴产业,以文化助民富”的目标,制定了品牌化演出与常态化培训相结合的实施策略,形成了板龙源大舞台、九溪农民文化宫、九溪农民文化艺术节等深受村民喜爱的文化教育品牌。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区逐步形成了以28支艺术团为基础的近1000人的九溪演艺集团,每年演出近4000场,年演出收入超过2000万元。文化产业成了村民主要的增收渠道,社区教育项目成了真正的惠民工程,从业者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全乡人均年增收600多元。文化产业的兴起还带动了当地种植业、旅游业的发展。自编自演的地方曲艺节目《赞烟农》,先后巡演220场,观看后的农民群众大受启发,种烟积极性高涨,全乡烟叶种植从3000亩增加到6000亩,九溪乡成了新的全省烟叶种植示范基地。同时社区以特色灯戏文化作为依托,开发了热市——黄石——九溪一日游路线,成了常德短途游的热门线路。

(六)以情感人

当前社会的转型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分化加剧,社区人际关系淡薄,不同群体难以融入,隔阂冲突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社区治理的推进。这就迫切需要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组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提供帮助关爱平台,促进居民互帮互助,增强居民凝聚力,培养共同社区意识,推动社区自治、良治与善治。

常德市北正街社区近两年不断完善社区硬件设施,打造了集各项社区公约、民主制度、科普宣传、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文化广场,以此为依托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创建了“手语公益沙龙”“爱心妈妈”“德礼学堂”“北正街女工坊”“儿童驿站”等多个社区文化服务品牌,助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社区治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常德市富强社区智障人士相对偏多,社区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了专门的“善导特训室”,依托社会资源,配备社工,培训老师和志愿者,对智障学员进行居家生活、手工制作、社会交往、快乐运动等方面的社区教育培训,让他们走出家庭、消除自卑感、融入社会,成为讲文明有尊严的人。“善导特训室”成立以来每年培训智障学员超过1000人次,受到了相关家庭的热烈欢迎,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称赞,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和社会价值。

常德市新建巷社区结合老年群体规模较大的实际情况,成立了社区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托老特色服务,为社区老人提供“老有所学”的讲台,搭建“老有所乐”舞台,打造“老有所为”的平台,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区文化氛围,让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四、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既是社区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能够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社会主体意识和参与社区治理的需求,促进现代治理体系的构建和社区治理能力的提高。基层社区只有以文化为根基、以需求为导向、以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创新基层社区治理方式与路径,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社区,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