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水灾、德尔塔病毒在这个夏天带来的侵袭和恐慌,正在秋风的吹拂下,渐渐远去。但是,对于未来的担忧和焦虑却像礁石一样,凸显在人们的脑海里:社会如此进步,科技如此发达,为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的痛苦和灾难要去承受和面对?未来的天空,怎么才能少一些电闪雷鸣,多一些风和日丽?
人类的生存境遇,一直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作家和诗人们关注的对象。他们关注的目的,就是想唤起更多的人对现实中不尽人意的地方进行革新和改良,让我们的世界行进在更加美好的时轨上。
我们高兴地看到,这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已经清晰地展现在年轻作家的笔下。“80 后”作家羌人六、羊亭和“90 后”作家马青虹,带着他们的小说新作,同时走上了本期刊物。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欣喜地看到,他们已经把关注和书写的笔头伸向了更为广阔更为复杂也更加多姿多彩的时代生活里。
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人生,让更多的人看到人性和时代的光辉,这也是作家诗人们坚持创作的应有之义。
牛放、蒋雪峰、瘦西鸿、李龙炳等作家和诗人,在他们的新作里依然用他们的关注、打量和思考,诠释着他们对现实世界和过往历史一以贯之的敏感、真诚、善思和包容的胸襟。
本期刊物还推出了关于作家马平、罗伟章长篇小说新作《塞影记》《谁在敲门》的两篇评论,它们也从另外的角度在提醒我们:要解读当代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我们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文学准备,否则,即使进到了他们的作品里,我们也会迷路,甚至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