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良,郑孝莲
(安徽理工大学 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安徽 淮南 232001)
受经济下行和疫情影响,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增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及时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安徽理工大学坚持以“学生为本、市场为准、服务为先”的理念,积极构建“领导主抓、部门统筹、学院为主、全员参与”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就业工作摆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着力在就业岗位开发、困难群体帮扶、基层就业引导等方面多措并举,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构建就业育人新格局,努力把疫情对就业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5 925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3.42%,毕业生继续深造率27%,再创新高,实现了稳就业工作目标。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时期就业工作应对机构,及时开展了线上就业形势问卷调查和疫情对就业影响的综合分析研判,制定了《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就业工作实施方案》,发布毕业生就业工作调整公告,分别向用人单位、毕业生、全校教职工、校友和毕业生家长致信,构建学生、家长、老师、校友、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就业“立体交互平台”,把开拓就业市场、提供就业信息、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打造成全员参与的工作,启动了“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的线上春风行动,学校党委每周研究一次就业工作,每15天通报一次签约情况,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面对疫情影响和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的“慢就业”“缓就业”心态,学校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和各学院依托教育部、省厅、学校三级优质在线课程平台,围绕简历、面试、职业规划等主题,积极开展线上就业指导活动,提升学生求职技能和职场适应能力。组织召开未就业毕业生和家长视频会议,通过电话、QQ、公众号、就业信息员群撰写网络面试、招聘推荐、研究生复试、公务员考试等推文,加大专项政策宣传,个性化辅导和心理疏导,强化价值引领,组织毕业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回信精神,以抗疫中的英模和中央台报导的我校临床医学毕业生雷阿妹放弃上海三甲医院工作机会,参加西藏专招到山南脱贫攻坚一线担任第一书记的事迹,激励毕业生踊跃参加服义务兵役、“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形成浓厚的就业氛围,引导毕业生到基层一线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就业是“六稳”“六保”中共同提到的重点工作,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2020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学校精准把握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重点群体需求,“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重点落实”,开启“绿灯”服务,“一人一策、一人一档”送政策、送岗位、送信息、送温暖,精准帮扶不落一人,建档立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100%。举办“魅力女生·闪耀职场”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遴选出专业性更强、方向更明确、更适合女生的浙江天圣控股集团等30家优质企业,为全校女大学生提供2 071个岗位;举办“疫”见真情·“职”位有你——湖北籍毕业生双选会,邀请格力电器、富士康等33家优质企业,为毕业生提供300多个岗位,36名湖北籍毕业生中有就业意愿的34人全部就业。
利用“互联网+就业”手段,依托QQ、今日校园APP、省大学生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推出微就业、云就业、“掌”上就业服务,3 000多家企业入驻学校就业网,1 642家单位上线学校网络招聘会,提供岗位121 325个;帮助毕业生和企业足不出户完成视频面试、线上签约。组织学生参加合肥、苏州、宁波、全国24 365校园招聘、“春暖花开,国聘行动”央企名企网络招聘会等,联合人社部门、行业协会举办了南京等沿江八市企业专场网络招聘会、中国煤炭协会“我在线上等你来”网络招聘会等,线上“走出去,请进来”,分别与湖州市吴兴区、丽水市遂昌县线上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多元化拓展就业市场,为毕业生线上就业提供更多选择。
深入推进就业“百千万工程”,即举行百场专场招聘会、联系千家用人单位、提供数万个就业岗位。专场招聘会、组团招聘会、大型洽谈会“三会并举”,全年共举办校园招聘会649场,2 543家单位进校招聘,提供需求岗位数量51 464个,岗位数与毕业生供求超过8:1,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的优质岗位选择。通过开展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结果零投诉等“四零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压缩办理时限、推进事务公开,把疫情防控期间通过信函、传真、网络等方式为毕业生办理就业协议签订等手续,实现“一网办”的战时举措固化下来,努力构建满足师生和用人单位期盼、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的高效便捷就业工作流程,深受师生和用人单位好评。
启动战时机制,开展了就业创业工作攻坚专项行动,通过实施“一院一策、一专业一策”、建立重点群体“一对一”工作台账、拿出50万元专项经费开展就业攻坚表彰、疫情防控常态化后按照“小团组、精准化、专业化”的模式及时启动了线下校园招聘活动,未就业毕业生全部返校,邀请京东方、得力集团等一大批500强企业和42家校友企业进校举办线下招聘会,强化对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兜底和清零服务;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等十项行动,校领导约谈推进就业率和增长率双低的学院;强化“学校领导包学院,学院领导包专业,系和教研室、专业教师、研究生导师包学生”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坚决打赢特殊时期的就业攻坚战。
《光明日报》、《安徽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了学校疫情时期就业创业工作成效,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后疫情条件下疫情常态化防控,毕业生求职压力倍增,紧张焦虑情绪蔓延,消极就业、“二战”考研、慢就业、不就业等情况明显增多;国内外需求萎缩、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岗位整体需求有所减少,面对以上现实境况,我们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教育部网络视频会议精神和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要求,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将责任扛在肩上,带着对毕业生的深厚感情,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现更大作为、取得更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