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野老
看看,是时候了。
主人轻咳了两声,起身,端起面前的酒杯,又迅捷看了斜对面一位微胖年轻人一眼,收回目光,满脸绽笑地说:“各位,当年,会稽山阴兰亭雅集,有奇文绝墨《兰亭集序》,流芳千古。今日,我南昌洪都腾王阁,亦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在座各位,都是大唐精英才俊,岂能无诗少文?”
那边,早已有人,笔墨伺候。
客人们你推我让,欢声笑语,人恭礼法,就是无人肯去拿起那笔。以至,气氛有点尴尬。
终于,那个微胖的年轻人,从坐位上欠起屁股,微红着脸,正要说什么,做什么,突然,听有人朗声说:“既然大家都不愿先出手,那就由我今天先来拋这块砖吧。”
全场一下子阒静,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那个微胖年轻人一下子又坐落在椅子上,斜着眼看主人。
主人脸上的笑容,倏忽消失,再次站起,扫了众人一眼,客气地说:“那,诸位随意,本都督要去洗手更衣。”说着,离座而去。
再看,那个白衣少年,已立在那边早已预备好的案头,正手握毛笔,一边洗笔沾墨,一边对着铺开的纸张凝神聚气。
主人已进了阁子边的一个房间,随身跟进来的一个下人进门就骂开:“裤带没扎紧,从哪冒出这么个东西?!”
主人亦喘了几口粗气,但都督毕竟是都督,立马正颜厉色对那下人说:“掌嘴,来者都是我请来的贵客。哪容你在此多嘴多舌?”
下人敛声屏气,帮主人更衣,待一切完整后,就要退下。
慢——,主人自己又整整衣,对下人说:“你去看看,那个后生,他写了什么,给我传来。”
这——,下人一下子为难,就伸手抓自己的头。
主人瞪了一眼:“废物,这有何难,他写一句,你传一句来么。”
下人嘴一呲,说了声“是,大人。”转身跑走。
接下来,就是走马灯似的来回传报。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都督:“老生常谈。”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都督略一沉吟,微微点头:“尚可。”
……
潦水尽而寒潭青,烟光凝而暮山紫
都督双眼一闪亮。
……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都督愣怔了半天,实然,一拍桌子,大叫一声:好!又叫一声:妙!再叫一声:绝!
手下被吓愣了。
都督推开下人,冲出更衣室,重返阁上的宴会现场。只见众人早把那个写字的案头围了个水泄不通。
都督伸出双手,分开众人,只见那白衣少年正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以至都督站在他身后,他也旁若无人。
都督亦屏息静立,直到那雄文天成,满纸烟霞。
白衣少年终于放下笔,用指头抹了下额上的汗水。
掌声响起,赞颂不绝。
都督这才伸手,把住后生的一条胳膊,大声说:“我腾王阁从此不朽矣!后生,走,老夫要敬你三怀!”
白衣少年灿然一笑:“都督大人且慢,晚辈意犹未尽”。说着,重又拿起笔,吸了口气,吐了口气,一吞一吐,俯仰之间,一首七言诗又落在纸上:
腾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这回,都督和众宾客都被震呆了,那个一直在场的微胖年轻人,悄悄地溜出去,将早已藏在怀里的一份文稿,用香头点燃,烧了。
原来,他是都督的女婿孟学士,本来准备要在今天的宴会上,露一手的。
这个二十多岁的白衣少年,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主人是时任江西南昌洪都都督阎伯屿。王勃只是正好路过此地,遇上阎伯屿重修腾王阁峻工,才受邀来参加这次盛宴的。
都督热情挽留王勃在南昌多住了三天。
第四天,王勃就揖别都督众人,只身上马,踏上了南去广东交趾探望父亲之路。
他的这一文一诗,传到了长安,传进皇宫,高宗皇帝先看文后看诗,大叹:如此奇文后,还有如此绝诗,岂非强弩之末尚能穿七孔乎?真乃盖世奇才!
大唐天宝四年秋天。
鲁郡东石门外,一家小酒店内,两个男子在窗下的一张桌子上,相对而坐,面对满桌的菜肴,谁也无心动筷子,各自手把酒杯,年长的淡淡笑着,年轻的那位则面色凄然。
这是谁?说出来会把人吓坏:李白和杜甫。
他们是在去年夏天,在洛阳相会的,时年44岁的李白,早已是名满天下,他已在长安大明宫进出两年,现在是被玄宗皇帝“赐金放还”;而33岁的杜甫,其时,还是一个青年落第学子,诗名末著,正困守愁城。李白并不因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杜甫,也没有因为自已还籍籍无名,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反而,两人却像失散多年的亲兄弟重逢,一见如故。
不信,且看他们相互的赠诗:
李白《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
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何太瘦,
总为从前作诗苦。
杜甫《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洛阳一别,还不到一年,他们又在东鲁相会,几个月来,他们登山临水,“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共行。”(杜甫诗句),无奈,好日子过得实在太快,今天,终于又到了分手的时候。杜甫要西返长安,求取功名,李白就在鲁郡东石门设宴,为之饯行。
离别的惆怅,是此刻这二人共同的感受,但李白毕竟不是杜甫,实在受不了这有些压抑的气氛,就呼地站起来,向店家讨了纸笔,在相邻的空桌上铺展开来,提着笔说:“再送兄弟一首诗吧。”
说罢,一手抻纸,一手捉笔,回头,微微笑着,盯着杜甫看了好一会儿,突然,转过身去,挥舞手中笔,转眼,一首诗便落在纸上,就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杜甫过来,口里一句一句吟读着,不禁潸然涕下……
“飞蓬各自远”,竟然一语成谶,李白杜甫二人从此天各一方。
李白,东西漫游,失意蹭蹬。
杜甫,南北漂泊,穷困潦倒。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他们做梦,都想着能重新聚首,李白有诗《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而杜甫呢?更是为李白写下了一首首的思念诗(共计十五首),其中,有《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还有《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天使蛟龙得。
更有: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
可是,李白和杜甫,到死,也未能再见一面。石门一别,竟成了这两位中国古代旷世大诗人的永诀……
君不见,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
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是谁的声音?还用问,除了那个“醉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的李白李翰林,还能是谁!
李白又喝醉了,这回,是在他的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这可是个好地方,当初,山居落成,他就专程来造访,并为之写下了《题元丹丘颍阳山居》并序,他在序中写道:“丹丘家于颖阳,新卜别业。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云岩映郁,有佳致焉。”
其诗曰:
仙游渡颍水,访隐同元君。
忽遗苍生望,独与洪岸群。
卜地初晦迹,兴言且成文。
却顾北山断,前瞻南岭分。
遥通汝海月,不隔嵩丘云。
之子合逸趣,而我钦清芬。
举迹倚松石,谈笑迷朝曛。
益愿狎青鸟,拂衣恓江潢。
太白与丹丘为莫逆之交,丹丘身为道流,或出或处,或显或隐,徘徊于江湖魏阙之间。太白涉足终南捷径,丹丘当是重要引路人。太白也是道教徒,故他们的相交,亦称“神仙交。”李太白写给这个丹丘生的诗,竟然有十几首之多。
李白此番的到来,是他一入长安后的公元二十四年(736),同来的,还有他们共同的挚友岑勋,就是写过著名的《多宝塔碑记》的大文人、大书法家。
此刻,他们三人正在痛饮。李白先喝醉了,正在厅上举着他的酒杯朗诵他即兴而做的新诗。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去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
将进酒,杯莫停。
这顿酒,从中午喝起,现在已是半夜,酒宴还不散,一点也没有要散的意思。
李白兴致正高,喷吐出来的这首诗,起首即磅礴恢宏,如波涛携风带雨而来,有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吟颂至此,李白一个趔趄,差点摔倒,把岑勋和元丹丘俩个朋友大大吓了一跳,他却又站稳了,还用手示意朋友:不要担心,我没事!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这一醉,醉出了这首震古铄今的《将进酒》,展示了他的天纵之才,诚如余光中所赞“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造化弄人。
杜甫虽然被后世尊为“诗圣”,但在他生活的唐代,似乎命运并不怎样,屡次科考,不第,安史之乱中,千辛万苦逮着了个机会,做了个左拾遗,可因上疏申救房琯的罢相而触怒肃宗,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由于战乱和饥荒,那样的小官不做也罢,他又拖家带口,东西南北颠簸在人生的逆旅中。
不说官运,这个杜二甫,连“文运”似乎也远不尽意。他爷爷可是杜审言啊,唐高宗咸亨进士,累官至修文馆直学士,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享誉初唐诗坛。
据杜甫诗《壮游》里自道:“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这么一个既有家学、又有天才的诗人,又赶上千年盛世大唐,本来应该是另外一番样子啊!何况,他读书写诗又是那样的肯用功。盛唐一代,肯以写诗为一生之志的,恐怕也只有他一个人。他在为儿子写得《宗武生日》里说:“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也许,正如他自己所言:“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反正,他的一生,愁多乐少。
只说诗罢,虽然杜甫比李白只小11岁,但他的诗的主体风格,是在安史之乱的前夕开始形成。而滋长于其后数十年动荡不安的形势中的,尽管他的诗中仍有体现盛唐诗歌的一些特征,如爱好雄伟壮大之美等等,但许多诗的特点,如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注重写实,从朝廷的利益考虑而抑制自我内心的激情等等,都已经出现,并相应的带来的语言表现形式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杜诗的创作倾向不仅标志了唐诗内容与风格的重大转折,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的诗歌发展造成深刻的影响。这却使杜甫的诗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大受到人们的待见。
杜甫夸过李白,“白也诗无敌。”高适、岑参都是杜甫的朋友,他夸赞他们“高岑殊缓步,沈鲍是同行,意愜关飞动,篇终接苍茫。”他称赞王维“高人王右丞”。但却不见这些人,对他的诗有过哪怕一句的评价。
最过分的是殷潘编选的《河岳英灵集》,是盛唐人造盛唐诗,竟然不选杜甫一首诗,在唐人选唐诗的众多选本中,仅见晚唐韦庄的《又玄集》选过杜诗七首。可见,杜甫在他的时代,几乎是“无人喝采。”
可有一人,却肯放下身段,以六十多岁的高龄,屈尊去看望这个三十多岁的落魄诗人。他,就是当时人称李北海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李邕。
杜甫诗里记有“李邕求识面”。
天宝四载,杜甫前往临浥看弟弟杜颖,途经济南,适逢李邕在济南任北海太守,就遍邀当地名士,在历下亭设酒宴,隆重招待杜甫。杜甫即席赋诗《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北诸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欲,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这场酒局,让我们看到,孤独的杜甫,在那个年代,多少还是有一二知已赏识他的。李邕确实也独具慧眼,他所看好的这个年轻人,终成千古“诗圣”。
如今,你若去济南旅行,一定要去一下历下亭,这座始建于北魏的古亭,是天下名亭,正门挂着的那副楹联就是杜甫的名句: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
一场春雨。
入春以来的干旱,烦燥,被这起于黎明,止于半前晌地春雨的洗涤,都不复存在。整个城市的尘埃,都被浥压,看看那些柔软地柳树的枝条,嫩中透出新鲜的绿意,在和熙的风中兀自摆舞,叫人耳目一新。
渭城,一匹马疾驰过大街,在城西门外的一家小酒楼前停下,马上骑手敏捷地跳下马,随手系马白扬绿柳边,手里团了团马鞭,踏上酒楼前边的台级。
“王兄—”元二挑帘而出。
“兄弟。”来人躬了下手,说:“愚兄事务烦杂,叫兄弟久等啦。”
来者何人?名满天下的大唐第一才子王维,字摩诘,河东蒲州人,开元九年中进士,为宫中太乐丞。诗、书、画、乐无一不精,无一不通。连儿童都会吟诵他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弟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元二也赶忙躬手说:“我也只能等明天一早,随商队一起走,本来,老兄已为我在曲江送别过了,谁知,为等商队,又等了半月。”
元二,小王维七八岁,武状元,将赴大唐西域的安西都护府裴将军帐下任职效命。
王维:“这些,我都知道。”
俩人把着手,走进酒楼,上了二楼,择西窗下的一张桌子,面对面坐下。
王维:“渭城这边,本也有些朋友,是不是都叫一下?”
元二:“免了罢,昨夜刚刚与他们聚过,今天,就咱兄弟俩,就挺好,也便好好拉拉话。”
王维略一沉吟,说:“也好。”说着,就对早已垂手站在那儿的店小二说:“那就,上菜,要店里最拿手的,当然,酒,也要最好的。”
元二补充:“再备一下纸笔。”
王维:“我非得写吗?”
元二笑了:“那,不是要看酒么,只要酒喝好了,老兄能不写么?”
俩人仰首大笑。
未上菜的当儿,两人不由得把目光投向窗外,渭河在南边不远处蜿蜒,再往远,是终南山,云遮雾罩。
“喝酒,还要看天气。”元二呲牙笑着说。
王维:“看来,你这些年的酒,算没白喝。”王维把马鞭,放在一张空着的椅子上,走到窗前,从支起的窗口,向外看了会儿,又很响地抽了两下鼻子,打了个很响的喷嚏,说:“都说秀色可餐,今天这渭城的柳色,就很撩人啊。”
酒菜很快摆上桌,那还等什么:开喝。
弟兄俩喝了会儿,酒过三杯,王维突然又叫店小二,店小二应声上来,脚步把木楼梯踩得咚咚响。
不等店小二问,王维就发话:“一会儿,把这城里最年轻最漂亮唱得最好的姑娘,给我喊三五个来。”说罢,就手将一块银子丢到店小二的怀里。
元二怔怔,说:“王兄待我情同手足,可惜,我一介武夫,连个感谢的话都说不好。”
王维哈哈一笑:“不要说,谁让咱是弟兄呢。”
待店小二领着三个渭城的绝色姑娘来时,王维与元二已喝了一坛酒,第二坛刚启封。
先听了三位姑娘唱。
第一个唱的是:
燕章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回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王维:“李太白李翰林的。”
第二个唱的是: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元二拍手大笑:“好。”
第三个姑娘最漂亮,唱得也最好。她唱的是: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锤。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元二一仰脖,喝下一杯酒说:“这个,不是老兄你写的么!”
王维笑了下,说:“以前的东西啦”。说着,离座,走到备了纸笔的另一张桌子,好像连想也没想,提笔一挥而就一篇即兴之作《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起先,元二看了又看,好像也没什么,王维归座,继续喝酒。
是那个最漂亮且晿得最好的姑娘,看后半天不说话,直到后来,由她安排,由另两个姑娘,每人填入不同的曲调,先后唱了一遍。最后,由她自己亲自选了个曲调,又给唱了一遍时,元二首先叫了起好来,随后,是三个姑娘的合唱,这回,元二突然扑到王维的脚下,说:“哥,我真地不想走啦!”
王维将元二扶了起来,替他抹着泪水,说:“兄弟,身为大唐武状元,理应学习班定远,男儿万里觅封侯,哪能做小儿女态呢!”
索性,把三个姑娘也请入座,喝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大家你一杯,我一杯,左一杯,右一杯,直喝到元二和两个姑娘大醉……
漂亮姑娘端起酒杯,敬向王维,说:“大人,这杯只为你刚写的这首诗。”
王维:“值得么?”
姑娘:“千金难买,不,万金不易。”
王维只是笑笑,将酒一口喝下……
大唐遍地都是“大国工匠”,一弄,就是绝活,这场酒,不仅喝出了一首中国送别诗中的“绝唱”,还让元二这个元名之辈名垂千古……
山人归去也!
昨晚的酒宴上,孟山人写下一首《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身为大唐乐丞的王维,将头一天酒宴后,回家写下的一首送别诗,递给孟山人,然后,深深地打躬作别。
孟山人是在这天晚上住宿的官道客栈,展读王维的赠诗的:《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诗,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本来,就凭一句诗,王维与这位应进士不第的孟山人一见如故。
那日,在太学,秋月新雾,诸英联诗,当这位来自襄阳乡下,自称山人的写下“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之后,举坐暖其清绝,不复为缀。加之,这位四十岁的孟山人,“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长安这些庙堂之上的才俊,争相与之相交。这个自称山人的襄阳佬,谁知会成为这长安,不,是整个大唐的什么人物呢?!
王维破例,请孟山人,到他任职的翰林院内署喝茶。
两人正品茗吟诗,相谈正欢,外边忽报:皇上驾到——
王维赶忙迎驾,唐玄宗已经进来,看来,皇上今日兴致不错。只是,王维身为大唐官员,将一介布衣白身的孟山人,擅自引入翰林院,是逾矩。故,王维面色紧张,只是皇上已发现了什么,面露微笑,王维是一等聪明之人,赶快将早已躲在床下的山人唤出,向皇上禀明实情。
玄宗皇上没有生气,得知面前这位床下君子,就是近时宫廷内外传得沸沸扬扬的大才子孟浩然时,便说:“朕正好听听你的诗篇。”
孟山人惊魂未定,看王维,王维说:“你就择你近来的诗,给圣上吟颂一首吧。”
孟山人沉吟片刻,想起自己“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而今四十岁了,才第一次离家来长安,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又得到张九龄、王维等名流赞誉,诗名动长安,可应试还是失利,正不知如何?就将几天前写的那首《岁暮归南山》向这位大唐天子吟诵: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王维听了,真恨不得上去,给他一个巴掌:咋么……你哪怕就念那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呢,“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果然,皇上龙颜大怒,说:“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
玄宗拂袖而去。
王维送走皇上,一扭头,抬手指着这位老兄,嘴张了又张,却连一句话都说不出。
山人者,孟浩然也。祖居襄阳,耕读传家。祖上留下的庄园,名涧南园。请看他的《涧南即事》诗:
弊庐在郭外,素业唯田园。
左右林野旷,不闻城市喧。
钓竿垂北涧,樵唱入南轩。
书取幽栖事,将寻静者论。
山人本无心仕途,自小亲近田园,优游山水,四十岁才第一次赴长安,也只是为了尽孝,此番铩羽而归,也无他,继续从前的日子罢了。
诗,可是越写越好。
选一:《闲园怀苏子》
向夕开帘坐,庭阴叶落微。
鸟从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选二:《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选三:《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登了万山,再逛《万山潭》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鸟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初春,他还要到汉水中漾舟:
羊公岘山下,神女汉皋曲。
雪罢冰复开,春潭千丈绿。
轻舟恣来往,探玩无厌足。
波影摇妓钗,沙光逐人目。
倾杯鱼鸟醉,联句莺花续。
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为了追慕先贤三国时的“凤雏先生”宠统高风,山人还要长时间隐居鹿门山。
《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
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
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
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好一幅山林隐逸图!
到了又一个春日之晨,山人哗啦一声,推开门板,随口而吟: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山人还去会友,《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一天,山人《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当然,孟山人还曾西上川蜀,东下吴越,漫游之中,写了不少好诗,尤以《宿建德江》奇绝。
移舟泊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原来,山人也有“愁”啊!
苍天有眼,于是,又给了他一次天大的机会。公元735年,时任襄阳刺史的韩朝宗计划向朝廷举荐孟山人。韩朝宗何许人也,就是那位李白曾向他投《自荐信》的,被夸为“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大唐高官,可惜,李白白投了,他没看上李白。现在,他却看上了孟山人,与之约定了日期,一同进京面圣。
进京的日子终于到了,韩刺史在官衙等孟山人,可左等不来,右等不见,最后只得派人去找。
衙役骑马驰到涧南园,一看,山人正在与几个朋友喝酒,一片欢声笑语。
衙役上前,说:“刺史等你一同出发呢。”
山人微微蹙了下眉,一挥手说:“回去禀报刺史,我正与朋友喝酒,长安,就……不去啦!”
……
诗仙李白,现留下来的诗中,就有五首,是写给这个山人孟浩然的,其中《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请芬。
史书记载孟浩然是“浪情宴谑,食鲜疾动”而死。
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诗人王昌龄遭贬官,途经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恰值这位山人背上长了毒疮,经郎中精心医治,已经收口,郎中千叮咛,万嘱咐,万万不可饮酒、吃鱼鲜。但老友相聚,山人又是东道,觥筹之间,不能不上襄阳人宴客时必备的美味——汉江中的查头鳊,早已忘乎所以的孟山人见到鲜鱼,命也忘了,举箸就尝……
孟山人还写了《送王昌龄之岭南》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馆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问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王昌龄与李白也是好友,李白也有诗相赠:“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孟山人孟浩然呢?
王昌龄走后几天,他也永远从这个世界上走了。
哪位要说:听说过古来有斗酒、斗拳、斗剑,甚至斗蛐蛐斗鸡斗牛的,就是还没听说过斗诗的。那么,今天且听三径野老给大家讲一回。
话说唐朝,咱还是说唐诗吧,经过“初唐四杰,”“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语)还加上以一首《春江花月夜》“弧篇盖全唐”的张若虚。到陈子昂《登幽州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独怆然而涕下。”“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韩愈语),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出现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山水田园诗派的孟浩然、储光曦、韦应物,边塞诗派的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造山运动终于成就李白杜甫的“双峰凌霄。”著名的“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的历史进入贞元、元和时期,有了中唐诗歌之盛。“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语),又有了韩孟元白。韩孟,韩愈、孟郊也,史称韩孟诗派;元白,元稹、白居易也,史称元白诗派。韩孟开辟了险怪一路,有贾岛、李贺等追随着苦吟不止;元白搞了个新乐府运动,有张籍、王建等积极响应。此外,元和诗坛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高手特立独行,诗风雄健、清深。
言归正传,三径野老要说的斗诗,就发生在刘禹锡和白居易之间。
刘禹锡因早年参加“永贞革新”,和柳宗元等七人被贬官外放,史称“八司马”。他们长年被贬罚到南方荒蛮烟瘴之地,柳宗元48岁就客死柳州,而刘禹锡则凭着他豪迈的个性,在巴山蜀水之间辗转了二十三年。
而白居易则早有“诗王”之称,他的诗当时不仅流传民间,妇孺能唱,甚至还东传朝鲜、日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洛阳途中,恰白居易也在杭州返洛阳路上,两个唐诗大国手在扬州初次谋面,俩人的诗名,早已如雷贯耳,响彻大唐朝野。虽是初逢,一见如故。
两大诗人初会,当然不能没有酒宴。
席间,白居易被刘禹锡的半生遭际深深打动,当场捉笔,为其写下了一首《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怀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常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白居易这首诗,表达了他对这位朋友不幸遭遇的,深深的同情和愤愤的不平,确也令人动容。
刘禹锡看后,只默默了一会儿,就起身离座,过去,抓起笔来,写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呤闻笛赋,
到乡翻似栏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弃笔,归座,就端起酒杯:来,喝酒。
白居易正在发怔,半晌,才“哦”的一声,反应过来,赶忙端起酒杯,碰杯。
刘禹锡的这首诗,写得酣畅淋漓,诗中虽然感慨很深,但读来给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是振奋、豁达。
白居易再也不提自己刚才的诗了,随后,他慷慨大方地给这位不走运的刘禹锡送了顶“诗豪”的桂冠。从此,诗王和诗豪成为莫逆之交。
还有一次,是在龙门白居易庄园。那天,黄昏,天上飘起了零星的雪花,白居易打发人,飞马传招友人:“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结果,刘禹锡、元稹、韦楚客应招而至,酒宴之上,四人又开始斗诗,说好题目是怀古,这回,可是群斗。
刘禹锡最先写出《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大家看了,就推让起来,白居易面对一张宣纸,沉吟片刻,突然掷笔而叹:“四人探骊龙,子独得珠,所余鳞爪者何用耶?”
白居易和刘禹锡的斗诗,还有多次,大多不相上下,难分伯仲,不过,仅就这两次而言,刘禹锡,赢了。
白居易是古代诗人中,最爱编辑自己文集的人。他在晚年编辑的《刘白唱和集》时写道:“彭城刘梦得,诗豪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
几年后,刘禹锡去世,白居易写下:“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
其实,诗人斗诗,只是一种娱乐形式,不但不会成怨结仇,反而“斗”出了友谊,“斗”出了名篇,“斗”出了文坛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