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远益清,人老益壮

2021-11-11 12:25朴宰雨
长江文艺评论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界华文学者

◆朴宰雨

收到“古远清与世界华文文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的邀请通知,我才知道“心态年轻”的古远清,今年已经是八十华诞。古先生虽年已八十,但是不仅健康还坚持学术,这次还出版了《世界华文文学概论》。如果有人一提起古先生,我就想起“香远益清”“人老益壮”这两个词。

古远清是中国大陆研究台港文学以及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的重量级人物,因此,要对我与古先生的缘分进行梳理,不得不首先回顾年轻时期我和台湾文学的缘分。

我对中国古典文学下了十年功夫,1990年6月终于以博士论文《史记汉书传记文比较研究》毕业并来到台湾大学中文研究所。不过,还是希望毕业后回归到鲁迅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因此,从1983年开始去香港买好几箱在韩国不能求得的大陆的包括现代文学在内的各种中文书籍寄回韩国。从1991年开始担任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的总干事,跟学会同仁们商量,决定1992年10月在首尔举办台湾现代文学国际研讨会。我们首先收集到有关台湾的主要作家的作品和评论家的理论书,扩大了阅读视野。并邀请到台湾的陈映真、吕正惠、林瑞明和日本的松永正义,和韩国的参与学者们一起成功地举办了研讨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对当时只以中国古典文学为业的韩国中文学界来讲,是一件突破性的事了。

无论如何,虽然1991年韩中之间没有外交关系,但是通过香港进来的有关台湾文学的大陆学界的书,我们知道了台湾文坛、学界的研究立场和想法,这跟大陆学界的观点和研究,有相当大的不同了。宏观研究和整体性研究本来很难达到精致的境地,大陆的宏观研究著作也不一定完全地符合台湾文坛和作家作品的实际情况。但是对当时的韩国学界来说,这无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至于大陆学界的研究著作,我们开始的时候主要接触到封祖盛、汪景寿、武治纯、张默芸、黄重添、陆士清、王晋民、古继堂、刘登翰等学者的书与论文。不过,当后来发现古远清的一系列的研究著作时,我们对台湾文坛、学界的评论著作与大陆学界的评述著书进行对比检讨,并参考日本的台湾文学研究观点和成果以及美国华人学者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就能比较容易地把握全面了。

古先生极其勤奋,主要著作有《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台湾当代新诗史》《香港当代新诗史》《海峡两岸文学关系史》《从陆台港到世界华文文学》《当代台港文学概论》《世界华文文学概论》等六十部左右。中国学界对他以“独行侠”“勇气与学术坚持”“成果丰硕,后来居上”“学术警察”“一脉清流”等美誉称呼,这是何等的荣誉!

我早就怀有能拜见古先生一面的意愿。刚好,2012年12月,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中心的吕进在重庆举办“第四届华文诗学名家高朋论坛”,邀请我和金英明及我的两位博士生,也邀请了古先生,因此,意外见到了古先生。古先生风格朴素,平易近人,我们一见如故。我谈了我1983年初次去香港买几箱书而寄回韩国并蒙混过关的故事,他觉得很有意思,后来就写了《在首尔开国际玩笑》这一篇有趣的散文。古先生的独特风趣与幽默文笔,使我微笑之余更觉他的亲近。

由于这样的缘分,2013年我请他来首尔参加韩国外大举办的“第九届青年学者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东亚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与“东亚视野与台湾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后面会议是特地请古先生与台湾的柳书琴等几位学者专对台湾文学和比较文学进行研讨的。古先生以《中国大陆台港文学研究的走向及其病相》为题做主题演讲,算是大陆台港文学研究的骨干元老学者对大陆学风的叙述与反思了,从中可以看到古先生做学问的严谨态度,当然他在闭幕时的总评阶段里,又愉快地开了在前面所提到的国际玩笑了。

后来,我应邀去长沙的湖南大学文学院参加会议并讲学,他知道情况之后,马上从武汉坐火车来见我,这样的友情真让我感动。主办单位就请他主持我的演讲会,我们之间的缘分就进入了愈加深厚的阶段。古先生主编《世界华文文学年鉴》时,每每请我收集并发送有关韩国的世界华文文学活动的消息,或者他亲自整理各种学会活动内容并报道。这样繁琐的编辑活动,年轻的学者估计也不喜欢做的吧,但是古先生坚持继续做,可见这位“心态年轻”的学者对世界华文文学的永不衰落的热情和使命感!

不过,在中国文化的习惯上,人到八十,可以以“老”字称呼吧。古先生可以称呼“古老”。我再一次祝贺拥有“年轻心态”的“古老”能进入“香远益清,人老益壮”的深远境界吧!

猜你喜欢
学界华文学者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程门立雪
大学者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