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性心理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21-11-10 15:44:06史丽香
康颐 2021年13期
关键词:结直肠癌

史丽香

【摘要】目的:分析计划性心理护理对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所起到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给予常规护理+计划性心理护理),比照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分值更低,治疗依从性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计划性心理护理的应用能有效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结直肠癌;计划性心理护理;SAS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3.130

相对来说,结直肠癌发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部分患者几乎感觉不到疾病存在,但也有患者会出现大便性质改变、腹痛、消瘦疲劳等症状,伴随着病情发展,癌细胞会逐渐对周围组织造成侵犯,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也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1]。就目前来看,多数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手术后均需要实施永久性肠造口,这会改变患者的排便方式与自身形象,从而对其生理、心理状态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临床务必要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以避免其因情绪波动较大而降低治疗依从性,影响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0年1月份至2020年12月份期间收治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数偶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占24例,女性占16例,平均年龄(63.09±4.16)岁,平均病程(2.85±0.98)年;观察组患者男性占27例,女性占13例,平均年龄(63.13±4.15)岁,平均病程(2.91±0.96)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经对比发现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對观察组患者采取计划性心理护理,具体流程如下:

(1)由8-10名工作经验丰富具有职称的护理人员与1名心理医师组成计划性护理小组,心理医师负责对护理人员展开一系列心理学知识培训,确保每名护理人员都能充分掌握基础心理学知识。在第一次与患者进行接触时,护理人员可以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对其心理状态与心理特征展开全面评估,一般来说,这类患者心理状态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也就是焦虑抑郁型、恐慌型与强迫型。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可以借助相关量表(如SAS焦虑自评表、SDS抑郁自评表等等)来了解患者的焦虑、抑郁严重程度,在拿到评估结果后,与心理医师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性,拟定适宜的护理流程。

(2)对于焦虑抑郁型患者,护理人员要加强与其之间的交流,选择其易于接受的沟通方式,来向其讲述当前治疗方案的优势、预期效果以及积极配合治疗与改善预后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可邀请病情控制较好的患者与其进行交流,讲述自己的治疗经验,以缓解患者内心存在的焦虑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于恐慌型患者,护理人员要着重对其展开健康宣教,并强调我院先进的医疗水平与医师的精湛技术以及实施手术、放疗等治疗措施的必要性,给予其悉心的护理照拂,使其懂得造口并不会对自身消化功能造成影响,且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生活质量也会得以改善,从而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缓解恐慌情绪。对于强迫型患者,护理人员要对其存在强迫症状的主要因素展开分析,在明确导致其存在强迫症状的主要因素后,应叮嘱患者放松心情,并讲述长期情绪紧张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在此基础上,可以借助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方式,来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

1.3疗效评价

(1)心理状态:借助SAS焦虑自评表与SDS抑郁自评表对患者展开评估,SAS、SDS量表满分均100分,总分越高心理状态越不好。(2)治疗依从性:下发我科自拟的《患者治疗依从性问卷》,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分也更高(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发生于人体结肠与直肠部位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中被称为结直肠癌,这类疾病非常多见,也被叫作大肠癌,当前结直肠癌的具体发病原因仍旧没有得出统一结论,但有学者认为,基因突变、超重肥胖、长期抽烟酗酒、饮食不节、有肠息肉病史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2]。当前手术仍旧是这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患者术后往往需要接受肠造口,其在短时间内可能无法接受,所以存在较为强烈的心理负担,因此,为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改善预后,临床在对其开展治疗的基础上,要充分重视其心理护理。

计划性心理护理指的是护理人员在明确不同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后,合理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技术,通过语言、非语言沟通技巧,来给予患者充分的人文关怀与帮助,从而积极影响其心理状态,缓解存在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提高治疗依从性[3]。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计划性心理护理,发现该组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治疗依从性也更高(P<0.05)。

综上所述,对结直肠癌患者采取计划性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廖丽华. 心理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 18(78):278.

[2]赵素芳. 心理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系统医学, 2017, 2(012):135-137.

[3]刘美花, 刘素珍. 计划性心理护理对结直肠癌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分析[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 24(1):125-127.

猜你喜欢
结直肠癌
加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激和疼痛的影响
枳术丸汤剂结合针刺疗法对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多学科综合治疗与精准医学治疗用于结直肠癌诊治的探讨
上海医药(2016年23期)2016-12-22 12:40:07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上海医药(2016年23期)2016-12-22 12:37:08
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吻合口漏危险因素分析
氩氦刀冷冻消融联合FOLFIRI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观察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再手术治疗近期效果及随访结果分析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快速康复外科对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指导意义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10:20:58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影响因素
上海医药(2016年14期)2016-08-10 23: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