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渊 汪雨亚 王月 何诗莹 盛茜媛 周敏 管毓萱 龙泉灵
摘要:养生以我国古代的天、地、文、史为基础,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养生体系,又因为我国境内地区差异大,不同地区的养生体系各有其不同特点,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不同的养生之道。
关键词:陕西省;地域;养生
前言:
陕西省有三个不同的地理分区,北部一部分属于西北地区,中部属于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属于南方地区。且境内有多种气候,北部属于中温带气候,中部关中平原属于暖温带气候,南部属于亚热带气候,地区差异性大,造就了不同的养生方式,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
一、陕西的环境
1.陕西的自然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养生方式,各个区域都具有其独特的养生特色。其中陕北沟壑纵横,满目苍茫,色彩单调,干旱少雨,关中平原沃野千里,渭水汤汤在秦无险,陕南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又处在巴山之北,构成“两山夹一川”的典型地貌。[1]三种地形差异甚大,复杂的地形使陕西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陕北黄土高原天高地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粮食作物生长期长,出产丰富多样的农副土特产品,不仅品质和营养明显优于全国其他产地,而且无污染、纯天然,完全符合现代绿色食品的要求。[2]而陕北属于温带气候,中部属于暖温带气候,南部属于亚热带气候,气候复杂多变,为植物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与复杂的地理环境共同构成了培育农作物、道地药材的良好条件。道地药材在全国各地的分布是不均衡的。陕西省是我国中药材资源生产的大省之一,其地形、地貌、土壤为植被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秦巴山区居其中之冠,素有“天然药库”之称,占全省中药总量的 70 %。[3]丰富的物产资源,这其中包括农作物和药物,为养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条件,为养生奠定了基础。陕西中部的关中平原与陕南部的山区地貌为果树繁育创造了条件,洛川苹果、周至猕猴桃、蒲城酥梨等水果至今仍经久不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市场奇迹。
2.陕西的社会人文环境
陕西,唐代大诗人杜甫赞它“秦中自古帝王州”,古往今来,一共有十三朝定都长安(今西安),建都1140年之久,是中国古代作为都城时间最长的城市。因为关中土地沃野千里,八百里秦川平坦宽阔,秦据渭水,水源丰富,气候宜人,适合人口定居,繁衍生息,其中诞生了不少伟大的学者。唐代繁荣昌盛,万国来朝,国力鼎盛,科学技术领先世界,同时也诞生了我国最伟大的中医药学家之一——药王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孙思邈著有《千金方》一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为我国医药学做出了巨大贡献。王焘,唐代陕西省郿县人,有著作《外台秘要》流传于世,不少医家将此书与《千金要方》相提并论。汉朝时又有汉武帝刘彻、班固等杰出人才。朝代更迭,人才济济,有识之士皆入长安,使陕西成为富庶太平,幸福安康的一隅之地。人民生活幸福,社会状态稳定,为养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二、陕西的饮食养生
陕西省位于中国腹地,贯连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北有苍凉的黄土高坡,中有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南是鱼米之乡的温婉,物产资源得天独厚。其膳食饮馔以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为底蕴,经过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秦食文化”。事实上,“饮食”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饮”,一是“食”。
在“饮”的方面,走进任何一家陕西的饭店,大堂里放着的不是酒,不是茶,而是一壶热乎乎的面汤。饭前喝少量面汤可以有助于消化液的分泌,陕西人有一句话叫“原汤化原食”。“原食”指的是淀粉类食物,“原汤”指的是煮这些食物的汤水,“原汤化原食”是说吃面食时喝面汤。这便是养生的一点体现了,使人不至于饱腹,更促进消化。面汤中含有大量面粉,而面粉中水溶性维生素B的含量特别高,可以弥补人体维生素B的缺乏,从而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维生素B族缺乏症的疾病。
在“食”的方面,陕菜历史悠久,多样繁华。虽然如今八大菜系没有陕菜,但不可否认的是陕菜是诸大菜系之“根”。秦食菜谱主要由官府菜、商贾菜、市肆菜、民间菜和清真菜等组成。官府菜以典雅见长,如“竹节腰子”“箬头春”等。商贾菜则以名贵取胜,如“金钱发菜”“佛手鱼翅”等。市肆菜以西安等重镇中心的名楼、名店的肴馔为主,招徕顾客,竞争激烈,如“明四喜”“奶汤锅子鱼”“煨鱿鱼丝”“烩肉三鲜”等。陕西小吃博采精华,融合各民族珍馐风味,尤以面食为主,如“葫芦头”“羊肉泡馍”“凉皮”“肉夹馍”“柿子饼”等,口口相传。[4]借历史上的政治地位与地理优势,秦陇饮食文化葆有周、秦、汉、唐等十多个王朝遗风,尤以秦、汉、唐最为耀眼,风味独到,别具一格,可谓集内外之荟萃,挖掘继承历代宫廷之技艺,极富古色古香古韵。[5]由于关中传统的农耕方式对人的体力消耗太大,造成关中人食量大的特点,这就造就了陕西关中地区八大怪中的:面条像裤带那么宽、锅盔像锅盖那么厚,油泼辣子一道菜的特色饮食文化。由于陕北地区在区域上属于西北地区,冬季天气寒冷,北风凛冽,风如刀割,降水少,因此陕北几乎家家冬日备羊肉。尤其是炖羊肉,把宰杀的羊连骨带肉剁成五厘米长短块状,加入调料,入锅慢火炖得烂熟。炖时羊骨髓即骨腔内的精髓也随之炖入汤中,一口下肚,便可以驱散冬日的寒气,温暖全身。须知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畜为益。这种地域差异造就的饮食文化,顺应自然环境,是适宜的养生之道。
三、陕西的民居养生
陕西的民居独具其地方特色,陕西八大怪中有一句:“房子半边盖”生动形象的展现了关中地区的民居特色。这样独特的建筑风格是由其地理环境造成的,关中平原风沙大,天气干旱,降水少,这样“人”字一半的房子可以引流雨水进入自己的院子,即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半边盖又节约了土地资源,可以和邻居无缝衔接;这样的建筑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也节约了木材,关中人利用黄土垒起三面墙,这样房顶只需要少量木头做房檩、房梁。陕南地区多山,形成了其“两山夹一川”的地理格局,位于秦淮一线以南,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多,因此陕南民居多采用穿斗式建筑结构,这与南方穿斗式建筑有所不通,有自己的特点。四面坡向中央的天井,辅以“阳沟”和“阴沟”,雨水顺势排出室外,形成“四水归堂”。[6]民居大多是灵活的四合院形式,随地势变化可有“一”字形、“L”形、“U”形等多种形式,变化多样。陕北民居则大不相同,其特征性民居是窑洞,这是区别于所有其他建筑的一种民居建筑。窑洞是用“减法”挖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建筑”,这有赖于黄土高原的特殊地形,土质疏松易于挖掘,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建筑材料,二来建筑的窑洞坚固且冬暖夏凉,适合居住,窑洞一般宽3米、深5~20米,在3~5米深的黄土覆盖下,夏季室温比室外低约10度,冬季比室外高约15度。[7]陕西省内的巨大地形差异,北部的黄土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南部的山区地形,造就了不同的民居特點,顺应养生所谓“因地制宜”之道,是人们利用民居养生的表现。
陕西省内的养生方式的差异充分体现了以我国古代的天、地、文、史为基础的养生,这是因为我国境内地区差异大,不同地区的养生体系各有其不同特点,但都是为了达到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凌,赵均平.陕南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区划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9(07):27-28.
[2]王斌强.自然环境对陕西饮食文化的影响[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9):146.
[3]雷国莲,邹艳敏,刘耀武.陕西道地药材资源种类与分布[J].西北药学杂志,2001(03):109-111.
[4]崔丽霞.陕西饮食文化的动漫推广与传播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1(05):124-126.
[5]王军.谈饮食文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06):267.
[6]程世朋,李小燕.地理视角下的陕南民居特征分析[J].中国地名,2019(10):71-72.
[7]张博为.我想在农村盖个房子——我国农村民居风貌是如何形成的?[J].住宅与房地产,2019(14):14-18.
作者简介:王浩渊(2000-)女,汉,陕西省渭南市,安徽中医药大学,本科在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