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建设研究

2021-11-10 09:49权勇太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民办高校

摘要:现如今,随着艺考热火朝天的进行,明显增长了民办高校艺术生的人数,在这种情况下,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很多艺术类毕业生在找工作时面临着很多难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得知,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率在民办高校的各个专业中持续走低,所以非常有必要提升民办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能力。近年来,民办高校毕业生非常注重就业能力,投入更多精力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时实现了理想的效果,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就业问题,怎样强化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健全政府对有关毕业生提供的就业保障及提高就业率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篇文章研究过程中首先阐述了当前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其次分析了民办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建设路径。

关键词:就业能力;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还是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根本要求。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时,需要将高校人文教育作为指导,还需要大学生行为与个体精神方面的追求。“三自教育”管理模式是为了满足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的一种管理学生的新方法,是高校素质教育工作的核心。

一、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灵活性强

民办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艺术毕业生的形象非常时尚,不会在意就业协议的签订,在一定程度上为就业统计产生直接影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率和其他专业相比较低。然而在具体工作期间,艺术类专业毕业生拥有专属于自己的工作,自己事业,从这方面来看,艺术毕业生具有非常强的就业灵活性,可以自主创业。

(二)就业地域性强

因为专业发展的约束,艺术类毕业生通常就业于一线二线大城市,小城市和偏远地区的设计公司数量较少,如此一来导致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区域性非常强,通常受限于一线大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使艺术专业毕业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让艺术类专业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同时降低了就业质量与就业待遇。

(三)缺乏就业观念

艺术类毕业生缺乏就业观念,人们觉得艺术生好似一个大孩子,没有得到成长。艺术类大学生之所以缺乏就业观念,主要是因为:一是艺术类学生还未完善自己的人生规划,就业意识较差,极易导致艺术类专业就业难,自主创业极易出现相应关系;二是艺术类毕业生家庭环境往往比较优越,学生不用急需就业,即便没有工作依然有钱花,找工作是时间问题,没有非常如意的工作,不用着急就业。

二、民办高校艺术类毕业生就業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较差

随着民办高校招生人数的扩招,艺术类毕业生越来越多。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导致艺术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目前,艺术类专业招生政策致使学生过于重视专业课,忽略了文化课的学习。一般而言,艺术类学生高考时分为艺术类专业测试和文化课考试两种考试方法,艺术类学生首先需要参加艺术类专业测试,然后参加全国统一的文化素质课程的考试,大部分民办艺术类高校采取文化成绩过线,根据艺术类专业分数高低录取的原则。这种招生录取政策凸显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重视专业课程的同时,忽略了文化课的情况,学习能力缺少整体性的培育与有利影响,迈进大学以后,一些艺术类专业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比较难,未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缺少文化课的学习方式,综合素质较低。刚进入社会的艺术毕业生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采取更好的方法解决。艺术类毕业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使他们转变自己的工作状态,更换自己的身份,在这个过程中,高校需要将提升毕业率作为目的展开相关培训,将增强他们的实际能力与操作能力作为任务,辅助艺术毕业生快速更换自己的身份。

(二)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

民办高校艺术类毕业生面临的非常明显的问题是就业难。个别艺术类专业就业能力培育体系和社会具体要求失去平衡。资源分配的不科学致使市场要求传递不流畅。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已经初步形成将市场作为引导方向的毕业生就业制度体系。伴随着市场和毕业生的有效衔接,对艺术类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采用的教育模式创新被迫延迟,这种情况是当前就业体制本末倒置的展现。民办艺术类高校中的部分专业设置的课程和市场脱离关系,致使艺术毕业生致使结构非常单一,综合素质较低导致很多民办艺术类高校毕业生不能在毕业后找到对口工作。

(三)艺术类毕业生择业观念错误

根据相关调查得知,当前民办艺术类高校毕业生之所以就业困难,是因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自身没有精准的定位,理想和实际脱离关系。另外,还有一些学生存在一次就业定终生的错误认知,很多学生不想到基层就业,不想去外地工作。学生这种好高骛远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民办艺术类高校重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指导学生创新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一直将这些内容作为就业工作的主要任务。另外,民办艺术类高校从多个方面引导教育毕业生,前后举行数次毕业生就业指导会,为学生讲解国家和省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引导政策与学院工作安排和有关措施,同时为他们分析当前就业形势,指导毕业生树立良好的择业观。告诉毕业生根据社会需求与国家政策,按照个人条件,调整期望值和实际存在的差距,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明确自己的择业方向。

(四)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创业环境约束

目前,很多民办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反映就业创业环境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就业政策跟随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劳动人事制度的创新与变革逐步形成,同时进行了相应的创新,但是当大学生怀揣着热情进行自主创业或者是自由职业时,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三险”“五险”等保险福利制度与劳动合同、合法权益证书的签署、以往户籍档案制度,在公有制企业与私人企业、上海、北京等存在较大差异。原来有位毕业生在大三那年创办了设计公司,他说道:“我们只有技术与热情,但是不了解市场,不清楚财务,不熟悉渠道,社会不认同,这些种种因素已经打败了我们。创业两年的时间,所有的钱已经投入进去,户口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每个月还需要自己缴纳社会保险金。”另外,作者经过和一位民办艺术类高校的创业毕业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得知,该毕业生说满足条件的毕业生,每年可以获得国家上千元的创业补贴和无息、低息贷款,但是填表过程非常复杂,同时多个部门之间互相推卸,没有层次感。尽管这些学生只是个别案例,但是反映出的问题的确明显,我们国家虽然提倡大学生创业,但是还未构建完善的保障机制,所以许多主动选择创业或者是自由职业的毕业生无法承受实际生活的压力不得不放弃最开始的梦想。

三、民办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建设路径

(一)增强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

增强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经过为民办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大力宣传国家出台的创新创业政策,激发学生積极加入创新活动的兴趣,激励学生主动申报创新创业项目,进而可以树立创新创业的精神,全面实施;其二,把教学变革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改变为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让学生不断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当中;其三,借鉴其他民办艺术类高校培养人才的定位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际要求,有机整合学生本专业教育和今后创新创业教育,参考各种专业课程中的主要资源,在教师们讲解专业知识与学生社会实践、艺术实践中不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其四学院加快建设创新指导课程,设置《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方法》、《创业基础》等课程,把这些课程当作公共必修课的内容融入培育计划中。另外,创业环境同样会对人的心情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关系着人在这件事上投入的精力大小。换言之,如果要想挖掘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营造优越的创新环境,接着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人对创业进行充分了解,主动参与其中。结合艺术生经历的各个阶段提出的不同要求,可以组建多个小组总结信息,通过这样有利于学生创业。搜集关于创业小组的成果或者是信息,对他们的创作过程进行充分了解,激励学生拥有自己的创新工作室,进而让他们在自己脑海中构成有关的记忆与对创业的意识状态,使他们喜欢上创业,同时享受创业过程中的快乐。民办艺术类高校不仅需要为创客团体提供创业保障条件,而且还需要组建专项基金与领导小组,调动他们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具有创业热情的团队或者是个人,可以提供经济与技术方面的引导,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二)加快人才培养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满足市场要求

民办艺术类高校需要加快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大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强化面向市场的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全面分析与预测教育发展现状与今后市场发展,将就业引导工作和人才培育目标、学科建设、校园文化生活及日常教育管理进行有机整合,把就业引导工作在学院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落实。基于多年形成的原有用人群体前提下,采取校友反馈、网络搜索等方法扩展就业渠道,为艺术类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建立有效的供需双选平台,争取增加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数量,提升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此同时,需要加快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民办高校毕业生需要将专业优势进行全面发挥,通过举行毕业生汇报演出、艺术实践、作品展等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拓展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同时主动举行艺术类毕业生专场展示会,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建设供需双选平台。

(三)合理为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民办艺术类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就业指导信息系统为学生全面分析自己各方面的优势与劣势,同时经过教师正确的指导,尽量让毕业生充分了解自己的特征、科学合理的评价自身的专业水准,从而根据市场需要的岗位对艺术类人才的提出相应的要求,确定毕业生的优势,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忘记了自己原本想要从事的工作。就业引导需要让艺术类毕业生得知,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工作就是最好的,这样才可以实现理想的预期效果,将自己的才能与技艺进行全面发挥,发掘自己的工作潜能。唯有这样,才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另外,因为学生长期生活在约束的学校环境中,毕业生通常不了解外界社会,在求职过程中针对突发情况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此外,不能精准与客观的定位自己的职业,在求职期间,同样会造成自己追求的求职目标不精准,职业类型的多种多样极易导致毕业生不能找到一份符合自己的工作,始终抱有一山望着另一山高的心态。如果毕业生面对这种情况时,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就业部门根据这种状况需要建设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指导网站或者云就业信息系统,总结与整理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及时为毕业生发放需要的求职招聘信息,还可以反馈毕业生日后工作中的就业状况。同时,还需要安排专业的辅导教师在线回答与培训学生的疑问,为毕业生的求职与就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引导。

(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当地政府想要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经济因素可以严重影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所以从艺术类毕业生方面来看非常有必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如果想要快速处理就业问题,需要处于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两种形态,提升就业质量、扩大就业范围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的飞速发展势必可以为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方面的选择与思路,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创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促使毕业生向积极的方向迈进,为他们是否快速就业打下夯实的思想基础。政府为了加快社会和谐,需要把外部环境尽力改变为适合大学生就业的环境。

现如今,民办艺术类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现状不良,究其原因是地区的约束,所以自主创业与自由职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政府的主要职责是营造有助于毕业生就业的环境,让艺术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每个因素能够有效衔接,构建完善的体系,最终实现良性循环的效果。不断形成合理的教育发展观念,将人才培育放在非常关键的位置上,逐步扩大人才培养的规模,保证人才培养的平稳性,加快特色建设,坚持初心,将提高质量作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保证艺术类招生规模不出现较大改变,上下浮动会影响学校的实际收益;扩张民办教育与合作办学,同时完善其教育结构,调整并健全民办艺术类高校的专业、层次、类型及区域布局结构,让其逐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发展的要求,使社会群众接纳高等教育多元化的要求得到满足。增强院校艺术类特色,推动民办艺术理高校的科学定位,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办出特色、创办一流的院校。高度重视创新,将体制机制变革作为核心,激励各个艺术类院校敢于探索,促使主要领域与重要阶段的变革与创新。

结论

目前,艺术类毕业生面临着非常沉重的就业压力,因为各方面的因素,就业率与其他专业相比较低,但是艺术类毕业生适合自己创业,政府与高校需要激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将创业、就业及职业岗位能够作为标准,结合教学内容,形成适合艺术类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企业培育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金艺花.高校艺术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长江丛刊,2021(03):69-70.

[2]刘解答,孙友平.高校艺术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及创新[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5):197-198.

[3]刘解答,孙友平.高校艺术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0):64-66.

[4]马少祥.高校艺术类学生就业工作创新研究[J].知识经济,2019(27):119+121.

[5]薛新宇.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就业问题探析[J].黄河之声,2019(07):144.

[6]姜一凡.高校艺术生就业工作问题解析和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8(36):13.

[7]丁小琴.高校艺术生就业问题探析[J].党史博采(理论),2017(05):57-58.

作者简介:权勇太,男,1985.3月出生,汉族,籍贯:江苏徐州,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称:讲师,工作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民办高校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
民办高校职业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