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在推进法律进校园的进程中,高校的法治教育成果突出,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剖析高校法治教育存在问题,进而探讨我国高校法治教育完善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法治教育;问题
高校作为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当前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高校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对法治教育的忽略导致高校产生了一系列法治方面的问题,大学生犯罪现象屡见不鲜。成功地实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既是加速法制化进程不可或缺的精英层、中坚、骨干力量打造的需要,同时也成就了一支通过多种途径、运用不同形式对国民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的重要力量[4]。关注高校法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应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法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迫切需要
作为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之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发展国家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实现社会稳定的需要和保障。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校期间培养法律意识,提升法治素养,那么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更容易遵法、守法、用法,运用法律的方式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不但能够维护法律的尊严,而且能够促进国家的法治建设。
(二)高校法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高校校园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在以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周围的人和事,但也有一些学生思想悲观偏激、行为鲁莽不计后果。大学生犯罪事件时有发生,触犯了法律的底线,损害了他人的利益,破坏了社会秩序。高校教育要重视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其中也包括其法治观念的养成。大学生并未走进社会,其世界观、价值观仍未成熟,可塑性很强,需要家长和老师正确引导。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十分重要。
(三)高校法治教育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现象屡见不鲜,如马加爵案、药家鑫案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预防犯罪在学生時代就应当被重视,加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教育,使其对违法犯罪后果有深刻的认识,避免由于对法律的无知而造成严重后果后才追悔莫及。因此,发挥法治教育在预防大学生犯罪中的作用应提上日程。
二、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法治课程设置不合理
我国当前高校提供的法治教育,除了法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其他非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往往是通过在教学计划中设置《法律基础》这一门课来实现。更甚者,是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这门课对法律知识简单涉及。将法治教育的课程设置在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由思想品德老师来讲授思想道德修养课和法律基础课两门课程,这种较低层次的法治教育,很难实现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真正培养和提升。
(二)高校法治教育教学手段单一
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少有学校能让学生走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与学生法治教育,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学生的观念。有些高校虽然举行了一些法治宣传方面的活动,但基本是局限于每年一的普法教育活动。虽然在特定时间学生群体参与度较高,学校投入也很大,但实际效果却差强人意。调查发现,普通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没有听过一次法律讲座或没有参与一次法律实践的情况相当普遍。
(三)高校法治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不同于高校法学专业的师资队伍,高校其他专业法治教育师资力量薄弱。高校法治教育大多数由思想政治课教师兼任。一方面,他们的法学知识比较欠缺,很难在课堂上以生动的教学案例来授课,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他们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课本讲授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基于这些因素,师资力量的欠缺严重影响了高校法治教育的成效。
三、高校法治教育完善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法治教育重视程度,转变高校法治教育理念
开展法治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对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促进学生成人、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法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不同,德育教育重在对学生内心的教育,而法治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外在行为的规范。高校应当转变法治教育理念,不应当将法治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教育上,更应当注重对学生法律精神、法治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二)合理设置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
目前,《法律基础》成为高校法治教育的基础课,这并不能发挥法治教育的作用。各高校应结合自身教学资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法学类课程。除了在课程内容方面涉及到宪法、民法、刑法等部门法的内容外,还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设置相应可以应用到学科实践的法律课程。具体教学内容要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性,避免过去简单法学知识讲授的做法。
(三)创新法治教育方法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法律的课堂讲授上,应当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兴趣。高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治教育。例如,通过校园模拟法庭、校外法律宣传、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加强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对于普通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应重视培养其参与和体验的可能性,如果能让学生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培养其法治观念尤为有效。
(四)加强高校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法治教育教师应当进行合理配置。对于没有法学专业的高校来说,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或者对外学习交流的方式引进法律专业教师。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强,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一些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寓教于乐,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
参考文献:
[1]陈大文、王一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新任务探讨.思想理论教育,2015(2)
[2]蔡晓卫.论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中国高教研究,2014(3)
[3]刘映婕.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构建.华东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6
[4]李淑慧.法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维度[J].学术交流,2007(12):214.
作者简介:张黎(1984年—),女,汉族,湖北省襄阳市人,法学硕士,单位:武汉晴川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