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只有站在文化强国的角度,才能正确理解文化传承。文化遗产与文化力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文化遗产的基础是一种文化力量。没有文化力量,就没有文化传承。另一方面,文化强国是文化传承的目标,而文化传承则需要创新文化。强国的根本出路,只有与时俱进的文化艺术,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创新;以人为本
自信是一种向上的心态,坚定地相信并承认自己的文化和艺术。大家关注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以及我国文化艺术的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观的坚定不移的自信,是一种积极进取、勤奋发展的趋势。没有强大的物质条件来保障,精神文化自信是昙花一现,不可能长久。同样,具有精神實质和文化的国家也是具有化学实质文化的国家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精神文化的自信,必然会耽误物质文明的创造。合适的文化自信是一种真正的自信,一种客观的自信,而不是盲目的自信。在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趋势中,中华文化具有文化强国的精神,也恰好具有民俗文化的自信和荣誉感,在漫长的五千年中保持了自我,吸纳了外界。多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一、文化自信要求文化不断创新
首先,从中国文化、文化和艺术本身来看,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基因库本身包含文化艺术包容、文化传承、优秀基因和文化艺术元素。中国文化历来具有博大胸怀、包容精神的精髓,如善水、无欲、刚强、开放、包容,使中华文化得以不断消化、吸收在与世界各地各种民俗文化的交流的过程中,借鉴、结合、学习、培养流行文化。优良的原料和悠久的历史,必定使文化重生,源远流长。这种精神精髓,恰恰是在万千艰难险阻、艰难困苦、甚至是生存的关键时刻,对中华文化的鼓励、弘扬、支持点。持之以恒,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按时消化吸收。文化的国粹,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艺术优势,通过中西文化的文化艺术发展,发展出强大的精神财富。可见,中华文化本身的文化力量,包括对体现中华民族深层次精神追求的多元、创新能力、进取精神等实质品质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认识。
其次,从文化艺术的实践意义来看,理性清醒的文化力量并不能消除多样性、创新性和进取性。一种文化艺术的强弱,能否创造出一种文化力量,一个是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综合实力所依附的。有了深厚的经济和优良的政治制度,与之相依附的文化艺术就会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二只有自信的中华民族,才能客观、辩证、积极地看待流行文化,从中汲取积极有益的养分,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潮流。一个文化强国必须是善良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包容的,吸收人类发展史上所有的优秀成果,融合中西文化,不拘一格、综合创新、自主创新,为己所用。一个文化强国必须顺应世界潮流,勇敢地站在竞争时代,以不忘初心、消化吸收、面向未来的博大胸怀和勇猛的魄力。它有挑战一切的勇气和智慧,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想法。
二、如何在文化创新中不断走向文化自信
(一)文化传承、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文化艺术基本上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践活动中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和其他世界文化创新精华的产生和发展趋势。搞好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强国,必须在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大众文化三个层面下功夫,其根本发展方向在于这部分文化艺术的自主创新。不断创新中华民族的发展生活,是祖国繁荣昌盛的不竭动力。只有自主创新,才能提升文化实力。
(二)青少年文化艺术使命与责任
“一个文化强国崛起到一定的纵横比,体现在积极履行文化艺术义务,即文化艺术责任。” “坚持走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文化发展道路,激发中华民族文化底蕴。魅力,社会主义社会创新型国家基本建设”,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国党明确向各族人民提出了艰巨的文化艺术任务,明确提出了完成文化艺术任务的五项规定,同时高呼“今天,我们的党员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承担起新的重要文化艺术责任。”这不仅蕴含着对未来文化发展的醇厚自信,更是各族人民对完成社会主义社会创新型国家基本建设的寄予厚望和明确规定。显然,这也将是新时代青年人必须肩负的重要文化艺术任务。 “重任”包括几代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它从本质上规定,新时代青年要有信任感、使命感、责任感。他们不仅要肩负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更要在新时代,青年人独特的个性、豁达的观念、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
(三)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融入青年多元观念
弘扬青年文化的国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合适的、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没有既定的观点,年轻人就不会找到自己的路,他们很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伤害,导致价值转移。我国马克思列宁主义个人传记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热爱祖国的学者们艰苦的理论探索和科研宣传计划,经历了我们党员艰苦的改革和基本建设实践,实行国有化和普及化,逐步发展成为更加完善、适合中国社会现状具体、适宜科学研究的科学研究基础理论,新的基本理论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观。对于年轻人来说,它可以帮助年轻人从无数的文化艺术信息内容中认清本质,去渣滓,用科学研究的逻辑思维做到客观公平的看待流行文化。因此,新时代青年应该而且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把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理念作为坚定不移的文化强国的理论基础。要对新时代引起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化基本理论的有效性有足够的自信,牢牢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思想工作行业的主导地位,大力加强学习、培训和科学建设。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在自信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宋振; 郑金香.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的创新实践思考[J].国际公关.2019(11)
[2]孙晓梅.文化自信视域下的文化认同培育问题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19(07)
[3]姜珊.基于文化自信加强统战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07)
作者简介
崔若轩,男,汉族,出生年月:199409,籍贯:北京市海淀区,学校: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专业:哲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