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康复护理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21-11-10 04:19:40赵淑敏郑旭飞李洺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1期
关键词:康复期抑郁焦虑

赵淑敏 郑旭飞 李洺娟

摘要:目的探析心理康复护理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结果相较于护理前,两组护理后躯体化、躯体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偏执、恐怖、敌对、阳性项目、精神病性评分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症状、总分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康复护理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荐应用[1]。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心理康复护理;焦虑;抑郁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①确诊为精神分裂症;②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可理解与遵守研究要求;③药物治疗稳定,近期无换药想法;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伴有其他精神障碍或者人格障碍;②伴有严重神经系统病变与不稳定躯体病变;③存在高热惊厥史、癫痫病史;④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⑤伴有药物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25岁,最大59岁,平均39.67±3.71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平均7.26±1.34年;性别:男性22例,女性18例。实验组患者中,年龄:最小24岁,最大58岁,平均39.12±3.5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3年,平均7.19±1.42年;性别:男性21例,女性19例。两组年龄、病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即严格遵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给予患者必要的饮食、生活护理,告知注意事项等。实验组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护理,①集体健康宣教:组织患者予以集体健康宣教,每次50min,每周2次,主要对治疗药物的有关知识进行说明,如药物名称、作用及不良反应等。在健康宣教过程中,要求患者及其至少1例家属共同参与,有效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向患者介绍一些减轻压力的方法。②个体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真实想法,结合现存问题,利用启发、劝解、鼓励、疏导等方式予以个体心理疏导,提供心理上的同情与支持,每周1次。③加强娱乐治疗: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兴趣爱好,制定科学的娱乐治疗活动,每周5次,指导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3]。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前后症状自评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观察指标数据输入软件SPSS22.0中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PANSS评分对比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护理后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症状、总分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情得以有效控制,恢复了一定的自制力,进入康复阶段,然而,为了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必须予以针对性维持与巩固。从认知学角度分析,康复阶段是确保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所在,此时患者多对周围环境及社会交往建立了正确认知与判断,能够主动思考,但自信心也相對脆弱,且情绪自控力比较差。在康复阶段,患者面临的问题如下:①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生活能力下降,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精神压力非常大;②患者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加之社会功能受到影响,具有较强的耻辱感;③患者行为模式与心理品质存在缺陷,在易感因素与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患者非常容易出现病情复发的情况。为此,对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不仅要注重患者精神症状的缓解,还要预防患者社会功能与心理功能的衰退,以此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社会功能与心理功能[4]。

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康复护理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症状。然而,本文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研究对象选取数量比较少、区域范围比较小等,使得研究结果无法代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护理的所有情况。因此,可通过适当增加研究对象数量、扩大区域范围等方式,提高研究结果全面性与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黄露,滕萌萌,陈晓春,祖永军.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态度及依从性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11):23-24.

[2]张朝霞,赵卫香,吴维胜.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09):31-32.

[3]袁玲,李秀金.心理护理对精神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与生活质量的改善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09):45-46.

[4]叶丽浓,朱进才,刘益亮,李婷,黄维手,邝俭玲.支持性心理干预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05):682-684.

猜你喜欢
康复期抑郁焦虑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男性患者执行功能损害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对照研究
医学信息(2016年34期)2017-02-22 16:21:59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8:19:58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妊娠呕吐孕妇焦虑抑郁的影响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4:41:27
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影响
今日健康(2016年12期)2016-11-17 13:41:00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上海医药(2016年20期)2016-11-09 21:11:48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分析
德俄“焦虑”波兰右翼新总统
环球时报(2015-05-26)2015-05-26 04:45:00
代币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的塑造作用
医学信息(2015年12期)2015-04-20 14: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