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歌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四个时期人们创作了大量的红色歌曲。而不同时期的红歌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中国共产党通过这些歌曲对军民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红歌;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红歌是中华民族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生动呈现,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红歌是我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它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打破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使民众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思想政治教育。红歌诞生伊始,便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中发光发热,伴随着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个世纪的辉煌历程。
广义的红歌指自共产国际成立以来在全世界无产阶级斗争运动中所形成的具有崇高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歌曲的总称。狭义的红歌特指中国的红色歌曲,是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革命时期创作的反映革命斗争的歌曲,及建国以后新中国建设、发展时期抒发无产阶级远大志向、反映人民群众生活与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歌曲的统称[1]。
一、国民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创立和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初期,那时的中国共产党力量弱小,且主要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进行革命。因此当时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由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为了增强国民革命的影响力,端正民众对本次革命的认识,国共两党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广大工农群众的宣传教育,其中凭借唱“红歌”进行革命宣传便是途径之一。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目的宣传教育
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者杨荫浏在“五卅”运动时期将在“五四”运动前后以元朝诗人萨都剌所填词写作的《金陵怀古》的原曲调改填以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的词《满江红》[3]。歌词传达的不堪国家受辱的愤恨,迫切一雪国耻的愿望,为光复祖国甘于献身的悲壮以及国仇家恨得报的快意凛然,正是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受帝国主义压迫及军阀混战之苦的中华儿女的心声。而黄埔军校校歌《国民革命歌》中的歌词“打倒列强,除军阀”更鲜明、直接地阐明了国民革命的目的就是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工农学兵,大联合!”则明确地告知黄埔军校师生国民革命取胜的方式和途径。同期的歌曲还包括《五色国旗当中飘》《工农兵联合歌》《赤潮曲》等。这些歌曲都鲜明的提出了“联合工农群众、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买办”的战斗口号,都为国民革命过程中的北伐和东征起到了重要的政治宣传作用。
2.扩大革命教育范围,正确认识革命队伍
红歌对广大劳苦大众进行了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当时劳动人民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甚至存在部分人不识字的情况,传单等文字性的宣传材料对他们的影响有限。百姓视军队如洪水猛兽,认为革命军同陈炯明的军队一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消除民众对革命军队的误解,端正对革命军队的认识,以周恩来为主的国民革命宣传队曾采取开联欢会、提灯会等方式对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在联欢会上必不可少的活动就是唱革命歌和杀贼歌[4]。在东征日记中就有利用唱革命歌的方式对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记载。通过教唱红歌的方式,对民众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使革命军的革命形象、革命大义深入民心。革命军队更是得到了民众在物资运输、提供敌军军事情报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苏区工农革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革命文艺的建设和发展。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中明确指出:革命文艺应成为革命宣传中有力的武器,革命文艺必须与政治结合、为群众服务[3]。此后中共领导的各革命部队先后建立了各种革命文艺团体,主要包括在红军的政治部中成立的俱乐部、在根据地建立“工农剧社”及戏剧学校等文娱组织。这时的红歌最主要的形式是革命民歌和工农红军歌曲。
1.批判反革命行径,鼓舞革命斗志
《打开米脂城》《打碎敌人的乌龟壳》等歌曲反映国共合作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依然坚持革命斗争英雄主义气概。呼吁军民大众认清当前严峻的革命形式,鼓励大家重塑革命信心,坚持斗争到底,坚信红色政权必然胜利,白色政权必然灭亡。
2.宣传党的革命政策,开展思想教育
《八月桂花遍地开》《红军任务歌》《秋收暴动歌》等向广大军民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主张。说明红军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消灭剥削和压迫,最终实现人民自我解放、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加入红军革命队伍,为实现革命的伟大胜利不懈奋斗。同时这些歌曲鼓舞红军战士为了革命胜利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革命斗志,坚定革命胜利的信心。
3.整肃军队纪律,宣扬红军形象
《红军纪律歌》(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射击军纪歌》《共产主义青年团礼拜六歌》等以通俗的形式对红军开展军队纪律教育和思想教育,使他们牢记红军纪律,永葆革命初心。一方面,教育红军战士摒弃军阀做派,严格遵守军队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另一方面,教育红军战士加强自我修养,密切联系群众,不侵占群众私有财产,树立良好的军队形象。最后,教育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革命队伍。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称红军为“共匪”,使得部分地区的百姓把红军和土匪混为一谈。这些歌曲使得百姓认识到红军不是無组织、无纪律的散兵游勇,而是一支军纪严明、作风优良的正规部队。
三、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的红歌主要反映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日,拯救民族危亡的爱国主义情怀。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此时的中国无论是新文艺工作者还是民间艺人,都自觉拿起文艺武器创作抗日宣传歌曲,例如今日家喻户晓的抗日红歌《义勇军进行曲》《团结就是力量》《救亡进行曲》《保卫黄河》等。
1.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呼吁团结抗日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自诞生以来,就对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联合抗日等方针政策起到了重要的宣传和号召作用。向人民大众传达了中国共产党面对日寇侵略“坚决反抗,反对妥协退让”[5]的对日主张,进一步打破个别阶级、个别政党妄想与日本侵略者妥协的幻想。同时,也教育全国人民,想要取得战争胜利,仅仅依靠军队是行不通的,必须依靠全国人民共同抗日。它引导中华儿女认清祖国生死存亡的危急局面,号召全国各民族、各阶级联合起来共同抗日,用中华民族的血肉铸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它呼唤中华儿女不畏日本帝国主义的威逼利诱,勇于同强敌抗争,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尊严:它唤醒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勇士奔赴抗日前线,为保卫家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2.提振抗日信心,宣传抗日战略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抗日红歌在唤醒全国民族意识,凝聚全国抗日力量,弘扬全国抗战精神,提振全国抗战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团结就是力量》《救亡进行曲》等歌曲号召全国上下团结起来,号召广大工农群众拿起武器加入抗日队伍,要求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发扬钢铁斗志和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这类歌曲旋律铿锵有力,歌词振奋人心,提升了全国人民血战到底、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华大地的信心和勇气。而《地道战》《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则向大众宣传了抗击日寇的战略战术。即坚持正面抗战和敌后游击战相结合,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建立抗日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鼓励沦陷区的军民不要丧失抗日信心,不要放弃抵抗,沦陷区的抗日战斗依然可以给敌人致命一击。
四、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结束,全国人民渴望和平,停止内战,建设独立、民主的国家,发展民族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却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独占抗战胜利的果实,大搞国民党独裁统治。尽管共产党努力尝试与国民党谈判和平建国事宜,但蒋介石集团却撕毁“双十协定”投向美国的怀抱,开始“剿共”计划,内战全面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军,团结中间力量,形成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1.明确政治立场,阐明战争意义
在解放战争过程中,产生了不少歌颂人民解放军,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革命胜利的红歌。这些歌曲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战士端正政治立场,明确内战是国民党主动挑起的。如《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两个部队不相同》鲜明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是为和平而战、为人民而战、为祖国独立而战。只有通过解放战争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人民才能當家作主,才能拥有幸福安稳的生活。
2.振奋军心,增强军队凝聚力
《人民战士英雄汉》《英雄成千万》《立功歌》等高亢嘹亮之歌。这些歌曲激励人民解放军英勇战斗,多杀敌人,多立军功,多打胜仗,为夺取胜利勇往直前。同时告诫战士们要沉着应战,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夺取战争最后的胜利。《全国大反攻》《换枪歌》《前方有个兵工厂》等歌曲则教育广大军民要对革命充满信心,以乐观的心态看待革命,增强了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
3.号召军民互助,反映军民鱼水情
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这便不得不提解放军队与百姓之间的深情厚谊。《解放军老百姓是一家》《军爱民民爱军》这类歌曲就鲜明的体现了军民鱼水一家亲。它使百姓懂得解放军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军队,应该支持拥护这支军队。同时教育军队战士要与百姓打成一片,尊重爱戴群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教育广大军民相亲相爱,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总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红歌在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有力武器。它以一种通俗易懂的形式鲜明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是一堂以广大军民为教育对象的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参考文献
[1]李春杰.浅谈红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法制览,2017(11):293- 292.
[2]赵义堃.红歌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J].蚌埠学院学报,2014(02).
[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8,39,41,127 -129.
[4]全紫红.东征时期周恩来的政治宣传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D].湘潭大学.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7.
作者简介
向颜(1992—),女,汉族,四川广元,研究生(在读),西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