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市级社会主义学院开展现场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1-11-10 12:00:00戴丽冰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社院教学点学院

戴丽冰

摘要:现场教学是落实社会主义学院职能,培养党外干部的重要教学形式。地市级社院开发现场教学面临主阵地作用边缘化、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现场教学资源有限等问题。为提高教学实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理顺地市级社院教育培训运行机制,二是切实提高现场教学水平和质量,三是加强与省级及同级社会主义学院沟通协作。

关键词:地市级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现场教学

2018年底《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简称《条例》)根据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学院的职能,明确其“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和宣传”“决策咨询”“开展中华文化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联谊交友”五项基本任务。《条例》提出“社会主义学院应当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研究,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和网络培训。” 现场教学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具有参观考察的直观性、课堂讲座的理论性、学员论坛的启发性、案例教学的实践性、情景模拟的体验性和互动性,是落实社会主义学院职能,培养党外干部的重要教学形式。

进入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纳入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统战对象不再局限于 “纯精英”,街道、社区、园区、企业等基层党组织和统战工作部门对团结新领域的统战对象直接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地市级社会主义学院的政治功能进一步凸显。对(以下简称“地市级社院”)而言,统战工作范围扩大后,统战对象诉求更加多元,对其落实五项基本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形式内容需持续创新。用好用活市(区)内统战教学资源,实施高质量现场教学,是地市级社院丰富培训内容形式,提升培训实效的重要手段。

而当前地市级社院开展现场教学受以下因素制约:

一是主阵地作用边缘化。绝大多数地市级社院以“三校合一”的形式存在,即党校、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院三块牌子一套班子,行政后勤合一,教学适当分开。“三校合一”造成统战教育培训业务交叉、权责不明,地市级统战工作部门更倾向于到省级社会主义学院或各地高校办班,本级社会主义学院作用虚化、边缘化。“无班可开”直接导致无法获得现场教学课程开发所需资金等资源支持。

二是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地市级社院教师开展教学科研资政主要围绕党校业务,统战教育水平和能力亟待提升。教师主动学习研究统战教学多为“突击式”完成上级任务,缺乏日常积累沉淀。专业教师缺乏造成地市级社院现场教学开发“无人可用”。

三是现场教学资源有限。部分地市级社院周边拥有丰富的统战教学资源,其中不乏干训价值高且便于开展现场教学的教学点。但这部分资源往往已被省级社会主义学院开发为其现场教学基地,教学管理、实施均由省级社会主义学院直接负责。若对再这部分资源进行开发,则两级社院教学内容同质化,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教学载体缺乏使地市级社院开展现场教学陷入“无米之炊”。

为突破制约,推进地市级社院现场教学发展,可尝试以下路径:

一、理顺地市级社院教育培训运行机制

“三校合一”作为目前地市级社院主流办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场地、师资、后勤行政等资源,能够紧跟中央最新文件精神、方針政策开展教学,能够发挥好“联合党校”作用。在“三校合一”办学模式基础之上,地市级社院对党外干部培训的主阵地作用应得到充分重视,统战教育培训各方权责应进一步明确。如地方党委和统战工作部门负责顶层设计,培训班次、培训时间、培训主题等提前规划对接,安排适当的班次或课程在社会主义学院进行;统战工作部门和组织部门负责对学员的调训、考核等;社会主义学院负责教学和学员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保障统战教育培训效果,逐步实现统战对象教育全覆盖。

二、切实提高现场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摸清资源底数,选好现场教学点

地市级社院若要突破被虚化、边缘化的困境,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打造一批理论上解渴,实践中管用的精品课、特色课。现场教学相较于传统专题教学,对于教师的统战理论功底、统战业务经验要求相对较低,是地市级社院打造精品课、特色课的突破口。现场教学实施高度受资源禀赋、交通通达、空间路线等因素限制,且应避免重复开发,并不是所有地市级社院都适合打造现场教学课程。因此,地市级社院应摸清区域内资源底数,对是否适合开展现场教学进行评估。对于适合开发的资源应作进一步分类,明确开发方向、培训主题、培训目标、培训对象,选好现场教学点。现场教学主要包括革命传统、基层实践等大类,各级社院往往根据自身实际细化教学目标和方向。如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将其现场教学分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提高党外干部合作共事能力为主”“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经济建设发展”“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五大类;重庆社会主义学院结合重庆情况提出“民主党派发展史”“多党合作史”“党的统战工作史”“民主人士旧居”“重庆改革开放新亮点”五类;广西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主题包括民主党派优良传统教育、合作共事教育、政治共识教育、思维拓展教育、参政议政能力提升教育等。地市级社院可结合自身资源优势进一步细分,找准开发角度和重点。在厘清开发方向的基础上,借助组织部门、统战部门或基层政府的力量与教学点做好沟通协调,以获得其对教学活动的充分支持。

(二)突出统战特色,组织好现场教学过程

社会主义学院现场教学课程相较于党校(行政学校)更应该体现统战特色。在具体教学中,统战特色体现在教学目的和内容侧重点上。如重庆“红色三岩”是红岩精神的重要载体,党校(行政学校)以“红色三岩”为教学点,主要从红岩英烈中的共产党员英雄模范事迹开展教学,社会主义学院则侧重解读党外人士的英雄模范事迹。总之,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融入联谊交友、增进共识、建言献策的统战功能。另外,由于培训对象多元,教学程序和内容应充分考虑对象特点和需求。例如常规现场教学流程是“导学——教学——研学”,地市级社院培训对象多是本地党外干部,对于本地资源背景有一定了解。这种情况下可简化导学,着重研学;而外地学员则需强化导学,适当简化研学。必要时可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提前做好学前调研,精准对接学员需求,调整教学流程。

(三)强化师资建设,增强现场教学实效

现场教学尤其应避免表面热闹、实质空洞,走马观花、流于形式。要使现场教学实实在在实现教学目标,教师是关键角色。现场教学教师作为现场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学的组织者、交流研讨的主持人、点评总结的发言人,其本人的教学水平和现场教学经验直接影响课程质量。地市级社院可采用“专人+团队”的形式提高师资水平,即教学项目确定后,安排至少2人专职打造现场教学精品课程,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牵头组建备课团队打磨课程。此外,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为教师成长提供平台、空间,保障现场教学师资水平。

三、加强与省级及同级社会主义学院沟通协作

地市统战资源往往呈“小、散、弱”分布,如将其作为教学点打造,则有必要与“存在感”更强或关联度高的资源串联开发,各点资源价值相互补充。通过与省级社院或同级社院师资、教学点等资源整合共享,就同一教学内容联动组织教学活动,减少各自为政造成的重复浪费,而且能形成规模效应提高教学活动影响力,加速本院现场教学提质提档。

猜你喜欢
社院教学点学院
第十一次全省社院院长联席会议在昆举行
初等教育学院
规范农村教学点办园行为的实践与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08
云南社院举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会
新时代社院学报新作为新境界云南社院召开学报工作座谈会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甘肃教育(2019年7期)2019-04-27 01:31:28
学院掠影
大数据环境下全国社院学报集群化发展探究
关于办好农村小学教学点问题的几点思考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