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与城市拥有的健全的排水系统相比,农村由于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大量生活污水很难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排放。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事业和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以及环保技术的不断革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先进污水处理工艺被应用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当中。本文以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工艺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工艺选择
前言:生活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不仅会影响当地的人居环境、河流水质,还会从土壤表面渗透到农业用地中,进而污染土壤,影响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对于一些农村地区来说,缺少相应的配套设施会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治理逐漸朝着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能够有效保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模式
(一)纳厂处理
纳厂处理主要是针对一些与城市发展差距较小的近郊农村地区而言的,这种处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城市的污水处理和排放管道相连接,利用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来实现农村污水的处理。这种污水治理模式虽然具有规模大、运行费用低、治理效果好等优点,但会受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限制[1]。在我国农村地区分布较广、村落分散的背景下,这种污水治理模式不能被全国范围内的农村地区所借鉴,大多应用在与城市相邻的周边村落当中。
(二)集中处理
集中处理主要是在一些分布于远离城镇,同时较为集中、拥有比较完善健全的管网系统的农村地区。这种污水处理模式主要借助农村地区的管网来实现村落污水的集中收集,在完成污水的收集工作之后,通过一定的污水处理设施来实现污水的集中处理。集中处理的模式能够保证整个污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并且能够抵抗较大的冲击力,且也能够保证出水的水质,具有较为明显的治理效果[2]。
(三)分散处理
分散处理主要是针对一些本身缺少健全的基础设施,地形高程落差较大且错落分布较为分散的农村地区而言的,这种污水处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建设一些小型的污水处理设施来实现对一户或几户村庄生活污水的处理。与前两种污水处理方式相比,分散处理的模式能够对我国一些地形地势比较险要、经济发展状况较差的农村地区进行污水处理,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的选择
依据不同的治理模式,现阶段我国应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标准主要分为三个级别:以隔油池、沉砂池等为主的一级处理,以厌氧生物、缺氧生物处理等为主的二级处理,以人工湿地、土地渗滤为主的三级处理。在选择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时,要依据不同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将生活污水的治理确定为不同的级别,进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工艺来实现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在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艺的选择进行分析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原则
污水的处理工艺是以保护农村地区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因而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要在尽量不对农村地区的环境造成影响的前提下,实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具体来说,在处理生活污水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首先,依据农村地区的地形地势以及河流的流向等,对排水系统的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其次,保证处理后的污水能够达到排放的具体标准和要求;第三,以减少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次数和成本,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为目的,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第四,在众多的污水排放治理方案中,选择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治理方案,在减少排水工程和系统建设施工成本的同时,保证排水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
(二)厌氧池
厌氧池是现阶段农村地区最为常用的一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这种处理工艺以重力沉降和厌氧发酵为主要的应用原理,在对农村的旱厕进行改造之后,利用粪便的沉淀和厌氧消化来分解有机物,提取粪便中的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熟污泥,再通过清液来对得到的污泥进行处理。这种污水处理工艺不仅能够满足污水治理和净化的需求,还能够以更低廉的成本来实现对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是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环境污染改善的有效措施。
(三)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隶属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三级处理工艺方式。这种污水处理工艺更多是模拟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循环和自净功能,通过人工构筑自然湿地的方式,充分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作用,进而达到污水处理目的。人工湿地主要是通过将污水输送到生长有耐水性、沼泽性植物的湿地后,借助于生态填料、土壤的渗透作用和水生植物、动物的活动,达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和净化。应用人工湿地来进行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不仅符合污水处理的主要原则,还能够在减少工艺应用成本的同时,更好的达到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四)植物沟
植物沟也主要是以动植物来实现对生活污水处理的,与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这种处理工艺更能够适用于一户或多户村庄的污水处理需要。通过在村庄周围挖掘植物沟,能够通过地表填料中的动植物以及微生物来实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这种污水处理工艺也不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因而从性质上处于小型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五)净化槽
净化槽是现阶段最为常见的应用于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这种处理工艺主要借助氧化原理,通过生化处理技术来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在净化槽的污水处理流程和系统中,A/O工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O工艺也被称为厌氧好氧工艺,这种工艺在实际应用中能够通过脱氧、除磷和去除COD来对污水进行处理。这种污水处理工艺在应用中能够呈现出一定的集成化和模块化的特征,与前几种污水处理工艺相比,这种污水处理工艺具有更大的推广作用和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多种先进的治理工艺的出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逐渐认识到生活污水治理的重要性。要想让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取得更好的效果,不仅要依据不同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宜的污水治理工艺,还要与不同的污水处理模式相结合,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治理工艺的作用,在缓解农村环境污染的同时,促进农村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汪志龙,程燕,沈善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工艺的选择[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1,39(05):189-191.
[2]刘耕良. 东北寒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效率评价及技术选择研究[D].吉林大学,2020.
作者简介:
王振平(1972-),男,专科,助理工程师,从事黄山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环境规划,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监管考核以及自然保护地监管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