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西方思潮的涌入和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公民对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可能会存在各种看法,本文利用CSS2017的数据,通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政治参与、社会经济地位和互联网使用对公民的政府服务满意度,结论显示:参加政治选举的人群对政府服务满意度更高;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对政府服务满意度也越高;经常使用互联网的公民对政府服务满意度也就越高。因此我们要继续坚持扩大基层民主,包括公民基本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也要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减少贫富差距,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公民的生活满意度;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的普及率对提高公民对政府服务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政治参与、社会地位、网络使用、政府满意度评价
一、引言
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社会结构、利益结局以及政府治理方式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奇迹,然后在经济发展背后却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贫富分化、腐败、社会公共服务短缺、法律制度不健全等1。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新公共管理”运动,西方各国政府从“以政府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公众对政府满意度的评价才被重视,到目前为止,公众对政府评价已经成为评估政府绩效的重要依据。
政府满意度评价是各评价主体对政府决策及其执行过程中的价值判断和政策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的评估。我国的政府满意度评价目前是以政府内部评价为主,兼顾公民的满意度评价,但未来公民评价所占比重将会占比越来越大。公众满意度越高,说明政府行为符合群众期望,此时公众会对政府的各项决策和制度支持,政府的各项措施也更容易实施,当公众满意度降低时,说明政府行为结果没有符合公民的期望,长期可能导致公民对政府失望,导致一系列社会动乱等,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因此研究公众的政府满意度有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政府满意度评价
民众的认可是政府合法性最重要的来源,民众对政府的评价处于较低水平不仅会引发社会的和谐问题,也可能导致政府政权合法性问题,事实上,我国已开始逐步将群众政府满意度作为评价政府绩效的重要依据。
目前学者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政府满意度:第一是从公民对政府工作质量进行评价;第二是公众对政府工作期望的评价;第三是公民个人属性方面的评价。
第一方面主要是通过公民对政府实际工作中的绩效转换成个人主观看法,然后对政府部门的工作结果进行评价2。工作质量是公民政府满意度评价的核心要素,因此要解决这方面问题,政府要努力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公众对政府满意度是一种主观行为,在不同个体间会存在差异。
第二方面公众对政府工作期望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政府实际工作绩效与民众对政府工作结果的期望值进行比较而得出。当政府工作绩效高于民众期望时,民众对政府的满意度会比较高;当政府工作绩效与民众期望相当时,民众的政府满意度不会过高也不会太低;当政府工作绩效低于民众期望时,民众的政府满意度就会较低,从而对政府产生不满情绪。
第三方面主要是由公民个人的自身属性影响。每个人的经历差异,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地位等因素,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最具有灵活性,但同时也是最难控制的部分。
(二)社会经济地位与政府满意度评价
社会地位一般被认为是反映个体阶层属性的概念,已经获得一定地位或处于一定阶层的人可能出于自利性因素而倾向于认同并满足目前的体制,因此会对政府各项工作产生较高的满意度。社会经济地位是人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心理状态、知识和资源获取能力等。社会学家韦伯指出社会阶层包含了社会成员的能力与声望(社会地位)、权力(政治地位)、财富与人生机会(经济地位)等要素,三者紧密相连且互相转换3。焦开山认为社会经济地位主要包括收入、教育、职业三个维度4。周长城等人把受教育程度和职业作为社会地位的衡量指标5。徐延辉,史敏研究将社会地位分解为经济地位、社会网络和社会不平等感知三个维度6。
国内直接研究居民收入对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产生影响的文献一般是在研究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时被发现。张立荣和李军超研究发现在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方面,高收入群体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总体上高于低收入群体7。陈新宇和裴志军通过研究证实绝对收入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与之呈倒“U”型关系8。傅利平和贾才毛认为公共服务满意度对于农村居民和低收入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大9。总之,居民收入是影响公共服务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的收入群体对于公共服务满意度存在异质性。
居于此,本文提出假设1: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对政府满意度评价越高。
(三)政府满意度评价与政治参与
从国内研究现状来看,国内学者對公民参与的关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对公民参与的研究开始主要是借鉴西方的参与式民主,从其内涵、特征、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公民参与和政府回应,政府绩效,网络参与等联系日益密切,为政府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公民参与体现现代化民主的程度,与公共服务供给相挂钩,它影响着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政策,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偏好,进而影响公民对政府的满意程度。龚佳颖发现居民对政府工作的参与度与政府满意度评价呈现显著正相关10;郑建君通过对6159名中国居民进行调查发现,政治参与对公民的政府满意度评价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参与政治参与的公民的政府满意度评价更高。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05年发起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大型连续性抽样调查项目,目的是通过对全国公众的劳动就业、家庭及社会生活、社会态度等方面的长期纵贯调查,来获取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数据资料,从而为社会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翔实而科学的基础信息。
(二)变量设置
1.因变量
政府满意度评价。在CSS数据中,对于政府满意度评价的问题设置了13个问题,您对政府提供的下列服务满意度如何?分别从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治理、公民政治权利、社会治安、腐败、执法公平性、经济发展、就业、信息公开、政府服务、教育公平和总体评价等方面来展开。答案设置成很好、比较好、不太好、很不好。通过因子分析,将13个问题提取出两个因子,KMO值为0.9424,并对因子值进行1-100的标准化处理。将提取的两个因子值分别命名为基础性政府服务评价和发展性政府服务评价。
2.自变量
本文主要从公民的政治参与、社会地位、网络使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公民对政府服务满意度的调查。因此本文的自变量设置为三个变量:政治参与,在问卷中问题设置为“您是否愿意参与居委会或村委会的选举”,答案设置为愿意和不愿意,愿意=0,不愿意=1。
第二个自变量设置为社会经济地位。在问卷中问题设置为“您认为您个人目前的经济地位是什么层次”,答案设置为上、中上、中、中下、下,我们分别对其进行赋值5-1,得分越高,经济地位自评值越高。
第三个自变量设置为互联网使用,在问卷中的问题设置为:”您平时上网吗?”答案设置为上网=0,不上网=1。
3.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对其进行重新赋值,男=0,女=1;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单身=0,已婚=1;民族,汉族=0,少数民族=1;政治面貌,党员=0,非党员=1;户口,农村=0,城市=1;个人年收入(取对数) ,是否参加养老保险,是=1,否=0;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是=1,否=0。
(三)实证分析
本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政治参与、社会地位、网络使用对于公民对政府服务满意度的影响,具体的回归数据和模型见表1。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表2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三个自变量:政治参与、社会经济地位和互联网使用对政府服务满意度都存在显著的影响,因此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政治民主化进程,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坚持做大做好蛋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方式,致力于降低贫富差距,提高穷人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继续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提高公民的互联网普及率,利用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积极宣传政府的正面形象。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提高我国居民对政府服务满意度,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简介:
王梦林,男,汉族,河南三门峡,无,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注释:
[1]边燕杰. 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J]. 中国社会科学,2004(3).
[2]边燕杰,李煜.中国城市家庭的社会网络资本[J]. 清华社会学评论,2000(2)
[3] M. Weber. From Classes,Power and Conflict:Classical and Contemporary Debates. Los Angeles,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2.
[4]焦开山.健康不平等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学研究,2014(5):24-46。
[5]周长城,徐鹏.社会地位与生活体验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 以中国村镇居民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04):91-96。
[6]徐延辉,史敏.社会地位与农民工的定居意愿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03):83-90。
[7]张立荣,李军超,樊慧玲.基于收入差别的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偏好与满意度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10):118-122。
[8]陈新宇,裴志军.居民收入、受教育程度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的影响—— — 基于 2012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16,19(04):83-90。
[9]傅利平,贾才毛加.公共服务满意度、社会资本与居民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 的实证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7,19(04):321-326。
[10]胡荣、胡康、温莹莹. 社会资本、政府绩效与城市居民对政府的信任[j]. 社會学研究,2011(1).
华侨大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