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全过程

2021-11-10 08:59:53余逸文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摘要:近些年来,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热门话题——课程思政是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融入的元素。如何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课堂,尤其是直接涉及到西方文化价值观的英语课堂,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必须攻克的难题。本文从英语教学全过程为切入点,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旨在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全过程。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等教育;英语教学

一、理论内容

课程思政是通过运作整个课程(而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全员参与下(而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予以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与过程。课程思政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二、课文Changs in the Way We Live课程思政案例

(一)课前准备

除了让学生预习课文外,还可以给学生布置开放式思考题。结合本单元主题,让学生思考自身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原因。可以是高中生活与大学生活的对比,也可以是通过自身的主动改变或尝试而带来的变化。该话题有广阔的探讨空间,能让学生产生较强的情感共鸣。分析背后原因又能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可能是身份、环境、认知水平、人际关系等变化而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例如身份的变化,可以是成为班干部,可以是做兼职,也可以是组织社团活动,由此可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身份的职业属性,进而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总之,课前准备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主题生活方式变化的理解。

(二)课中实施

首先可以检查学生课前思考题的准备情况,让学生踊跃发言。课上可引导学生思考该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积极向上的,还是消极退步的,甚至可以展开小组或班级讨论,提取正面变化的激励元素,探讨及矫正负面变化中的不利影响,从而在无形之中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接着要将课堂引向涉及课文内容的微观层面,让学生在城市与乡村生活之间做一个选择,用辩证的思维方式看待两种截然不同生活方式的利与弊。例如城市生活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交通条件的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给人们带来各种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加剧了职业竞争;为我们带来舒适便利的购物环境的同时,也助长了消费主义,酿出了不少悲剧;城市虽然拥有优越的教育和医疗资源,却也同时带来了更多的压力和职业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以及我国年轻人逃离北上广的深层原因。在此过程中可以用陶渊明辞官归田的例子以及其代表作赏析引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还可以举国外的例子,比如独居瓦尔登湖畔的梭罗,既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学生文化包容的能力,也与课文主人公Mr.Doherty自给自足、自食其力的生活方式遥相呼应,学生也对这一生活方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除此之外,为使学生能够进一步融入到课堂中来,时下热门人物李子柒也可以作为讨论话题。可以让学生思考关于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视频深受老外欢迎的背后原因,为什么在很多人眼里落后守旧的乡村生活,能令身处经济发达国家的老外心驰神往,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中外文明沟通互鉴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引出课文内容,此处可以补充说明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应乡村生活,也有不少人会出现叶公好龙的现象。即使是陶渊明,也有“草盛豆苗稀”的忧愁;梭罗也只是在瓦尔登湖畔生活了两年半就离开了;离开镁光灯,李子柒的手粗糙暗沉。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适应乡村生活呢?作者体验过乡村生活后的最终选择又是什么?告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到课文的讲解中,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索欲。

最后在课文内容的讲解过程中,依然可以融入许多思政元素。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了乡村生活,就会发现作者想要传达的自力更生与自我满足的正确价值观。比如让学生归纳段落大意,就会发现选择乡村生活远不是一句口号,需要的更是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劳动与付出,以及遭遇苦难百折不饶的坚韧品质。当然,讲解具体词汇时也可以采用结合思政元素的例句。比如课文中出现的appreciably一词,意为“明显地”,结合最近的时事新闻,可造句when facing Taliban rebels,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appreciably took a run-away policy regardless of its followers.即面对塔利班时,美国政府明显采取了逃跑政策,置它的追随者们于不顾。这一事件可挖掘的思政元素极为丰富,笔者不再一一赘述。

(三)课后巩固

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可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对比90后与00后童年的区别。从中可以看到改革开发以来中国人在生活方式上的巨大变化,以及在生活质量上的显著提高。如今城乡二元结构已经被打破,城市与乡村生活早已不像以前那般泾渭分明,甚至于许多乡村生活条件远超城市,从而让学生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三、结语

尽管高校英语课堂以英语作为主要媒介,以西方文化作为主要内容,融入思政元素难度大,不易操作,极易显得生硬,以至效果不佳,但是只要教师认真挖掘,勤于思考,找准切入点,英语课一样可以成为优秀的课程思政课。

参考文献:

[1] 崔戈. “大思政”格局下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9(7):138-140.

[2] 高德毅,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3] 高燕. 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Z3):11-14.

[4] 王守仁,文秋芳. 新一代大學英语综合教程(发展篇)2[Z].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作者简介:

余逸文(1990—),男,江西宜春人,陆军步兵学院英语助教。研究方向为翻译及英语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课程思政英语教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48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3:08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3:44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43:27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