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昌
微课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为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生动有趣、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能有效地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合理、巧妙地运用微课视频开展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巧用微课视频开展语文教学。
一、巧用微课视频创设教学情境
高中生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但是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学习的效率不高。对此,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视频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让其高效地学习语文知识。
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例。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兰亭的美丽景致,记叙了王羲之与友人集会宴游的情景,抒发了“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这篇文章虽然内容丰富、文辞优美,但它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无法融入其中,不能真正感受到作品的美。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巧用微课视频来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两分钟的《兰亭集序》的微课视频。
视频中有景,有人,还有语文知识,短短一个微课视频,不仅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而且能帮助他们学习语文知识。首先映入学生眼帘的是湖光潋滟、春和景明、山清水秀的景色,之后,他们会看到文人在青山绿水边集会,有的赋诗,有的抚琴,有的交谈……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他们会沉醉其中。之后,视频介绍了“序”这种文体,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篇文章。在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后,教师再带领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其中的知识,思考课后的问题,学生就会感觉容易许多。
二、巧用微课视频展示课外资料
高中语文教材收录了许多经典作品,但是学生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往往会产生一些疑问。此时,教师不妨借助微课视频来展示课外资料,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加深对作者、文本的认识。
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为例。这首词是毛主席在1925年晚秋时所作。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让学生阅读这一首词,不补充其他资料,学生就止步于感受到湘江秋景之美,了解毛主席对国家命运的感慨,无法深入地与词人共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巧用微课视频展示课外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视频中提到了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以及毛主席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1925年秋天,毛主席离开韶关,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途经长沙时,看到了湘江美丽的秋景,他顿时感慨万千,便写下了《沁园春·长沙》。看着视频中的景与人,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体会到了词人迫切想要振兴中华、改造旧世界的心情,体会了词人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在阅读《沁园春·长沙》时自然就能与词人共情。
三、巧用微课视频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常需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加深他们对文本的印象。微课视频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我们可以巧用微课视频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其中囊括了林冲沧州遇旧知、陆谦欲謀害、接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等四个完整又曲折的情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播放微课视频,并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视频主要介绍了林冲的身份,以及他得罪太尉高俅、被发配到沧州的过程。视频的末尾留下了两个问题:
1.林冲由随遇而安、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这个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2.视频中有哪些细节?这些细节与课文中的细节一致吗?导演在拍摄的过程中为什么没有将其省去呢?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交流和讨论。五分钟后,再请小组代表上台回答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能为他们留下思考的时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用微课视频,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地发挥出微课视频的作用。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