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科院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思考

2021-11-10 19:52张晨
新阅读 2021年4期
关键词:社科院文献数字化

张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并对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提出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等要求。地方文献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顺应当前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大力推进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无疑是夯实文化强国坚实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在对国内社科院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目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运用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社科院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地方文献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时代性、资料性、多样性、广泛性、不可复制性等特征,是一个地方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风俗、特产、人物、名胜古迹等的物质载体,是了解和研究地方状况的重要依据。国内很多社科院图书馆经过几十年的积淀蕴藏着丰富的地方文献,形成稀有性、学术性及地域性的鲜明特色,对研究开发当地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更好发挥地方优势,促进当地繁荣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地方文献数字化对地方文献的先进管理、使用和传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加強集约化管理和文献的保护。地方文献数字化有助于将传统的主要以纸质或其他实物为载体的文献转化为机读文献,可大大减少保管存储费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占地空间,查阅起来可节约大量时间,建立数字化资源库后还可方便管理,做好地方文献前半篇文章,就是“让文献活下去”,对一些珍贵的文献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二是提供更加便捷和优质的服务。地方文献数字化有助于提供详细、即时的电子数据信息,使查询资料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图书馆地方文献库也从原本的文献实体保管扩展成为提供电子地方文献的保存调用中心,为广大科研人员乃至向对外服务及其自身内部管理提供更为便捷和优质的服务。

三是实现更高水平的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地方文献自身的重要性决定了其所具有的科研价值和社会价值,它承载着过去,为现在所利用。社科院是我国专业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社科院图书馆肩负着为本院科研及地方党政决策提供文献资源的重任。大力开展社科院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科研究的需要,是为了更有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需要。做好地方文献后半篇文章,就是“让文物活起来”,拓展文献的价值利用。

社科院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

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受到国内图书馆的普遍重视,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有的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将绝大部分馆藏地方文献进行了合理化分类整理,建成了很多地方文献的数据库。在此方面,很多公共图书馆要比社科院图书馆步伐更快,如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已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阶段迈向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型的图书馆阶段。而社科院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总体看步伐较慢,发展也不平衡。有的图书馆已建成了不同种类的数据库,有的可通过社科院图书馆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技术呈现一部分地方文献,但是也存在数据库分散、建设不够规范、数据更新不及时、共享能力不足等问题。大多数社科院图书馆因循守旧,主要沿用传统方法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利用。造成这些问题的成因很多,既有观念上的问题,也受客观因素和人力资源管理不足的制约。从馆藏规模来看,大多国内社科院图书馆属于中小型图书馆,本身发展就受限于人力、财力、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收集、整理和开发运用地方文献的工作量巨大,其涉及面极为广泛。地方文献当中相当多的一部分是非正式出版物,比如老照片、契约、老地图、老账簿、地方的名人名家作品、记载地方变化情况的手稿,导致很多图书馆前期地方文献收集和整理工作困难重重。所以,多年来,社科院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有的处于停滞状态。

社科院图书馆开展地方文献数字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是要做好纸质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数字加工工作。地方文献的整理方法与其他文献类似,需要按照一定的目录类别进行区分,根据文献产生的年份、文献的类型、文献的破损程度等进行分类整理。按照文献产生的年份,可将其分为古代地方文献、近代地方文献和现代地方文献。古代地方文献以清朝的结束为终止点;近代地方文献从清朝结束至新中国成立以前;现代地方文献从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按照文献的制作方式和载体,可将其分为手抄文献、木刻文献和印刷文献,还有胶卷文献、光盘文献和硬盘文献等。纸质文献、电子文献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破损,这些破损的地方文献需要通过技术手段,防止其进一步遭到破坏。[1]

古代地方文献以纸质文献为主,由于年代较为久远,一般破损程度较为厉害,纸质古代文献外部多呈现出老化特征,而纸张内部发生了物理和化学变化,会出现破裂和文字的消失。近、现代地方文献由于距今年代尚短,通常只是轻微的破损。通常纸质文献的破损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最为严重的为特残级,需要优先进行整理和修复;其次为严重级;再次为中度级;最轻为轻微级。[2]根据文献纸张的pH值、破损面积、虫害污染和字迹损坏等多个方面进行破损等级的划定。在整理和修复破损地方文献时,一定要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了解地方文献的特性,并给予文献保护和修复的建议。对于近、现代的胶卷、硬盘等电子文献,整理方法相对简单,主要是对文献按照时间轴进行分类,将所有的电子文献数据和胶卷文献制作成文件夹,存放在新的服务器或者存储设备上,减轻地方文献的保存压力。在完成以上所有工作以后,就可以进行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加工了。在加工过程中要尽可能详细,保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全面性,这是地方文献数字化加工的关键所在。

二是根据地方文献收集、整理和数字化情况,进行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设。随着人们阅读习惯和获取知识习惯的改变,地方文献的搜索和共享成为社科院图书馆研究的热门课题。地方文献存放的图书馆较多,资源较为分散,不利于读者对地方文献的梳理和研究,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的需求十分迫切。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立,需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实现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存储、搜索和定位,也为后期地方文献知识产权的划分提供了技术支持。建设初期,通过云计算技术,搭建一个硬件资源池,用于存放国内社科院图书馆文献文件的海量数据,以及对数据进行备份,防止数据的丢失。云计算技术的特点是可以进行数据资源载体的扩充,亦能通过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的整合。接下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国内各社科院图书馆之间的地方文献数据进行分类存放。这里使用的是按年代存放的模式,这样利于整理国内各省每年发生的大事记,也利于地方文献数据的不断更新。强大的数据搜索算法是国内社科院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核心,模糊查询和关键字的匹配是数据库共享的基础。国内社科院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采用了深度和广度优先结合的网络爬虫程序,在数据库中获取相关的网页连接,并融入了石榴算法,使得阅读者可以快速搜索到所需的地方文献资料。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尽可能帮助广大读者精确定位地方文献的来源和判断文献的真伪。在国内社科院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立过程中,必须注重入库文献的标准化处理。在此过程中,前期的重点工作是将纸质文献、胶卷文献等进行数字化的转换,然后进行统一存储格式和文件大小的处理,使数据库中的文献标准化,这样不仅能提升搜索的效率,更能促进图书馆之间数据库的融合。最后,地方文献的标准化审核是保证数据库能够进行资源共享的关键。社科院图书馆应建立专门的入库文献审核机制,对入库文献审核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保证入库文献数据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真正做到高标准、严要求,也为各图书馆之间的共享突破了技术限制。[3]

三是在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创新新型阅读浏览新模式。地方文献的价值不仅是记录和传承,更承担着地方文化传播的重任。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为其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在地方文献的查找、阅读和浏览上必须与时俱进,采用新的方式让大众能够轻松地浏览、阅读和吸收地方文献中的精华,做好地方优秀文化的传承工作。当今社会,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兴起,人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手机和移动终端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地方文献的共享模式必须与之相匹配。在地方文献中,地方志的占比较大,这部分内容是地方历史、风俗和文化的记载,恰能满足地方文化传承的需求。但是傳统的地方志以书本形式为主,内容和写作用语一般较为枯燥,很难吸引普通群众的阅读和浏览,仅作为一种地方档案的形式保存。地方文献的共享模式,不应局限于各图书馆之间地方文献数据库的打通,还应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文献阅读和浏览模式,例如在文献阅读的引导上,进行馆际活动的交流,每个图书馆按周期制定某一地方文献的主题活动,然后通过共享的网络,供各馆读者一起参与,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展示的方式,将各馆的经典地方文献制作成短视频等,供读者浏览,这样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地方文献的共享与传播环节。

在地方文献共享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文献数据库的安全性,但也不能因为安全性而牺牲了资源的共享和传播。作为获取地方文献的权威渠道,图书馆需要对地方文献数据库的信息进行安全加固,防止数据库中的信息被篡改或者信息传输过程中被截取。在此过程中,要注意数据库权限的最小化原则,通过缩小数据库的增加、修改和删除权限,达到保护数据库安全的目的。另外,对于地方文献数据库中的所有数据进行标准的数据加密,防止重要文献数据的遗失。

地方文献共享的目的不仅是方便科研人员的资料查询,更需要适应大众阅读和浏览习惯的变迁。目前考虑到信息安全的因素,大多数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尚不能在互联网上进行查询,只能通过图书馆的内部网络进行搜索和下载,对于地方文献在大众中的传播极为不利。当前结合馆内的实际情况和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尝试探索开展了有声地方志项目,陆续将各馆地方志的相关内容变成有声读物,并向公众开放。[4]有声地方文献的诞生,有利于大众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通勤的路上或者休息时,听一段地方志,了解不同时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迁。图书馆利用网站收集一些有关地方文化的老照片、老视频或者讲解地方民俗文化的视频,后续将这些资料作为资源,完成入库的标准化处理后,将其作为图书馆地方文献数据库中的一部分。今后将不断利用这些资源,制作成短视频,通过新媒体等方式进行传播,符合当代群众的全新阅读和浏览模式。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等新兴媒体都是传播地方文献的重要媒介,资源的价值在于共享、在于传播,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能使广大群众更好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享受和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发挥地方文献最大的价值。

结语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做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运用是地方文献建设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大势所趋。各地社科院图书馆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因地制宜,加快地方文献建设数字化进程,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地方文献管理和共享平台,满足科研人员的需求,同时也让对外服务对象充分感受到地方文化特色,展现地方文献的珍贵价值。

作者单位: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参考文献

[1] 侯登录, 樊会霞, 姚秀敏, 等. 古城正定地方文献研究与共享服务体系构建[J].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7(5):41-45.

[2]李彦红. 全媒体视阈下桂北地区民族文献的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20):255-256.

[3]高慧芳,拉毛尚. 藏族传统科技古籍文献的挖掘整理与保护研究[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1):89-94.

[4]江亚.基于FULink平台开展海丝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策略研究[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2):152-157.

猜你喜欢
社科院文献数字化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胡乔木请钱锺书“给社科院撑撑门面”
社科院数字图书馆建设研究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