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应急管理决策的范式转变与使能创新

2021-11-10 08:01:50
江苏社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管理决策范式突发事件

张 鑫

内容提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及智慧平台嵌入应急管理全过程,赋能新型应急管理决策范式开始形成。智慧嵌入应急管理决策,凝炼并阐释了智慧赋能应急管理决策引起的效率提升及范式转变。一方面,智慧嵌入使得快速决策、精准决策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智慧引致应急管理决策的基础假设、决策主体、决策认知和决策方法发生改变,从而带来了决策范式的根本转变。新型智慧应急管理决策范式催生了应急管理体系的整体性变革,更激发了风险溯源、动态响应、危机学习等方面的使能创新。

一、引言

伴随着“非典”、汶川地震、“东方之星”客轮翻船事件、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特别是对经济、社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应急管理决策也迎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尽管传统应急管理也会通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小数据推演等手段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但部门间、区域间缺乏有效的数据资源整合和信息传达机制,使对抗式论证难以为继[1]张玉磊、朱德米:《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利益相关者参与:行动逻辑与模式构建》,《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即经验决策和传统的应对方式制约了应急状态下的有效响应。

今天,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政府、企业和公众的交互方式,提高了管理决策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引发了智慧革命通过新型计算架构与智慧平台充分挖掘信息所蕴含的知识与规律,渗透于应急管理决策的全过程,为应急管理决策提供了新思路。也就是说,将智慧技术及智慧平台嵌入应急管理决策,使“赋能”应急管理决策效率不断提高。可以这么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迎合了现代信息社会全球化与风险环境多变的特征,推动了风险意识的改变[1]郭骅、苏新宁:《面向风险社会的应急管理决策支持体系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从而使智慧赋能应急管理决策,从根本上改变了决策结构,优化了决策方案及动态监控方案执行过程,完善了决策效果评估,提升了决策有效性,进而催生了智慧应急管理决策的使能创新。

在文献梳理中我们看到,现有研究对应急管理决策与智慧决策的内涵、特征已有了较清晰的描述,但对智慧嵌入应急管理决策范式转变的阐释尚不明晰,特别是智慧技术如何赋能应急管理决策并实现使能创新还有待探讨。为此,本文将从管理决策的内在机理与智慧应急本质的基础性转变视角出发,探讨智慧技术、智慧支撑平台如何嵌入应急管理决策之中;分析智慧如何嵌入应急管理全过程,并科学、快速、精准地赋能应急管理决策;研究智慧驱动应急管理决策范式的转变及其实现使能创新,是如何实现应急管理决策效率提升的。

二、智慧赋能:应急管理决策的效率提升

众所周知,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系统性和耦合性等特征,其起因隐晦、相互关联且破坏性强[2]张锋:《大数据视域下特大城市应急管理模式反思与重构》,《城市发展研究》2020年第9期。。突发事件对社会系统的破坏性不仅表现在资金、资产的流失上,还表现在对人类生命安全、社会稳定的影响中。智慧赋能是通过智慧技术及平台赋予应急管理决策以某种能量,并使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能力及潜能。而智慧嵌入应急管理决策全过程,通过智慧技术及平台实现有效信息的快速获取与精准把握,可以有效地缓冲破坏性并提升决策速度与决策精准性,最大程度上保障应急管理决策的价值实现,促进应急管理决策效率的整体提升。

1.智慧嵌入应急管理决策全过程

所谓智慧嵌入应急管理决策,是指通过智慧“工具方法”的集成运用赋能到各项工作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运用智慧技术与智慧平台围绕预防与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即通过整体性规划和系统性把握,循环反馈并修正决策信息,实现对应急管理决策的全方位赋能(见图1)。具体地说:(1)在预防与准备阶段,可根据应急知识体系经验数据,重点关注人员信息、预案信息、可调配资源信息、避灾点信息等,构建预案库、规则库、案例库、方法库等基础信息库,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和智慧技术补充与重构基础信息库。(2)在监测与预警阶段,通过系统实时采集动态信息,在突发事件暴发前生成基础信息并反馈至基础信息库,通过智慧技术助力决策者预判突发事件发展趋势、修正研判处置模型及选择应急预案。(3)在处置与救援阶段,运用智慧技术对来自智慧平台的基础信息、实时灾情信息、专业实测信息等不同基础数据和专业数据进行抽取、清洗、转换、集成等处理,将监测预警信息转化为危害性、受灾程度、预报预警、救援处置、救灾物资等数据信息,生成可用于快速模拟、快速评估、综合分析的决策信息。(4)在恢复与重建阶段,以应急过程的记录信息和数据为参考依据,评价并重构应急预案和典型案例。通过智慧嵌入的深度学习技术记忆以上数据,聚类分析并改进应急方法与规则,逐渐优化评估结果,在环境恢复的同时实现重建工作,从而为科学决策的全过程提供支撑。

图1 智慧嵌入应急管理全过程

2.智慧赋能应急管理的快速决策

应急管理决策由于所处的环境具有动态多变、危险系数高、危机逐渐升级与跨界传播等特点,是不确定情境下的非常态化决策,故容易受到外部复杂多变环境的影响[1]徐选华、马志鹏、陈晓红:《大群体冲突、风险感知与应急决策质量的关系研究:决策犹豫度的调节作用》,《管理工程学报》2020年第6期。。这就对快速决策提出新的现实要求:充分运用智慧赋能快速决策根植于数据产生快和信息处理快两大支点[2]马桑、张苑漫:《大数据视域下公共决策模式之转变:经验、数据与统合》,《江汉学术》2021年第2期。,借助模糊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法、进化算法、信息融合等先进信息处理技术,将无序数据加工为可用于快速决策的有效信息。具体地说:(1)从数据产生快的层面来看,智慧技术和服务平台充分整合了视频监控、传感器等感知设备与基础设施网络,利用大数据统计分析、大数据关联分析,产生有关灾情描述与统计、资源配置需求、舆论风向变化等多源信息,从而实现快速的数据抓取。这也是智慧赋能的实时数据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应急管理决策过程中因多方获取资料而造成的时间浪费与信息误差,阻止突发事件威胁辐射范围进一步加大,进而对应急管理的快速决策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2)从信息处理快的层面来看,智慧嵌入决策信息,可以完成智能打包、快捷传递、高效路由、自主解包等任务,为应急管理快速决策提供支撑。智慧赋能的应急管理技术不仅能通过全息投影将数字、图像、表格等抽象信息进行了视图呈现[3]吴韬:《大数据治理视域下智慧政府“精准”决策研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清晰地描绘出实时形势;还能智能分析评估数据、建模推演与走势预测、自动识别与分析事件的发展规律,为人机交互与快速方案的自动提取提供便利快速决策。

3.智慧赋能应急管理的精准决策

由于应急管理决策是推动社会系统从非常态回归到常态而采取的行动,是一种兼具常态与非常态的应急管理形态[4]童星:《兼具常态与非常态的应急管理》,《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9期。,因此,智慧赋能的应急管理决策可依托多渠道的信息来源和全方位的信息挖掘,为精准决策提供可能。这中间,智慧应急管理决策信息不仅包括历史突发事件应对档案资料、典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知识库等基础数据资源,还包括海量、多源、异构的动态互联网数据资源[1]李丹阳:《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也就是说,智慧应急管理决策能通过组合技术多维剖析关联信息,努力挖掘信息背后的突发事件发展规律与公民诉求,自动生成多样化的部署方案。还可以综合评估决策方案的质量,为决策者优选最佳方案提供思路。

三、智慧驱动应急管理决策范式的转变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看到,应急管理决策环境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思维与范式也随之掀起了一系列变革。正如应急管理决策数据更加注重集成与挖掘、决策信息更加注重交互与共享、决策知识,更加注重关联与耦合那样,应急管理决策更注重把握相关关系、网罗全方位信息、融合人机交互、实现数据驱动,或者说是化“数字孤岛”为“数字孪生”、化“决策支持”为“智能决策”,使应急管理决策范式呈现出全景式特点,即在决策基础假设、决策主体、决策认知、决策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见图2)。

图2 应急管理决策的范式转变

1.决策基础假设转变:因果关系→相关关系

如果说,在传统应急管理领域,决策者们往往基于突发事件的因果关系寻找诱发因素,通过建立假设命题、构建理论模型、收集与分析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等一系列程序,推断出具体的突发事件进程及相应的决策方案等,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局限性;那么,数字化、智慧化技术的出现将有助于放宽或消除这种局限性,其所提供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手段,为应急管理决策突破传统的“因果关系”假设限制[2]Viktor Mayer-Schönberger,Kenneth Cukier,Big Data:A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Work and Think,New York: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2013,p.13.提供了可能。面对数量庞大、功能多样的数据,智能设备凭借其强大的存储、计算、推理、归纳、总结能力,重新刻画全样本信息与混乱性数据。也就是说,这中间的智慧应急管理决策不再受限于各种假想和特定领域隐含的固有假设,而是直接立足于模糊近似、提供深刻洞见的相关关系。这其中,相关关系并不是简单地替代因果关系,而是给因果关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指导管理者以省时省力、快速清晰的思维做出决策。

2.决策主体转变:政治精英→多元主体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决策理论中,决策主体经历了由个人到组织、由个体到群体、由决策者到多元决策主体的转变。此时的决策主体为政治精英,决策信息由政治精英依据自身偏好和注意力建构而成,决策参与权始终由政治精英掌握。然而,随着机器行为学研究的深入[1]Rahwan,I.,Cebrian,M.,et al.,"Machine Behaviour",Nature,2019,568(7753),pp.477-486.,智能设备开始有能力提供决策辅助支持,参与应急管理决策。即智慧驱动的应急管理决策主体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由政治精英转化为多元主体,智能设备在危机情境中的声音得到放大,人机交互渗透于应急管理决策全过程。此时数据分析师不仅要负责解释智能设备的输出结果,更是机器智慧与专家智慧沟通与互动的连接器。在“机器智慧-数据分析师-专家智慧”的决策模式下,智能设备的功能实现了突破,并从后台走向可被政治精英调用决策信息的前台。

大数据驱动应急管理决策范式融合多源异构数据,在跨界关联情境下形成新的变量关系及洞察视角[2]陈国青、曾大军、卫强、张明月、郭迅华:《大数据环境下的决策范式转变与使能创新》,《管理世界》2020年第2期。。随着人机协同理论与应用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机器智慧与专家智慧通过任务分解与分配机制,对决策目标、流程、信息等要素达成共识,实现知识、目标、意图、规划等方面的协同,也让智能设备从决策支持系统的角色,成为拥有部分决策权的决策主体。此时的新型决策主体已转变为人、智能机器人及智能系统相协同的多元主体。而在人机交互决策的过程中,专家知识是机器学习的起点,也是智能改进算法、避免过拟合问题的主要依据[3]Fails,J.A.,Olsen Jr.,D.R.,"Interactive Machine Learning",Miami:Proceedingsof the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Intelligent User Interfaces,2003,pp.39-45.,但人的经验判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多元主体形成的智慧应急管理决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全面感知、客观透明、实时连续、自主预置和多元共治等新的特征[4]胡税根、单立栋、徐靖芮:《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公共决策特征研究》,《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

3.决策认知转变:有限认知→全面感知

由于传统的应急管理决策信息来自抽样数据和随机样本,并可能会受到有效信息缺失、无效信息泛滥、信息抓取能力不足等制约,特别是在非常态应急情境下,决策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有限意识还会导致人们忽略关键信息;因此,在数字化、智慧化环境下,智慧技术使得决策信息更加丰富、决策要素的测量变得更加完善可靠[5]Davenport,T.H.,et al.,"How Big Data Is Different",MITSloan,2012,54(1),pp.43-46.,甚至“一切皆可量化”,使应急管理决策认知进入了全面感知阶段。外部信息、跨域信息被引入了应急管理决策环境,数字孪生终结了传统应急管理决策“信息不完全”的假设。此时,全面感知首先表现为“量”的提升,大数据具有开放性、多源性和异构性等特征,多源数据融合使得灾害事件的整体性和全景式认识成为可能[6]Rasmussen,M.B.,Hansen,A.W.,"Big Data is Only Half the Data Marketers Need",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15,16.https://hbr.org/2015/11/big-data-is-only half-the-datamarketers-need.Accessed:19 April 2016.。其次表现为“质”的飞跃,借助文本挖掘与处理技术,提前察觉重大社会问题的“苗头”和民众舆论的“风向”,全面感知多维度、全过程需求。实时收集应急“痛点”、“难点”和“堵点”,以更深入的智能形成更透彻的感知,通过决策分析确定正确的行动方案。智慧分析应急情境与数据之间固有的逻辑联系和耦合机制,形成了从预测分析到规范分析的论断[7]Bertsimas,D.,Kallus,N.,"From Predictiveto Prescriptive Analytics",Management Science,2019,66(3),pp.1-57.。这是数字化技术、智慧化技术转化为实践价值的关键环节,也是决策认知从有限理性转向全面感知的价值体现。

4.决策方法转变:经验判断→数据驱动

传统应急管理决策通常遵循信息获取、方案制定、方案选择与确认、方案评估与反馈的线性流程,并依据经验判断形成最终决策。在这里经验判断主要是通过咨询专家、头脑风暴等途径,试图挖掘知识库、案例库中情景相似的突发事件处理经验,即在信息数据不充分和部分因素难以量化的情境下,经验判断能为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智慧。但当突发事件的规模和危险性远远超出决策者能够处置的范围时,传统应急管理决策则会呈现出无规则、非规则和潜规则的议事状态,此时经验判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将明显降低。

然而,智慧赋能数据驱动方法突破了经验判断的局限,它以数据为中心,基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关联性研究而进行决策,即在紧急情况下数据驱动的决策比基于人工经验的决策有更好的效果[1][2]Du,B.,Liu,C.,Zhou,W.,et al.,"Catch Me If You Can:Detecting Pickpocket Suspects from Large-Scale Transit Records",Proceedings of the 22nd ACM 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ACM,2016,pp.87-96.。基于数据驱动的智慧应急管理决策通过自动模拟社会场景和决策情景,运用仿真比对技术筛选出最优决策。此时的数据不仅包括结构化数据,还包括海量的卫星图像、数字监控信息、传感器数据等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并且可通过数据清洗、机器学习、语义分析等技术实现不同类型结构的转换。因此我们说,智慧赋能应急管理决策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通过深度挖掘数据蕴藏的知识与规律,为重大突发事件的解决构建了现实的、有科学依据的支撑。

当然,数据驱动方法并不是否认传统的经验判断,而是对经验判断的一种补充与升华,即在数据驱动方法中融入经验判断,这既有助于推动全景洞察和信息获取、方案制定、方案选择与确认、方案评估与反馈等各环节迭代进行,又能优化应急管理决策效果。

四、智慧应急管理决策的使能创新

新型智慧应急管理决策范式激发了应急管理体系的整体性变革,应急管理决策创新范式也从赋能向使能(enabling)演进,即应急管理不仅要像过去一样继续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并提升效率,更需要借助数字化、智慧化程度更高的最新技术,创新应急管理决策范式,为管理实践创造新价值,即所谓的使能创新[3]陈剑、黄朔、刘运逃:《从赋能到使能——数字化环境下的企业运营管理》,《管理世界》2020年第2期。。智慧技术的嵌入使多维度动态预测及追踪突发事件的发展趋势成为可能,有效满足了应急管理向前开展灾前预防、向后开展危机化解的实践要求。由此,新型智慧应急管理决策范式从效率提升所带来的价值实现转变为主动的价值创造,表现为风险溯源、动态响应、危机学习等方面的新价值创造。具体地说,使能创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风险溯源

所谓风险溯源是说,利用智慧技术和平台监测实时数据,通过传感设备、社会化媒体、数据终端的全覆盖信息平台对全样本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存储和分析,可以提早发现可能存在的“警源”和潜在的预警信息,进行研判并有效地追溯风险源头。它的出现表明,公共决策已逐渐步入“预测性决策”时代[4]Moses,L.B.,Chan,J.,"Using Big Data for Legal and Law Enforcement Decisions:Testing the New Tools",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Law Journal,2014,37(2),pp.643-678.,智慧赋能的应急管理决策能够满足利用大数据和智慧化技术追溯风险源头的要求,即在智慧应急管理决策范式下,智慧赋能可激发出突发事件灾前预防的使能创新——风险溯源。

风险溯源提出了一种“治本”的新思路,能够对长期的、有限的、难以识别的风险进行前端分析、研判和整治,揭示安全隐患的相关关系,从而为紧急状态下的应急管理决策预留出更多的思考时间,实现“源头”决策。此外,风险溯源在大幅度抑制次生风险的同时,还给业务部门充分的研判和资源调度时间,将有限的资源用于源头治理[1]吴俊杰、郑凌方、杜文宇、王静远:《从风险预测到风险溯源:大数据赋能城市安全管理的行动设计研究》,《管理世界》2020年第8期。。应急管理决策实现了由被动响应到预测研判再到风险溯源的转变,这有助于及时察觉更多的潜在问题与隐性风险,以及对警兆识别、警度研判、警情预报的准确把握。通过风险溯源判断风险存在的实际状态,为“警兆”管理提供依据,有助于做出相应的“警度”判断[2]周利敏、龙智光:《大数据时代的灾害预警创新——以阳江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为案例》,《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针对风险源头的安全整治,使防护资源的需求大幅下降,实现智慧应急管理决策的价值创造,并从智慧应急管理决策前端发挥使能作用。

2.动态响应

所谓动态响应是说,在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智慧平台将融合人流分布、行动轨迹、实时路况、卫星影像等信息进行在线实时信息的集成、仿真分析。通过数字化、智慧化技术形成的大数据环境,可以打破“条数据”和“块数据”壁垒,实现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和社会之间的数据共享[3]陈潭、李义科:《面向大数据驱动的城市生命线管理》,《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由于突发事件具有无限再生的可能,其发展态势伴随着多阶段、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若完全按照一成不变的初始决策将难以实现应急目标,这必然要求应急管理决策的实时动态调整,即决策主体依靠移动智能终端和观测感知设备获取动态共享信息,建立基于物理世界映射空间的辅助决策。也就是说,新型智慧应急管理决策范式下,智慧赋能能建立与动态决策信息相匹配的动态响应机制,激发出突发事件灾中响应的使能创新——动态响应。

诸如非线性流程的数据驱动根据突发事件现场进行情境映现,实时反馈不同的决策环境,并动态生成应急疏散路线。通过信息获取、方案制定、方案选择与确认、方案评估与反馈等流程,应急响应与应急情境交互并达到动态调整的效果。能实时摄像、无线传感及移动设备,还能借助云计算技术构建云储存平台,使赋能决策者及时了解应急管理决策的实施情况和执行效能。智慧应急管理决策构建的情境模拟使得决策环境中的条件、信息等因素变得可视可控,从而满足动态响应达到全阶段调整决策方案的目的。智慧应急管理决策的动态性与前瞻性的有机结合,为应急管理决策中的动态响应提供了新的思路,实现了应急管理决策中段的使能创新。

3.危机学习

所谓危机学习是说,从应急事件中吸取教训,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为系统反思和持续改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4]张海波:《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均衡:一个新议题》,《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第3期。。危机学习结果取决于学习能力与遗忘倾向的共同作用[5]路江涌、相佩蓉:《危机过程管理:如何提升组织韧性?》,《外国经济与管理》2021年第3期。,通过对应急管理知识和应急记忆的双向耦合,直接影响善后阶段及下一阶段的应急管理决策[6]李振华、薛耀文:《应急知识管理、组织记忆与即兴决策能力提升机理及路径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第20期。。即在新型智慧应急管理决策范式下,智慧赋能结合了智慧应急管理决策的诉求与关注点,同步更新与完善突发事件案例知识库和应对策略库,催生出突发事件灾后反思的使能创新——危机学习。

当然,应急管理知识与记忆并非静态的,这种动态模式使传统应急管理中纸质记录的方式已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突发事件对存储、搜索、更新、传播等功能的要求。也就是说,只有智慧技术及平台按照不同的层次结构或条件进行数据细分,提供不同维度信息,才可以满足各层次的分析需求。因此,要通过危机学习,分析历次突发事件中反映出来的应急预案不完善、应急演练不到位、应急流程缺失、物资调配不周等问题,把学习到的经验教训转化为决策进步的助推器;只有危机学习以敏锐的感知力反思应急管理决策的漏洞,形成自适应的善后学习,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应急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应急管理的核心能力[1]韩自强:《应急管理能力:多层次结构与发展路径》,《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第3期。。总之,智慧赋能的应急管理决策通过危机学习提高自适应能力,持续改进应急管理决策,从智慧应急管理决策后端发挥使能作用。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智慧应急作为一种前沿性的理念、模式与技术应用,给应急管理决策带来了颠覆性的冲击与挑战,因此,本文基于智慧赋能应急管理决策到使能创新转变的视角,从快速决策、精准决策分析智慧赋能应急管理决策引起的效率提升出发,分析了智慧引发应急管理决策范式变化以及由此催生的应急管理体系的整体性变革和系统性思考。研究论证了:(1)智慧应急管理决策是一个整体性的转变,智慧赋能应急管理决策能引发决策基础假设、决策主体、决策认知和决策方法等方面的范式转变,呈现出从智慧赋能向智慧使能的动态演进过程。(2)智慧应急管理决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智慧应急管理决策体系可从灾前预防预警、灾中处置响应、灾后恢复重建等维度动态预测及追踪发展变化,使应急管理在决策前端、中端、后端发挥使能作用,从而激发了风险溯源、动态响应、危机学习等方面的使能价值创造和使能创新。据此,我们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应急管理变迁正处在一个新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中,智慧应急管理决策关注的焦点并不是数据的体量和智慧技术,而是通过新型计算架构与智慧平台充分挖掘信息背后所蕴含的知识与规律。智慧应急管理决策需要持续追踪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网罗”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跨人群的信息资源,汇集突发事件信息“资产”,破解传统应急管理决策过程中的信息孤岛问题。

其次,面对突发危机事件,风险溯源可以大幅度抑制次生风险,并给业务部门充分的研判和资源调度时间,从源头上进行使能价值创造。因此,决策者要依托智慧技术与智慧决策平台,快速洞察一线危机的早期信号并提前研判危机的后果,从而保障智慧与应急管理决策的结合更加智能、科学、高效、精准。

最后,突发事件的智慧应急管理决策具有动态性与前瞻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与突破。即在新兴技术推动与应急管理决策的范式重构的同时进行,在应急处置与响应的实践过程中实现快速性与精准性的有机结合。通过危机学习提高自适应能力,在促进赋能价值实现的同时,从决策终端乃至全过程促进使能价值创造。在智慧技术与应急管理决策升级交互增强中,共同促进智慧应急管理决策的应用与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决策范式突发事件
◎如何提高小学校长的管理决策能力
教育(2022年3期)2022-03-17 18:48:24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08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市场调研在企业营销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决策树和随机森林方法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电子制作(2018年16期)2018-09-26 03:27:06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关于大数据与政府公共管理决策的探析
新闻传播(2016年17期)2016-07-19 10:12:05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文史春秋(2016年8期)2016-02-28 17:4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