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曼丽 刘秋颖 赖素云 邓 苗 王 珊
前海人寿广州总医院 广东广州 511300
脑卒中发病后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700万左右,在存活者中遗留有不同功能障碍的患者多达70%~80%[1]。更由于脑卒中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其基础疾病较多,在救治过程中涉及诊断环节较多,常需要多个科室专科医生进行联合会诊,共同制定及实施救治方案,对治疗及护理工作均具有较高的要求[2]。卒中中心是实行一体化管理模式,一体化急救模式(Integrated Dmergency)是院前急救、院内 急救、损伤控制性手术、术后监护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3-5],需要开通卒中绿色通道,多学科合作,快速救治急性卒中患者。而常规的一体化模式管理,时时存在救治流程不合理、绿色通道管理不完善、急救人员对卒中时间窗认知不足等因素影响,患者在绿色通道停留时间仍不够理想,导致其救治结果、满意度较低[6]。而我院卒中中心采用一体化模式结合“6S”管理法,通过流程制定、预案演练、管理者对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使绿色通道场所整洁有序、流程顺畅,能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患者救治时间,提高医务人员素养的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1.1 纳入标准[7]①患者经心肌酶谱、心脏彩超检查,再结合其症状与体征,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②患者的心功能、肾功能、肝功能等均正常;③发病时间是在4.5 h或6 h内,有溶栓适应证;④静脉溶栓的适应证:A.年龄18~80岁;B.发病4.5 h以内(rtPA)或6 h内(尿激酶);C.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 h,且比较严重;D.脑CT已排除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E.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患者首次出现急性脑卒中。
1.1.2 排除标准 ①脑部恶性疾病患者;②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③有明显出血倾向或血糖<2.7 mml/L或者严重高血压未能控制[8]。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我院进入卒中中心救治通道患者50例,选择时间段为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其中对照组为脑卒中中心成立初期未实行6S管理的25例患者,时间为2019年12月—2020年5月。观察组为卒中中心成立后实行一体化模式加6S管理的25例患者,时间为2020年6月—11月。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52~81岁,年龄平均值(59.43±2.10)岁;本组采用常规院内一体化模式救治管理。观察组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53~79岁,年龄平均值(58.37±3.20)岁,本组采用一体化模式结合6S管理模式。比较2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P>0.05)。
1.3.1 对照组 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开通绿色通道,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前、院内急救流程:①成立院内卒中救治小组,卒中医生由神经内外科医生担任,卒中护士必须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经过专业培训上岗,全程参与卒中患者的救治护理;②急诊护士在接到120救治电话后,或在急诊科接诊患者后,接诊护士简单询问患者基本情况,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启动预先设定的急救护理渠道,由卒中护士护送患者进抢救室并立即通知卒中急救小组医生及相关科室准备到位,如放射科、检验科、介入室,尤其是介入室,需要做好随时介入取栓的术前准备;③卒中护士安排患者卧体重床,记录体重,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给予相应的气道保护及呼吸支持;与抢救室护士配合,立即快速检测患者末梢血糖、予床边心电监护、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并预置溶栓静脉通路[9],准备好静脉溶栓药品、物品、设备仪器和溶栓临床时间登记表与NHISS评分表;④行床边心电图检查,急查血标本,协助医生护送患者行CT检查;⑤协助医生进行病史采集,运用谈话技巧快速告知家属与患者下一步的治疗并征求家属的同意,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⑥对符合静脉溶栓指征的患者立即进行静脉溶栓,溶栓过程中卒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肢体情况及生命体征情况,并关注患者是否出现皮肤黏膜出血或其它部位出血的症状;⑦对符合介入取栓的患者,立即通知介入室确定介入取栓,卒中护士协助医生护送患者入介入室。
1.3.2 观察组 在实施对照组一体化急救模式管理的同时,实施6S管理。
1.3.2.1 整理 整理的内涵就是现场管理规范化,合理利用空间,卒中中心的必需品、抢救用品分类放置在规定区域,将卒中中心对应的各个科室管理的各个区域责任化,避免因一个部门工作环节脱节而出现延误。每月各科室针对自己分管区域发生的延误进行分析,整理发生要素并改进。
1.3.2.2 整顿 整顿即是将工作常态化。要求卒中中心的物资、药品、仪器设备放置在有效位置,标记清楚名称、数量、有效期等信息,合理放置在卒中中心实际需要的地方,便于拿取,并保证通道的畅通。做到五定:定期检查、定点放置、定期维护保养、定专人管理、定期组织仪器设备使用培训。院前急救人员及卒中小组护士,通过培训能够通晓急救护理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和独立开展脑卒中急救护理技术与救治流程、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整体、连续的救治理论开展急救,定期进行考核。
1.3.2.3 清扫 优化空间流程,通道标识做到墙地结合,易看、易找,醒目引导,并定时清扫无效标识。
1.3.2.4 清洁 重复整理、整顿、清扫的工作内容,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每次抢救过后及时做好终末消毒,使所有抢救药物如阿替普酶等溶栓药物、各个仪器设备、床单位等都处于备用状态,做好下一次接诊卒中患者的准备。
1.3.2.5 素养 素养是“6S”管理的核心[10],要求各对应部门工作人员按照规定执行,对患者态度能体现人文关怀,对工作积极认真。每月组织脑卒中中心工作会议,尤其针对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手术患者超时时间原因进行分析。每月对卒中中心相对应部门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从而保障患者在检查过程或院内途中发生病情变化时能应对处理。
1.3.2.6 安全 落实安全管理常态化,制定各部门应急预案,鼓励护士共同参与质量的改进,每月进行演练,鼓励所有对应部门工作人员共同参与持续质量改进,保障患者安全[11]。
观察两组患者监护室治疗时间、DTN时间、住院日、中枢损伤严重程度评分系统,总结分析患者预后情况。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专科监护室治疗时间、DTN时间及住院日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监护室治疗时间、DNT时间、住院日的比较 (n=25)
2组患者入院诊治前中枢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治后,两组中枢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01,P=0.011)。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n=25)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低于对照组96%(P<0.05),因此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住院满意度的对比护理满意度 [n/%,n=25]
美国心脏病协会2015年公布的心脏病和脑卒中统计数据显示,脑卒中已经成为全球第2大死因,而我国脑卒中已经超过心脏病成为头号死亡原因。脑卒中也是目前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11]。脑卒中的发病率在国内过去的几十年间,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根据流行病学结果推算,我国的脑卒中年新发病例数量为150~200万左右,发病率为116~219/10 万,其中78%~80%因残疾丧失独立生活能力,致残率已成为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障碍。快速救治缺血性卒中,能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致残和致死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将一体化管理模式结合“6S”管理运用于卒中患者绿色救治通道中,在卒中中心组建管理小组,各科人员职责明确,分工到位,团结协助,人人参与组织管理,为培养一支重视安全、敢于担当、有责任心、有凝聚力的护理团队奠定良好基础[12]。观察组患者监护室治疗时间、DTN时间、住院日、中枢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在住院满意度调查表中,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对于运营不久的医院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我院将卒中中心急救流程中的各个步骤通过6S管理分工明确化、职责化,并定期组织卒中中心工作质量分析会议,通过通道患者个案汇报、个案治疗流程分析、分类与总结性分析,最后问题汇总,形成改进意见。各部门相互监督,持续工作改进,定期对卒中中心及对应的相关部门人员组织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和考核,组织相应的应急预案演练,做到规则制度、急救流程、仪器设备使用人人知晓、人人落实。6S管理要求规范仪器设备、物品、药品五定,各类指引标识清晰明了。临床护理中的6S管理有利于调动每个人的责任和积极性[13]。在院内实现一体化模式加“6S”管理,使院内卒中中心绿色通道整洁有序,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医务人员素养,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患者在院前急救、入院后专业医护人员的陪同下完成分诊、确诊与疾病诊治,使整个急救处置过程更集中、省时,同时也使患者及家属自觉处于安全就医环境,提升满意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院的不断扩大,患者及家属的体验感不断增强,对医护人员及就诊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医护人员更快捷更高效更安全的为患者服务。在一体化管理结合“6S”管理模式中严格抓好每一个环节,要提高医护人员对“6S”管理模式了解的准确性,将“6S”管理模式结合一体化运用到卒中中心开展工作中,在工作中医护人员要有保持脑卒中中心的环境整洁有序和患者安全的态度和目标,保证医护人员都能了解“6S”管理模式的相关知识,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意识,消除潜在的危险,降低风险的发生。“6S”管理不是一阵风潮,也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不断的自我完善和不懈的坚持[14]。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问题,进行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实施“6S”管理,为患者营造了良好的就诊环境,使诊疗环境整洁有序,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医护人员素质,确保医疗护理安全[15-16]。“6S”管理模式的推行,使管理工作有的放矢,持续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有效改善,患者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17],对树立医院形象、内强素质、提升综合管理水平起到了推动作用[18-19]。一体化多学科合作模式目前已经广泛运用于各大医院卒中中心,结合“6S”管理模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能使得管理更加规范化,工作更细致化,将其运用到临床工作管理中,能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效果和医疗护理质量,改善患者患者神经功能受损症状和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日。
综上所述,一体化模式管理结合6S管理在卒中中心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可助力于护理管理质量的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