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探究

2021-11-10 00:09:51刘文生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课程体系校企

刘文生

重庆市武隆区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8500

引言: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初级以及中级技术人员,还有技术工人是非常重要的基石,这在任何工作单位都是如此。而中职教育就是在为社会输送这样的技术人才。中职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企业,离不开技术,因此推行校企结合,可以助力其育人质量的提升。而且中职学校和企业积极合作,对于两方都有极大的好处,可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也应该积极做出转变,从课程体系等方面入手做好转变,以更好地契合企业的需求。

一、校企合作

先来看校企合作这个名词,其是校企合作教育的简称,由此可以看出,其本质还是服务于教育的。当前,针对校企合作,比较完整的定义是,这种教育是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是一种运行机制。主要参与者是学校和企业双方,主要目的是共同培养人才。在培养人才时,是以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的[1]。给学生提供学校以及企业这两种与环境和资源。与此同时,将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教学结合起来,是一种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从它的定义可以明确看到,在实施校企合作时,应该遵循的原则,目标是什么,理清了这些基本概念,才能让其更好地推行。

二、中职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如今,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已经有了较多的成果,主要采用的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从合作层次来分析。按这种方式可以分为浅层次,中层次,深层次,合作模式这三种。也就是企业配合模式,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国中职校企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模式上。

第二,从人才培养方式层面来分析,有五种模式。分别是订单是2+1是工学交替,产教结合,半工半读。当前采用较多的是2+1式、订单式。

第三,从合作内容来分析,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技术合作,资本合作,人力资源合作,如今采用较多的是人力资源合作[2]。

第四,从办学主体层面分析,有四种模式,分别为校办企业是行业办学式,校企股份合作式,校企互动式。当前的中职学校采用较多的是行业办学式。

明确了如今中职学校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就可以据此对教学管理做出优化。其实无论是哪种模式,最主要的主体就是学校方和企业方,从企业的角度而言,它们需要的是能够利益及走上工作岗位,胜任自己岗位工作的人才,而不是需要企业安排人花费较长时间培训的学生。这也是校企在推时受到阻碍的一个重要因素,把握了这一个矛盾,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就有了优化方向,那就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各项关键能力。

三、校企合作下,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方法

(一)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校企无缝衔接

之所以将优化课程体系放在第一位来探讨,主要是由于中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依靠课程体系来进行的。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学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多的是要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以及各项关键能力。因此,优化课程体系,这是实现校企无缝衔接,确保校企合作落地的一个关键点。

在优化课程体系时,需秉持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并重的原则。不可以将实践课程安排在每学期的最末尾,这样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非常多,要突然全部用在这一次的实践中,会比较难[3]。因此校方应该对学生的专业进行分析,了解不同的专业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需要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在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多样化的实践练习,比如课堂上的小练习,每半学期一次的大实践课程,还有每一学期的实训课程。以汽修专业为例,每学完一部分理论,都可以安排相应的练习,比如认识了汽车的构造,可搜集图片展示给学生,他们说出每一部分的名称、功能,这是课堂上的小练习。学习完对某种汽车故障的处理,可以加入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比如“汽车空调制冷故障”,故障车辆在送入修理厂之前,刚充完制冷剂,打开空调,发现压缩机有异响,充制冷剂前无此问题。学生就可以结合理论知识这一故障进行分析,最终可以得知是制冷剂充入过多。

另外需要从企业方面入手,多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他们的工作有哪些要点,需要学生具备何种技能[4]。比如有一些工作是需要学生不断去沟通的,因此就需要在课程中加入锻炼学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练习。总之,需以促进校企合作无缝衔接为最终目的,设计具体的课程,安排好课时,让学生在入企时,能尽快适应。

(二)构建双师队伍,助力校企合作推进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对中职学校教学管理进行探究,不能忽视教师这一重要因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因此他们的教学能力等,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校际合作的要求下,需要构建双师型队伍,即要求教师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会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对于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师来说,他们的理论知识自然是无可指摘的,但是在实践技能方面,可能稍有欠缺,这主要是由于平时并没有锻炼的机会。因此,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以汽修专业为例,在面对车辆故障时,一个经验丰富,但是没有多少理论知识的老师傅,可能会比专业知识丰富的老师更快地解决问题。这就是实践技能累积下的成果。当然,并不是要求所有专业教师都要像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一样,毕竟术业有专攻。但是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学活动必然要做出转变,要重视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教师就要身先士卒,先从自己做起。在这一方面,校方可以积极和企业联合,让专业教师也有机会入企学习[5]。学校和企业双方人员可以互聘互用,双向挂职,这样让大家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企业岗位轮换制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可以让教师轮流进入企业进行企业实践。需保证他们在实践期间一切待遇正常,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始终保持在生产一线,了解生产流程。返校后,在给学生讲解具体知识,就能结合更多的实践内容以及行业发展潮流知识。另外,教师可以在平时多浏览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论坛网站,这样能接触到更多的实践案例,也有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实践技能。

(三)注重育人本质,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当我们在中职学校教学管理是无论是在哪种背景下分析的,最终目的都是提升教育质量,让学生能够在中职教育中收获更多的成长、能力提升。因,在校企合作下,中职学校进行教学管理时还应该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要注重育人本质。推行校企合作也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并不是仅仅为了校方的就业安置,这是应该界定清楚的。因此,在开展教学管理时,要多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比如校企合作时,肯定会涉及实训教学,如果是在企业中的顶岗实习,此时学生的身份就要明确好,须知,他们还是学生,学校要多关注学生,校企合作也要暖人心。需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制度。比如心理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教学管理并不只是管,让所有人服从,更重要的是理,理清大小和教学相关的事务,理清和教学相关的人员关系。当针对人才培养有了明确目标之后,校内全体教职工更容易联合起来,形成育人合力,提升了育人质量,也就推动了校企合作的深化。

(四)多利用互联网,做信息化教学管理

优化教学管理,是为深化校企合作作保障,在当前,,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发,因此中职学校可以多利用互联网构建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从而助理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6]。在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中,可以包含统一资源中心、在线学习平台、校企合作拓展、主数据基础管理等内容。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在线学习平台,校企合作拓展。首先,精品课程建设,这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明确他们的学习需求,给他们推送一些专业课程之外的学习资源。比如汽修专业,除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其实还应该懂一些汽修英语,这就可以展示在在线学习平台上。另外还可以在这一平台上展示更多的学习资源,比如图片类,媒体类,文档类,还有链接类,学生或者教师可以在其中选择自己需要的。校企合作品牌也是非常关键的,这样可以将企业真正引入教学管理平台中。让双方的资源能进行整合共享。中职学校也可以向自己的教学技术以及生源等和企业进行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另外也可以对这一平台进行优化,让系统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可以延伸至企业。这样的平台能够让中职学校和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化。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校企合作在当前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尤其是对于职业院校,更是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一条必由之路。要让校企合作能够更好地推进,中职学校需对自身的教学管理做出优化,以更好地和企业衔接。本文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还比较浅薄,期待其他专家针对这一问题做出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课程体系校企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24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24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24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