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蓉 郑久华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青少年,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然成为社会的焦点。[1]青春期是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二高峰期,在这一阶段,青少年会经历一系列微妙而又显著的变化。尤其是正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们,在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一方面,青少年的生理会发生变化,如体能巨变和身体机能的健全等;另一方面,青少年心理的复杂变化,会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性,如强烈独立愿望和社会的不认可等。[3]虽然青少年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变化的速度是不同的,当心理变化赶不上生理变化时,往往会产生很多矛盾,增添很多烦恼。其中最显著的便是由于青少年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他们又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以及严峻的考验。[4]研究结果表明,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的青少年占30%—70%,承受着中等及以上程度的心理压力的青少年占77.5%。[5]
人们刚经历了疫情爆发阶段,心理受到了巨大影响。新冠疫情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通常具有难以预见、处置紧迫等特点,所以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严重影响。[6]不仅人类生命和健康受到了威胁,而且民众心理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各种消极情绪笼罩着民众。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事件中,青少年缺乏严重的危机意识,不能正确地评估疫情的风险信息,大多数青少年没有能力分辨信息的真伪,其中一些信息会加剧青少年的恐慌、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7]尽管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阶段,但是爆发时期人们心理的冲击并没有得到完全的释放,并且目前国内时而出现个例以及国外疫情依然严峻的现状,无形中给了民众巨大压力。目前学校依然响应国家号召,要求学生少聚集,戴口罩,在某种程度上对青少年学生依然有所影响,对青少年心理产生一定冲击。
如果不能及时调适青少年因疫情产生的压力、焦虑、抑郁等问题,可能会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消极影响,影响他们的未来成长和健康发展。这是社会、学校和家长等不能忽视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上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建立有效的防御机制,青少年心理压力调查刻不容缓。客观看待现状,正确缓解压力,有利于青少年提高自身适应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更好地对抗挫折,应对当前以及未来。[8]所以,我们应该重视青少年心理压力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效。
心理压力最早是由汉斯·薛利提出的,他认为压力是伴随着个体需求所产生的非特定反应。当个体所处生活环境不能满足需求,目前的知识、经验和现实不匹配时,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处于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9]
目前有关心理压力的研究较多,国内学者狄敏等人在编制中学生压力问卷时发现,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习挫折、学习竞争、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有关事件。[10]张虹等人调查发现,学生的压力源是学习、家庭等,并且学习压力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呈现明显正相关,意味着当学生在生活中压力性事件增多时,他们的心理问题也明显增多。[11]
国外学者对心理压力的研究也不少。如Elaine S.S.对期刊中关于研究压力源及分类的数据进行归类分析,总结出了青少年的压力源主要有16种。[12]Jose 等人编制的儿童主要生活事件量表、儿童日常生活量表分别测量青少年所经历的主要生活事件和日常生活中的琐事,是目前使用率较高的量表。[13]
研究以某学校全体高中生为对象,调查了该校高中生在疫情防疫常态化阶段心理压力的现状,再通过进一步了解和统计分析,总结影响青少年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最后给出适当建议。
1.工具
本研究使用了问卷调查法对学生进行施测。测试内容包含10张权威的压力测试图片,压力越大,测试者会感觉图片运动得越快。评分使用了5 点计分法,每张图片分为1(静止)到5(运动特别快)共5 级评分。量表总得分分为各条目分的总和(0—50),所得分数越高,表示感受的压力水平越高。各条目总分分为五个维度:0—10,几乎没有压力;11—20,轻度压力;21—30,重度压力;31—40,严重压力;41—50,极其严重压力。本调查问卷有着良好的信度。使用SPSS22.0对心理压力测试问卷进行信效度测量,结果显示,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826,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好。
为了进一步探讨疫情下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本研究不仅对全体学生进行了心理压力测试,还使用了其他量表测试了青少年其他有关方面,包括《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量表》(QIFEA)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S-EMBU)。其中《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量表》共30道题目,采用5点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考试焦虑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克隆巴赫α系数为0.96,说明该量表有很好的信度。《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共42个题目,分为父亲版和母亲版,每部分各21 个题目,采用4 点计分,得分越高,代表该父母亲教养孩子时用这种方式的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7,表明该量表有很好的信度。
2.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随机选取江西省某重点高中全体学生进行施测,共4303名学生,高一1133人,高二1478人,高三1692人,男生2050人,女生2253人。最终有效问卷4264份(99.2%),高一年级1113份(26.1%),高二年级1470份(34.5%),高三年级1681份(39.4%)。其中,男生2024人(47.5%),女生2240人(52.5%)。
根据调查发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青少年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压力,存在轻度及以上心理压力的学生总占比98.1%,其中存在轻度压力的学生有2564人,占比最大(60.1%),可能存在极严重心理压力学生有22人,占比最小(0.5%)。
表1 总体情况
这可能与当前社会形势有关。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不仅是成年人,本该快乐的学生也无形中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压力。他们不单单是来自学习上的压力,还有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双重转折阶段,想要摆脱老师和家长的束缚,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9]
相较于以往研究结果,在经历新冠肺炎疫情后,青少年心理压力明显加重。尽管现在已经处于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但经历过重大事件后的民众,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还处于青春期过渡阶段的青少年,他们已有的压力已经很大,疫情爆发之后,他们只能在家上网课,学习方式突然的改变,青少年们可能会面临各个方面的压力。一方面,疫情期间民众都只能在家,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增加,从某种程度来说无形中给了青少年巨大压力,原本青春期的青少年和父母存在一定的矛盾,突然在父母的监督下学习的孩子们与父母的矛盾可能会更加突出,心理压力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学习方式的突然改变,可能会导致青少年无法跟随老师的授课节奏,跟不上学习进度,在家学习氛围也不如在学校,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也会有所影响,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便会影响青少年的生活,由此产生恶性循环。总之,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检出率受到了疫情爆发的影响,对青少年心理产生了不利结果。
根据调查发现,疫情下青少年心理压力在性别这一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生心理压力明显高于男生。
表2 不同性别压力总分的差异性比较
这可能与女生生理、心理及家庭教育有关。首先,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进入青春期较早,对生理的巨大变化产生一定的害怕,加上可能缺乏一定的合理引导,所以心理可能经常处于一种担心害怕的状态中;其次,家庭对女生的保护更多,可能不如男生得到的锻炼多,更加依赖父母和家庭,一旦失去了依靠就会产生不安。[10]大多数女生都具有心思细腻的特点,能够敏感地感受身边的压力和危机,加上女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相对男生较弱,所以心理压力会比男生要高些。男生粗线条的特点也让他们更好地释放压力,反观女生可能就更加谨慎一些,把压力放在心里,长期下去心理压力就会更加严重。[11]
另外,该学校处于某县级市,身边人希望孩子能够不负众望,去外面更直观地感受一下社会的巨大变化,但当他们达不到期望时,心理就会产生巨大压力,这时情感上稍微脆弱敏感些的女生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在社会进化过程中,重男轻女现象依旧没有消除,对于该校的学生而言,女生承担着更大的压力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有些家长认为女生不用那么努力,不需要高学历,所以有些女生为了证明自己就更加努力,因此压力也更大。
疫情爆发的这一事件可能是女生心理压力高于男生的原因之一。无论是疫情本身带来的冲击还是由于疫情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都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心思敏感细腻的女生可能感受到的心理压力会高于男生,不仅有在家和父母的相处可能产生的矛盾,还有学习方式改变产生的心理压力,在压力缓解的方式上女生可能没有男生那么直接,可能会更多地憋在心里,对其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心理压力愈发严重。
从结果来看,本研究得出心理压力的高压人群并不是高三学生,而是高二学生。
表3 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压力状况比较
这可能与预想的结果有些不同。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高三学生备战高考,在这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社会,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以及老师和家长们的热切期待,他们的心理压力会是最大的。[12]但是最后的结果和预想有一定差距,通过进一步了解后,我们分析认为:对于高二的学生而言,他们刚度过高一的适应期,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分科和班级的打乱重组,学习科目的改变和学习环境的变化,高二增加了化学这一新科目,平时也是经常进行小高考模拟等,这一系列变化对于刚适应高一生活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会给他们身心带来无限的压力。
同时疫情也可能成为高二学生心理压力增加的一个外界因素。高二学生刚度过高一的适应期,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很可能使他们又要重新去适应在家学习的新模式,他们没有了高一时的轻松,但也没有高三学生的稳重,处于中间过渡阶段的青少年独自面对疫情下新模式的学习时难免产生较多心理压力。
研究结果表明,疫情下青少年面临着不容小觑的压力,中等程度的压力可以使学习效率达到最高,但是压力过大不仅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还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13],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到表面,还更应该深入探索哪些因素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在此基础上,学校和家长可以据此采取针对性措施,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对心理压力与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考试焦虑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 所示。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心理压力呈显著正相关(p<0.001),即父母拒绝和父母过度保护越多,青少年心理压力会更大。父母情感温暖与心理压力相关不太显著(p>0.05)。考试焦虑与心理压力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即考试焦虑越明显,青少年心理压力越大。所以父母拒绝和父母过度保护以及考试焦虑都和心理压力有一定的相关性,都是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表4 心理压力与父母教养方式、考试焦虑的相关分析
父母拒绝和父母过度保护都是不良的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时间增加,相处模式的突然改变对父母和孩子都是一个新的挑战。父母对孩子拒绝越多,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越不愿意向父母寻求帮助,无助感增加,产生的心理压力会更大。[14]目前中国家庭独生子女较多,孩子不仅承载着父母的期望,甚至是家族的期望,父母将自己的期望、自己以前没有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自己给孩子的选择就是最好的,拒绝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不愿意表达自己。尤其是当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者表现达不到父母甚至家族其他人的期望时,自己会否定自己。父母看着孩子成绩上不去时表现出焦虑急躁和无奈,这种气氛会使学生处于不安和焦虑的状态中,长期下去,学生会自我怀疑,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感,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落后于他人。[15]
父母若过度保护子女,子女得到的锻炼太少,不利于子女的独立,在面临困境时无法独立思考与面对,内心产生恐慌,心理压力也随之而来。众所周知,读大学是现在社会家长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很多家庭都会选择陪读。为了保护孩子,家长致力于为孩子准备好生活中的一切,虽然这样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孩子也会产生更大的压力。尤其是疫情期间,父母和孩子每天的相处时间增多,父母更加频繁的嘘寒问暖无形中也会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压力。
虽然父母情感温暖这一维度和心理压力的相关显示并不显著,但是统计分析结果依然显示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即当父母给予的情感温暖越多时,孩子越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在面对困难时心理上有足够的依靠,孩子的心理压力会有所减少,在应对问题时可能更能冷静对待。[16]父母情感温暖不仅包含父母给予孩子的温暖,还包括父母之间的情感温暖和整个家庭的家庭氛围。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也是青少年产生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目前这一辈来说,很多家长都没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他们在解决事情的时候往往会通过吵架来应对,导致家中经常有争吵,并且父母双方关系很冷漠,如此一来,孩子回到家中感到很压抑。父母一旦吵起来,家里就会像战场一般,孩子就会提心吊胆,更不用说在家静下心学习了。倘若长期下去,孩子内心苦闷,又找不到输出的地方,对其身心会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17]疫情期间,家庭成员之间接触的时间显著增加,之前的矛盾也更多,不少新闻报道疫情期间夫妻的离婚率有所增加,这不免会让人归因于矛盾的剧增。家庭的争吵随之激烈,青少年经常处于这种紧张、窒息的环境中,心理压力明显增加。此外,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缺少父母的情感关怀,缺乏安全感,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人交往,如此一来容易养成孤僻的性格,整个人会处于消极状态,无形中心理压力较大。综上所述,父母拒绝和过度保护甚至父母情感温度都是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
青少年心理压力受到考试焦虑的影响。当前我国大学的主要录取通道是高考,高考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就像是一个“魔咒”,学生一进入高中甚至是初中,都一直处于这个“魔咒”下。但是,倘若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心理压力就会随之而来。首先,新的环境,高中很多学校都实行滚动制,班级和同学时不时发生变化,竞争也更大了,让有些学生感到很不适应。高中阶段不仅功课增加了,难度也有了质的飞跃,很多学生无法适应,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其次,高中老师更加注重方法的传授,因为高中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要求变得更高了,有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如果课堂上无法理解,课后复习起来也会吃力甚至难以消化。如此一来,很多初中期间学习好的同学到高中跟不上节奏。落差使他们难以接受和适应,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应对这些变化,高中生就会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心理压力也就随之而来。[18]目前家长、老师以及学生是非常重视考试成绩的,这就会出现常见的考试焦虑。众所周知,适度的考试焦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但是考试焦虑一旦过度,就会产生一定的危害。因为一旦焦虑过度,会让人情绪焦躁不安,甚至影响生理反应,从而对学生的身心都产生伤害。尤其是成绩达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要求时,也没有进行正确的归因等,学生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考试前就更加紧张了,从而考试焦虑愈发严重。现在只要一考试,很多家庭全家总动员,忙前忙后,防止一切可能干扰孩子发挥的因素。这种情况下,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让孩子觉得只有成绩好了,才能对得起家里人等等,这样使学生非常看重成绩,每天活得很累,一旦心态不稳就容易适得其反。[19]特别是经历了疫情之后,青少年在家学习期间,考试是较少甚至是没有安排的,学生们在长时间的缺乏紧凑的学习强度之后重新回到学校。学校为了检验学生在家学习期间的效果,一般都会安排统一的考试。突然的考试可能会使学生感到焦虑,他们开始担心考试会不尽人意,达不到自己或他人的期望,心理压力增加。综上所述,青少年常见的考试焦虑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压力的因素之一。
调查结果表明,疫情下青少年心理压力的检出率较高,为了更好地调节青少年的情绪,使其正确对待心理压力,帮助青少年更加健康快乐成长,本文有几点小小的建议:
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目前我国许多家庭,父母习惯于把自己年轻时没有实现的梦想寄托到孩子身上,他们将自己的主观想法灌输给孩子,拒绝了解孩子自己的想法,给予孩子过度保护。但是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孩子们已经初步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想要得到父母的认可和尊重,他们渴望一定程度的独立,内心迫切需要父母适当的温暖与支持。所以,家长应该树立合理的教育观和成才观,不能完全以成绩论来评价孩子,充分尊重孩子的合理想法,尤其是在疫情这一重大事件爆发之后,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呵护他们脆弱的心灵,适当给予温暖和支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帮助,如此才能促进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每个青少年都要面对学业、考试的压力,有些人因为压力大而产生自我怀疑,但是有些人在同样的压力下却能保持乐观的心态。这就是自我概念的影响。自我概念良好的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自我概念差的人喜欢自我否定,因为他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遇到挫折经常自责,容易有挫折感,产生压力。[20]青少年不仅要正确认识自己,还要理智地面对考试带来的焦虑,保持乐观的心态。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青少年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遇到压力要懂得排解,要学会向外界寻求帮助,如找老师或者电话咨询、心理援助等;合理宣泄负面情绪,如运动或者找人倾诉等等。
除了家庭和青少年自身,学校对于青少年应对心理压力的帮助也是至关重要的。学校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青少年更加了解自己的身心发展规律,鼓励他们主动寻求帮助。目前大部分学校可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青少年心理方面的知识没有得到普及。学校要重视有关教育,发挥学校资源的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防止悲剧的发生。疫情稳定、学生返校后,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设立心理援助中心。学校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干预,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