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凝视”惯性中的自我膨胀

2021-11-09 05:13王登峰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6期
关键词:视觉文化女性主义

【摘要】本文从艺术史、摄影史中女性的“被观看”角度出发,借以女性主义、约翰·伯格等理论评论,以中国年轻女性“晒萌”的现象为例,阐述了中国年轻女性作为“晒萌照”的主力军与大众摄影文化中女性视角的关系问题。并提出在大众文化中的“晒萌照”虽然以女性自我视角居多,但这只不过是“客体主体化”的一个过程,真正达到目的(或者说满足观看欲望的)仍然是父权机制中的男性。

【关键词】摄影史;“晒萌照”;视觉文化;女性主义

【中图分类号】J4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6-140-03

【本文著录格式】王登峰.“被凝视”惯性中的自我膨胀——女性“晒萌照”在中国语境下的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8(16):140-141,159.

“男性观看女性,女性则以被观看的样子来观看自己。这不仅决定了大部分男女之间的关系,也决定了女人与他们自身之间的关系。存在于女人自身的观察者也是男性:被观察的女性。因此,女性将自己转化成客体——特别是视觉观看之下的客体:一种景观。”

——约翰·伯格(JOHN BERG)

英国评论家约翰·伯格准确的概括出了在视觉文化中女性在观看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极具戏剧性的是,这段短小精练的言论预言式的展现了中国当今流行的普遍现象: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及便于操作的手机摄影上传自拍照,其中的主力军便是年轻女性的“卖萌照”。本文试图利用一系列支离破碎的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建构分析。

最近网络上有这么一则新闻: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自拍”成为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2013年度热词,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自拍照,早在1839年就出现,照片拍摄者是美国摄影师罗伯特·科尼利厄斯(图1)。我们可以看到在摄影技术发明早期,拍摄的器材操作和显影技术还较为繁杂,从事摄影肖像行业的还多为专业摄影师(多为画家改行,在此不多赘述)。同时早期的肖像摄影还是非常偏于仪式化的,也更靠近模仿绘画的方式。这都跟技术受限有着紧密联系,前任定当难以想象时至今日拍照是如此便利并且还能分享图片在虚拟世界中。

真正打破这种跟死亡如此接近的摄影方式是1899年,伊士曼(George East man)将他发明的具有革命性的照相机推出市场,广告口号是“你只管按下快门,其他事情由我们来办。”在如此技术改进的大潮中,让女性有机会成为“业余”摄影师,从摄影史给我们留下的照片看,他们热衷于用照相机记录家庭生活。这个现象必然是与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扮演的形象角色有关的,这种现象在近代以来东西方社会情形是相类似的(图2、3、4)。

在后现代艺术摄影中Sally Mann 所拍摄的自己家庭孩子成长记录系列(图5、 6 、7)是以女性为视角的重要艺术创作及代表。家庭类摄影毫无疑问是“性别化”的。在家庭中女性比男性更主动的进行摄影行为,并且被柯达公司用作长时间的推广广告词。另外,艺术史学家西格涅特(Anne Higonnet)评论道:“母亲现在知道的东西远比过去多。”她认为这是艺术及私人摄影中第一次展露出母亲以母性的视角看待孩子与家务生活。这类图片以自传、“回忆录”以及用各种形式理清过去的自我表达,都成为女性主义研究方法的重点。以成功的摄影艺术家Sally Mann为例进行分析是较为妥当的,作为以女性视角来进行观看的摄影艺术家,是女性主义艺术中绕不过的代表和例子。

反观日常生活中,女性的观看依旧处于被动之中,即女性依旧是男性凝视下的客体,众多的商业广告中出现的女性被男性打量着。女性“被凝视”的传统在西方历史中可在理性主义时期启蒙哲学和笛卡尔哲学体系的二元论与透视主义中找到视觉体系的部分(图8)。在该体系中,观看被认为是一个中心的认知主体,要从一种消极的天性中获取信息,通常的“认知主体”都被塑造为男性,“消极的天性”则是女性。到了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对父权体制提出挑战,对西方艺术如何再现女性进行反思。在父权体系中,总是由男性发出主动的观看,“女性”则是他凝视下的客体。西方女性主义者从这一角度提出“被凝视”的反叛,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受潜移默化影响中的中国女性是如何的呢?

多雷描绘出艺术史上的一个装置,让呈现在观察者面前的世界面貌因其所处的位置不同而有所改变。这种装置和观看方式后来体现在照相机上,这个装置也已经将女性视为男性凝视下的客体。

笔者认为“被凝视”的观看关系在中国惯性式的被扩大化。并且是在女性群体中自我的膨胀化。从多为女性自身的“晒萌照”行为可见一斑。首先如前文所述,仰赖技术革命,女性在只是用镜头记录家庭生活以外,手机摄影的方便性能已经大大满足了女性自拍照的需求,同时手机互联网的发展让年轻女性更偏爱晒一晒自己卖萌的照片。或许我们进行一系列的田野调查统计资料才能用数据更加有说服力的证明年轻女性“晒萌照”的动机。但无大碍的是,我们可以大胆推论大众年轻女性“晒萌”的主要“动机”。

1.自己欣赏后觉得拍的好的图片网上和好友分享一下。

2.用自拍萌照表达一下此时此地的心情并告诸大家。

3.意图非常单纯,就是为了卖萌吸引眼球塑造自己的“景观化”来达到炒作目的(提升点击率就是典型之一)等。

各自原因无法准确一一罗列,但总结其原因无非便是“被凝视”的自我膨胀。或许我们会疑惑,西方所谓女性艺术家以她们视角拍摄作品可视为主动的观看,为何我们主动将镜头对向自己却又是“被凝视”的内心膨胀呢?正如前文所述,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早就被建构成被观看的客体,男性则掌控着这种“凝视”。那么在这一论点的基础上女性将男性的凝视内化、加深,以至于开始审视自身。“晒萌照”特别其中“晒”的行为特别能体现女性自拍萌照的原动力,即一种寻求“被凝视”的潜意识状态。

除了从“晒”这个动词角度来看到女性“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从“萌”这个形容词也可作为女性自我寻求“被凝视”的现象。由于全球化的背景,其实全球年轻人都爱上传自拍照,但一个现象是,东西方的自拍照也是根据自身国家民族的审美情趣而定的。在中国文学名著《红楼梦》中有对林黛玉这样的描述: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中国传统审美价值观在大众审美中毋庸置疑依旧处于支配地位。“萌”总会让人想到纤弱、可爱、长不大等词汇,而为何大众女性鲜有表现个性却“缺乏美感”的照片呢,这正是“晒”片之人希望“被凝视”的目的所在。

“晒萌照”作为中国当今的一个普遍现象,不会从女性“被观看”的角度所提及也是极其正常的,毕竟它构成不了一个社会问题,看与被看必然是作为充分及必要条件所存在的。同时本文在行进的过程当中也在不断地从建构转向解构,即自己思想的博弈过程。最终总结出以下几点通过本文的书写所提出的思想悖论。

1.用视觉文化中的女性“客体化”现象放到大众通俗文化中的这个普遍现象,一定程度上显得牵强附会。

2.全球化所带来的不仅是中国的“萌照”,世界都在“晒萌照”,只是存在审美差异罢了,是否有价值去进行这个文章的书写和这个角度的思考与批判。

3.文中提出女性要主动的观看,拥有自己的视角去观看对女性艺术家、女性作家等是可行的,但普通大众女性未必一定要具备如此素养,毕竟中国的女性主义纵然犀利,但并不咄咄逼人。因为中国的女性主义探讨女性问题,关怀两性和谐发展,并最终关注“人”这一永恒命题,而并不会去刻意追求细微的不构成社会问题的命题。

参考文献:

[1][英]Liz Wells等编著.摄影批判导论[M].傅琨,左洁,译.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12.

[2][美]内奥米·罗森布拉姆著.世界摄影史[M].包甦,田彩霞,吴晓凌译.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2.

[3]荒林.中国女性主义[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王登峰(1989-),男,江西南昌,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摄影与影像艺术研究。

猜你喜欢
视觉文化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图像叙事:MV的视觉文本解读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涂鸦艺术的城市视觉文化表现
城市规划视角下现代化铁路枢纽站的视觉文化传播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