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参与方式研究

2021-11-09 01:53郝文静
公关世界 2021年20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社会

郝文静

摘要: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参与主体不仅有国家、学校、老师还有社会,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的环境;社会可以发挥新媒体的积极宣传引导作用,为大学生树立榜样;社会倡导的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影响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社会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引导大学生以及全社会人民积极行动,一齐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努力。

关键词:社会 生态文明教育 参与方式

一、选题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一直是我们国家关注的重点,优良的环境就是我们美好的家园,近年来,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源转型、气候变化等都处于更加严峻的形势,生态保护以及环境治理也露出隐患,而大学生作为国家的希望,作为国家的新生力量,更应该有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并且更好的付诸实践,那这就要求我们国家和社会把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所以对于社会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参与方式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二、研究现状

现在国内学术界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的成果很多,生态文明发展路径研究、大学生生态文明的课程体系研究、政府在大学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引导方向研究等等,而社会对大学生是一个潜移默化,起着推波助澜但却不可缺少的作用,所以要更加重视社会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

三、参与主体的类型

一个好的生态文明教育可以不仅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将保护生态的意识、价值观用正确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那么,生态文明教育仅仅由老师参与是可以的吗,很明显是不够的,大学生上课时会受老师教育较多,但还会受学校整体的环境氛围,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所以,他们都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参与者。

1.最直接参与者--老师

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榜样,首先应该教授学生有关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老师仅仅将基本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够的,还应该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让他们从思想上认为破坏环境,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可耻的,从思想上认同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并通过實践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所以要注重大学生意识的培养,深刻认识到尊重自然的重要性,并通过实践表现出来,教育的意义才得到体现,生态文明教育才有价值。

2.学校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生态思想的核心,应当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而学校作为大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学校也应该积极倡导,营造一个生态文明的文化氛围。学校生态教育课程的设置、学校广播栏目对于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学校黑板报关于爱护环境爱护生态的传播、学校各处爱护花草不丢垃圾的宣传标语的设置、学校垃圾桶分类回收的装置、学校开展各学院生态文明行动的比赛及辩论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植树等保护生态的志愿服务、增加生态文明课程的考试等等。学校通过一定的举措,使得学校风气以及整个学校的氛围都被积极的生态文明教育影响。积极的校园风气和氛围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境界,将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的喜欢它,并乐意为此付出行动。

3.社会

社会是一个大环境,它承担着公共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积极有益的社会环境促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开展积极的公共服务也会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道德素养。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同时也考验着大学生面对问题的选择和价值导向,所以需要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4.国家

国家和政府面对众多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作出了许多相对应的举措,党的十九大站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对五位一体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国家将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国家鼓励种树、鼓励退耕还林、鼓励学生学习对生态的保护等等,这在一定意义上已经参与到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社会参与研究趋势

在整个大学生生态文明参与主体中,社会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越过国家威慑力量,越过法律的力量,有效的平和稳定生态教育,使生态教育更加具有色彩。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是人和环境形成的关系的总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意识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氛围,古人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周边环境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学校教育的价值导向与社会大环境背道而驰,那么他们不小心就会掉入大染缸,所以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临汾的空气污染十分严重,冬天是看不到蓝天的,被厚厚的雾霾覆盖,影响市容,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是多重的,但却没有看到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经常看到骑电动车隔空吐痰的事情发生,要想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态文明的社会环境,首先应该深入群众,打入基层,加强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对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的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适当的管理,营造一个整洁的社会大家庭;其次,要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活动,使社会都重视起来,做到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最后,发挥社会的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大集体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与氛围,进而为大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周边环境氛围,使他们受优良文明的熏陶与晕染,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2.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可是现代社会由于工业革命的兴盛,生产的社会化使得人们的购物欲望大大增强,出现了奢侈浪费、消费攀比、炫耀性消费,盲目从众,追求名牌,追求奢侈品等等现象,面对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应该倡导绿色消费,我们不仅要学习生态观,而且要带动全社会一起绿色生活,给大学生灌输绿色生活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就培养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的理念与行为习惯,在衣食方面,多吃绿色产品,少吃海鲜的生物,提倡光盘行动,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或餐具,出门自带购物袋,减少难分解的产品的使用,合理消费,不盲目浪费,逐步改变,形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理念,并将其贯彻于弘扬。在住行方面,要以简朴为主,我们要少开汽车,多开能源汽车,或者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空调的次数以及时间,多使用空调扇等替代品,减少氟的排放,多使用清洁能源,深入贯彻并落实生态理念,将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所以,我们也要将绿色发展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做到全民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为我们营造和谐健康的社会氛围,同时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行为和方式,营造了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社会
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综述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