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_刘煜 编辑_姜玉婷 设计_刘仕悦
坚持“五育”并举,建设教育强国。
2019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公布。意见共26条,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等作出部署。其中提到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相关意见。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为了进一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2021年9月30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十四五”教育规划确定了未来5年的总体发展目标、11项重点任务以及25个重点项目,将推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首都教育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十四五”教育规划的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养时代新人: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有效学习;全面推进体教融合工作,将体育与健康纳入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统筹谋划,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具备1项艺术爱好;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在中国近代史中,严复是第一位提出培养德、智、体和谐发展的思想家,王国维则从人的心理结构的完善角度提出纯粹之教育,认为“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美育是也”;“完全之教育,不可不备此三者。”蔡元培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立足于现实社会并超越现实社会。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突破了中国近代社会“中体西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对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超越,以及对西方教育思想的主动汲取,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充分体现社会价值与人的发展价值相统一,追求人的自由、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根据塑造全面人格的要求,蔡元培提出了民国时期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他认为,这五育各有独特的功能,但又是一个统一的和谐整体,不可偏废。
如今随着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家在“十四五”教育规划中提出的五育并举意见更加适应时代发展,从五个方面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可以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地。
毛泽东曾说:“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尤其是德育,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德育教育在学生阶段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所有教育环节中,无论是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还是社会实践教育,都需要有德育贯穿。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培养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还应始终保持诚实、正直、爱国守法、懂文明、讲纪律的态度,逐步形成自主分辨是非的能力。
智育包括:获得知识和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脑力劳动文明,养成一个人在整个一生中对丰富自己的智慧和把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需要。正如朱光潜所说:“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的提升需要通过智育这一重要途径,随着学习和理解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的智慧会逐步增加,学校通过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索科学能力创新思维,奠定扎实的科学基础。除此之外,适当的读书活动,加强教学与社会的联系,会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探索更多事物背后的深意,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保持良好的体魄才能顺利完成学业,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健康观念至关重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健康愈发受到重视,学校也开始布置体教融合工作,进一步加强体育教育,确保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同时在家庭生活中,也应保持均衡的饮食、少吃不健康食品、少熬夜、避免不良嗜好。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与中国家长过度重视学业,青少年肥胖与近视的情况加剧,缺乏运动的孩子越来越多。国家不断将健康体育提上日程,目的就是为了改善青少年不良体态,让他们自觉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会受益终生。
为了让孩子们在学校吃上健康又营养的餐食,财政部会同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通知》,为学生提供高膳食学校餐,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较早给美育下定义的是蔡元培先生,他在《教育大辞书》的美育条目中说:“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个定义概括了美育与美学与教育的关系。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不光是对于艺术作品具有认可和欣赏的能力,还包括感受大自然之美,对社会之美的正确观点和感受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美。艺术不单纯的只是一个爱好,也可以更好的与生活结合,拥有可以欣赏一切美的事物的能力,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从学生时代开始发现美,顺应时代潮流,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基本具备一项艺术爱好,为未来从事更深层艺术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十四五”教育规划中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规定了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要开设不少于16学时的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普通高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们在参加劳动教育中一方面可以与外界社会有所接触,亲手去丈量这个世界;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爱上劳动,感受到劳动在人生中的价值。并尊重劳动本身,尊重万千劳动工作者,不浪费粮食,形成节俭的品质。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也可以培养自身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对于生活中获得的一切怀有感恩之心,间接促进学习能力。
从“五育”观念提出至今,随着教育家们的不断推进,“五育”观念已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育政策。“五育”之间并非单一割裂,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形成完整的素质教育闭环。正如北宋教育学家张载所说,读书的真正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教育使一个国家民族文明得以传承,使社会进步。接受教育不单单只是学知识,更能提高个人修养,认知自己,改变社会,让我们拥有更开阔的眼界去创造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