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松
摘 要:目的 研究超声诊断在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診断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宁津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接收的100例诊断为ICC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均给予超声检查和增强CT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结合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理诊断符合率和ICC检出率。结果 100例患者手术中共发现130个病灶,增强CT检查发现有124个病灶,漏诊6个,增强CT检出率为95.3%,超声检查结果发现119个病灶,漏诊11个,超声检出率为91.5%,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诊断符合率方面,增强CT相对于超声来说优势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中及时发现ICC并进行诊断对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运用超声诊断的方式具有与增强CT相同的较高检出率、病灶位置判断准确,在ICC的初步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ICC;超声诊断;检出率;诊断准确率;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2-0178-02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又名周围型胆管细胞癌,属于原发性肝癌的一种,但比较少见,其发病来源为末梢胆管和二级胆管[1]。近年来,随着肝硬化等疾病的发病率上升,ICC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2]。此疾病在发病早期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无法及时发现,从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3]。因此,有效的早期检查和诊断对于ICC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析ICC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中超声诊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宁津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ICC诊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00例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为35~76岁,平均年龄为(55.30±9.60)岁。临床症状:12例体检发现甲胎蛋白(alpha-fetal protein,AFP)升高,15例常规体检中发现有肝脏占位,73例为右上腹疼痛。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的性质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此次研究经过宁津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学检查为ICC病症;②无超声禁忌证;③能够配合研究全过程。
排除标准:①受过化疗治疗的患者;②转移性肝癌的患者;③伴有血液疾病患者;④无法配合检查患者。
1.3 方法
100例患者均给予超声检查和增强CT检查。①超声检查。使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生产的LOGIQE9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将探头频率设置为2~5 MHz。叮嘱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前一定要空腹。患者平躺于操作台上,使用超声仪对肝脏各个切面进行扫描检查,观察有无占位性病灶存在,并对病灶位置、数量、大小和形态、进行观察,确定肝内有无胆管扩张和结石合并以及有无管腔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存在。分别使用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对病灶区域及其周边的血供情况及病灶内的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进行观察和测量。②增强CT检查。分别于使用静脉团注法注射100 mL碘海醇增强剂(层厚为8 mm)后的动脉期(20 s),门静脉期(60 s),延迟期(2~6 min),使用Light.speed16层螺旋扫描CT(GE公司生产)实施动态进行全肝增强CT扫描。扫描方式为连续螺旋扫描。
1.4 观察指标
对100例患者的超声检查和增强CT检查结果包括病灶检出数量、检出率、病灶回声性质、病灶形态、分布状况以及病理诊断符合率进行观察记录,并做分析比较。超声诊断标准[4]: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的低回声不均质肿块,病灶内多能测及高阻动脉血流。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借助SPSS 24.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疾病检出率和病理符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和增强CT的病灶检出率对比
100例患者病理活检结果共130个病灶,增强CT检查发现有124个病灶,漏诊6个,增强CT检出率为95.38%,超声检查结果发现119个病灶,漏诊11个,超声检出率为91.54%,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6个超声漏诊的病灶直径最大不超过1 cm,119个超声检查发现的病灶中,有52个位于左肝,67个位于右肝,手术结果证实超声定位的准确率达100%。超声显示119个发现的病灶中有38个高回声(占比31.93%),69个低回声(占比57.98%),5个等回声(占4.20%),囊性病灶伴有分隔7个(占比5.88%);其中有45个病灶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占比37.82%);有74个病灶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占比62.18%);伴肝内胆管扩张者14个(占比11.76%),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者有16个(占比13.45%)。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发现病灶区域及周边有点条状血流信号出现,共探测到动脉血流信号35个(占比29.41%),RI指数(动脉血流阻力)>0.6的有60个(占比50.42%),<0.6的有59个(占比49.58%),有85个病灶区域周边没有探测到血流信号(占比71.43%)。见表1。
2.2 超声与增强CT对ICC诊断准确率比较
与病理檢查结果进行对比,100例ICC患者的超声检查35例符合病理诊断标准提示可能为ICC,65例超声检查提示为肝脏占位性病变,病理诊断符合率为35.00%;增强CT检测结果有62例可能为ICC,38例提示为肝脏恶性肿瘤,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2.00%。增强CT在病理诊断符合率与超声诊断相比具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由于ICC患者临床症状不太明显,并且常常伴有其他疾病发生,其症状容易被其他疾病的症状所掩盖,以致于在早期无法对其进行准确的判断,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的发生,从而延误治疗时机,当发现该疾病时病情已经变得复杂,治疗难度加大,不利于患者的恢复[5]。因此,ICC早期加强筛查和确诊对早期诊治和预后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6]。在肝脏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中超声检查最常用。由于肿瘤一般为弥漫性生长,对周边的结缔组织造成侵犯,在超声图像上界限不太清晰,而且胆管细胞癌肿瘤内纤维结缔组织丰富但血供缺乏,血管分布少,因此超声图像血流信号显示不明显,而且当病灶较小时容易发生漏诊。
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者手术中共发现130个病灶,增强CT检查发现有124个病灶,漏诊6个,增强CT检出率为95.38%,超声检查结果发现119个病灶,漏诊11个,超声检出率为91.54%,两种检查方式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漏诊的6个病灶中最大直径均不超过1 cm。对这一观点进行了充分的说明。本研究中超声定位准确率达100%,说明在病灶的定位准确率方面超声检查优势较为明显,而增强CT在病灶内部的血管分布情况的检测中效果较为显著,对肿瘤的病理性质诊断准确率更高。朱文晖[7]通过选择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病例,二维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梗阻部位及病因诊断正确者23例(占82.1%),结果与本文结果基本相同。
综上,对于ICC早期诊断来说,超声诊断方式因为操作方便,安全性高,价格实惠,且可以反复多次进行操作,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式相比较为容易被患者接受,且其病灶的检出率与增强CT效果较为接近,几乎无辐射无创,运用范围更为广泛,值得在病灶的初步诊断中加以应用。但超声的诊断符合率较低,临床中需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刘东惠.4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8,028(17):274-275.
[2]曾燕辉,帅国强.CT、MRI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2):122-124.
[3]许汝娟,武彦芳,任冬弓.CT增强扫描与MRCP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应用对比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9):80-82.
[4]张晖,毛枫,丁红,等.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2007,14(6):871-873.
[5]李学刚.探究CT,MRI技术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联合应用[J].健康大视野,2019,27(17):62,61.
[6]汪林,叶显俊,李红苗,等.超声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26-28.
[7]朱文晖,李瑞珍,刘力.超声检查在肝内胆管癌诊断中的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0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