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龙军
摘 要:目的 研究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灸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吞咽功能(Burke)评分。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urke评分均更低,FM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的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关键词:针灸推拿;康复训练;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中图分类号:R2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2-0011-02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中缺血性脑梗死占比高达87%,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具有起病较急、病情严重及进展迅速等特点,致残致死率极高[1]。报道显示,脑梗死患者1年内病死率高达10%,而致残率达到20%~25%[2]。脑梗死一旦发生,患者可出现吞咽困难、眩晕及耳鸣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偏瘫、失语等,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中医学中,脑梗死被称之为脑中风,认为病因在于经络阻滞,进而引起偏瘫失语、神智障碍等。研究发现,多种疾病如心律失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风湿性心脏病,均可能诱发脑梗死。对于脑梗死偏瘫恢复患者来说,仅依靠药物治疗,无法取得良好效果,临床多采取联合康复训练方法,但仍然无法改善患者偏瘫症状。近年研究发现,中医学外治法如针灸、推拿等,对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及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3]。本次选取84例患者,研究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应用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的治疗效果,现报道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组,各42例。入组病例中,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3.78±2.14)岁;病程8 d~3个月,平均(1.95±0.11)个月;左侧偏瘫21例,右侧偏瘫21例。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53.69±2.32)岁;病程10 d~3个月,平均(1.87±0.26)个月;左侧偏瘫22例,右侧偏瘫20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获平邑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員会审批,且患者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4]中诊断标准;②初次发病;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④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疾病;②中途退出;③合并恶性肿瘤;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⑤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⑥合并交流、意识障碍;⑦有脑卒中病史;⑧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⑨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⑩3个月内有头部外伤史。
1.3 方法
对照组行康复训练,指导患者采取健侧卧位,辅助患者翻身、拍背等,时间为5 min/次,2次/d;若患者卧床休息,帮助其进行肢体被动训练,告知患者活动部位、方向等,并缓慢进行,包括床上移动、坐起、伸展运动、四肢联动肌力恢复训练等;后协助患者进行站立、坐位及转移动训练,鼓励患者进行自主训练,并指导患者进食、洗漱、穿衣及步行等,以不出现疼痛、疲劳为宜;待患者病情改善,指导其开展独立行走、上下楼梯等训练,30 min/次,2次/d。连续治疗2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针灸推拿治疗,具体为:①针灸疗法:针对下肢瘫痪患者,选取委中、足三里、飞扬、太冲、血海、风市、三阴交穴;针对上肢瘫痪患者,选取内关、极泉、尺泽、手三里、曲池、肩髃、臂臑穴;针对口角歪斜、口齿不清患者,选取廉泉、风池穴;针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选取人中、风池、完骨、通里穴。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后,将毫针快速刺入,以提插捻转结合泄法进行针灸,每个穴位都要产生酸麻涨得气感觉,1次/d。②推拿疗法:以患者不同症状辩证病位,选取腧穴,按经络逆方向进行推拿;上肢:先推拿患者肩关节前后侧,后移动至上肢外侧,行2~3遍 法;后按揉上肢臂臑、曲池、手三里及肩髃穴等,再轻轻摆动患者腕关节、肩关节及肘关节,后对整个上肢进行拿捏、抖、搓,并捻五指。下肢:先按揉患者前侧、内侧及外侧,往返2~3遍,后对髀关、梁丘、三阴交、伏兔、血海、解溪及膝眼穴等进行按揉,轻轻摆动髋关节、踝关节及膝关节,后拿捏、搓、揉患者小腿、大腿肌肉,后捻五趾。以上推拿手法15 min/次,1次/d,推拿后采用红外线照射15 min。连续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治疗后1个月以患者肢体瘫痪程度为依据,评估患者临床疗效。肢体瘫痪程度减轻>90%为治愈;肢体瘫痪程度减轻60%~90%为显效;肢体瘫痪程度减轻20%~59%为有效;肢体瘫痪程度减轻<20%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以NIHSS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0~42分,评分高低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正比。
运动功能: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以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估患者运动功能,分值0~100分,评分高低与运动功能成正比。
吞咽功能: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以Burke吞咽障碍量表(Burke)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分值0~10分,评分高低与吞咽功能成反比。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经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95.24%)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各项评分对比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FMA评分及Burk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及Burke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FMA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Burke评分均更低,FMA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病因复杂,多数研究认为与血流动力学、血管等异常导致脑动脉狭窄、堵塞等有关,以年龄>50岁者最为常见[4]。临床多采用药物方案治疗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虽然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无法改善患者运动、吞咽功能。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疗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的方案,极为重要。
在中医学领域中,脑梗死偏瘫被归纳于“中风”“偏废”及“经络病”等范畴,认为病机在于痰浊血淤、经脉闭阻等,治疗应以醒脑开窍、温经通络、舒筋活络等为关键,多用外治法如针灸、推拿等治疗。本研究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治疗后NIHSS評分及Burke评分均更低,FMA评分更高,提示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可有效增强疗效,促进患者吞咽功能、运动功能改善,并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析原因,针灸是中医常用的康复技术之一,通过不同病症选取不同穴位进行针刺,可达到刺激机体的作用,以缓解患者肌肉紧张情况,改善患者麻木、瘫痪及疼痛等症状。同时,针灸得气手法可对神经-体液产生调节作用,以改善脑部供血、供氧,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此外,针灸得气手法可修复受损神经,以修复患者残肢功能;推拿可通过对肢体进行按摩,以达到加快肢体经络疏通的目的,降低患者肌张力,以缓解肌肉痉挛,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与针灸、康复训练配合治疗,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并改善患者吞咽功能[5]。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偏瘫恢复期患者,可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减轻患者神经缺损程度。
参考文献
[1]李伟利,刘富林,邓娟,等.针灸推拿联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3(2):30-32.
[2]张晋岳,张潇岩,周丽华,等.针灸推拿联合中药化瘀解治疗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0,35(7):965-967.
[3]吴显丹,杨显娟.温针灸疗法联合推拿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病人脑神经递质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9):3025-3028.
[4]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专业委员会.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试行)[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0):948-949.
[5]邓德宏,张春文.观察中药泡洗、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塞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J].系统医学,2019,4(6):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