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 要: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心血管介入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薛城区人民医院介入室接受介入治疗的80例冠心病患者,应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一般照护,干预组实施一般照护,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个性化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个性化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个性化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个性化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对术后的恢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心血管介入术;情绪;生活质量;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2-0070-02
心血管介入导管室为专门接收需要行心血管介入手术患者的科室,心血管介入术虽为微创操作,具有高效、快速、安全等优点,但很难避免突发意外事件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轻者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重者可致患者死亡[1]。以往的护理模式其护理措施不具针对性,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而个性化的护理从患者自身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采取针对性护理,可达到预期效果。此研究将个性化护理应用到冠心病心血管介入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本次研究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在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接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80例患者为观察目标,应用抽签法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53~76岁,平均年龄为(63.41±2.33)岁。干预组,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为52~75岁,平均年龄为(62.76±2.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参加此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认知功能正常;②符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WS 319-2010)》中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2]。
排除标准:①伴有较重肝、肾、脑器质性病变;②拒绝参与此次研究;③伴有其他危重病。
1.3 方法
常规组给予一般护理包括入院24 h内给予环境介绍、做好安全管理,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告知有关检查的特殊要求,注意观察病情动态变化,指导饮食,以保持大便畅通,同时监测用药后反应等。
干预组给予一般护理,同时实施个性化护理。①健康教育:入院当天耐心给患者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誘发因素、治疗及操作要点、步骤、时间、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所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用法、用量、时间及副作用,发生不良反应时采取积极应对的措施,使患者充分认识坚持服药及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并告诉患者多吃蔬菜、水果,避免用力排便;选用软毛牙刷刷牙等。根据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接受能力实施个性化宣教,如可把相关知识、操作流程编制成图文式视听教材,配以解说词,由责任护士拷贝到平板电脑播放或者让患者及家属关注微信公众号进行视听20~30 min/次,音量控制在50~60分贝。术前1 d告知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并分享成功案例。根据患者心功能分级,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当地活动,逐步过渡到下床活动。②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交接班制度及查对制度,工作中做到三查九对,不存侥幸心理,加强夜班、中午班等特殊时间段的安全管理。③心理护理:细心观察并了解每位患者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对患者的不良心理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鼓励患者说出内心的顾虑与不安,并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性格特点、家庭环境因素等,针对性进行开导。积极鼓励患者适时进行情绪发泄,以释放压力,缓解内心的不安。必要时启动其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以获得更多的关爱与支持。还可以通过深呼吸、听舒缓的音乐、引导设想美丽的场景、放空思想等进行放松训练,以达到舒缓心情的目的。④严密监护:严格监测血压与心率,备好各种抢救药物和器材,如遇突发情况,随时准备抢救。术前转运途中与患者进行积极有效地沟通,术中做好体位、体温的护理,严格控制血压,术后转运途中,保持各种管路的畅通。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判断有无疼痛,如有疼痛迅速处理。对于行桡动脉穿刺的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深呼吸、与患者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对于病情较重,长期卧床的患者,鼓励其翻身、咳嗽,以促进痰液排出,并提前进行床上排尿训练,防止坠积性肺炎及尿潴留的发生。
1.4 观察指标
心理状态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SAS共计80分,主要包括20个子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以50分为标准分界值,SAS标准分<50分为无焦虑,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3]。SDS共计80分,由20个项目问题组成,以50分为标准分界值,SDS标准分<50分为无抑郁,50~59分为轻度抑郁,60~69分为中度抑郁,70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分值越高,说明抑郁越严重[3]。
生活质量评分:通过生活质量指数评分量表[4]进行评定,内容主要包括家庭支持、活动能力、日常生活、生活感受和健康感受,各项指标总分均为10分,分值相加为生活质量评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护理满意度:采用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分,满分100分,满意为85~100分,一般满意为84~60分,不满意为60分以下。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18.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 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SAS和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SAS和SDS分值均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心血管介入术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措施,虽其创伤小,但患者因病情重,围术期常会产生焦虑、抑郁、失眠等不良心理,且术中易出现如心梗、心脏骤停等严重突发事件,从而使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严重影响疾病康复[5]。个性化护理是医护人员从科研理论和患者的真实病情出发,给予患者有计划、有目的护理干预,以达到临床与护理预期效果[6]。
此次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通过耐心地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通过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和心理状态、实施预见性护理及分享成功案例,消除了患者的顾虑及不良情绪;通过舒心护理,增強了患者机体抵抗力,使患者浑身充满力量,信心倍增、轻松接受介入手术与相应护理。通过听音乐、深呼吸等疼痛护理使患者肌肉及身心得到放松,减少了血管痉挛,保证穿刺的有效性、准确性,减少了心脏骤停、心绞痛等意外情况的发生。通过情绪的发泄,消除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了治疗信心。通过鼓励翻身、咳嗽,促进痰液排出,提前进行床上排尿训练,减少了坠积性肺炎及尿潴留的发生,全面提高了心血管介入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总之,个性化护理从患者独特的内心、情感需求出发,从细节入手,应用在心血管介入术患者中,疏导了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了治疗信心,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及满意度,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晓焱,贾璟楠,曹艳茹,等. 护理风险管理结合个性化护理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2):22-24.
[2]孙红梅,赵莉,李飞,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肺运动试验指标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2):39-41.
[3]鲁齐林,竺义亮,李绪贵,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手术术前不良心理状态调查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4):1740-1742.
[4]丁锦霞,徐学云,陶光州,等.医护一体化护理对食管癌放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19:1882-1884.
[5]周春霞,孙平,谷亚楠,等.放松训练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心理应激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1):6232-6233.
[6]王莉,马荣伟.个性化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7,31(9):1143-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