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冷冻蛋糕越来越受到欢迎,它既能延长蛋糕的保鲜时间,又能满足消费者便捷携带、即食等需求。然而在冷冻、冷藏的过程中,蛋糕热力学、流变性等特征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烘焙效果,导致烘焙后的蛋糕不够松软,且比容不达标。基于此,相关企业要探索改善冷冻蛋糕品质的方法。
研究得出,适量添加羧甲基纤维素能明显降低面包硬度。本文以实验分析的方式,阐述了羧甲基纤维素对冷冻蛋糕体系热力学与烘焙特性的影响,基于实验结果总结亲水胶体的改善方法。
一、羧甲基纤维素概述
羧甲基纤维素简称CMC,由纤维素经羧甲基化得来,其外观呈白色、微黄色,形状为固体或粉末。CMC是纤维素醚类的一部分,属于亲水胶体,具有无污染、胶体保护、增稠、可降解等优点,当前在医药行业、食品行业、建筑行业有广泛应用。由于CMC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较特殊,所以操作人员要掌握溶解技巧,并在储存运输中注意相关事项,如防火、防潮,避免温度过高、压力过大,否则会影响CMC的质量。
冷冻蛋糕的体系热力学特征、流变学特征、烘焙特征包括冰晶熔化焓、面糊黏度、面糊比重、面糊气泡尺寸及位置、蛋糕比容、蛋糕硬度。要想优化冷冻蛋糕质量,達到味美、形佳、口感良好等效果,要科学设置冷冻、冷藏条件,使上述特征的表现与预期要求相符。其中,刘彦等学者(2013年)研究阿拉伯胶和羧甲基纤维素影响荞麦面团发酵流变学特性、烘焙特性的具体表现,研究得出阿拉伯胶和羧甲基纤维素能够明显降低面包硬度,显著优化荞麦面包气孔数量、尺寸,以及稠密度。
二、羧甲基纤维素改善冷冻蛋糕
体系热力学与烘焙特性的实验分析
1.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1)材料。高筋粉、干酵母、羧甲基纤维素(耐酸型),分别来自中粮面业鹏泰有限公司、广东梅山马利酵母企业、北京矿冶研究院。食品级白砂糖、起酥油、精盐等。
(2)仪器设备。搅拌机、显微镜、黏度仪、质构仪、差示扫描量热仪,除显微镜外,其余仪器设备型号分别为SM-25、DV-II+、TA-XTai、Pyris 1。上述机械设备主要产自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仪器设备品质上乘。
2.实验方法。利用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制作蛋糕,在此期间要明确配方信息,并按照步骤进行制作,为冷冻、解冻以及相关特性研究做准备。正常来说,先单独准备空白样品,即不添加羧甲基纤维素的样品。实验样品配方信息为:以高筋粉总质量80g为基准,高筋粉质量分数65%、酵母添加质量分数为1.4%、糖和起酥油添加质量分数均为5%。制作步骤如下:搅拌机内分批次加入原料,搅拌成面糊;接下来在模具中多次少量放入面糊,适宜量为25g;将烤箱设置成上下火155℃,加热时间为25min。待基础工艺操作结束后,将其从烤箱中拿出、静置。在这一过程中,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Pyris 1)动态监测温度变化,直到实际温度回落到常温。之后用保鲜膜覆盖模具中的面糊,在零下35℃的环境中速冻,一般速冻时间120min后,温度能够降低到零下20℃。达到冷冻标准后,将面糊等分成三份,对其进行冻融循环,为羧甲基纤维素在不同冷冻、冷藏条件下的蛋糕特性分析做准备。考虑到面糊均匀度,需要在解冻环节严控温度与时间,一般而言,11℃、5h为最佳解冻条件。最后包装、成品。
3.相关特征研究要求。为探究冷冻蛋糕体系热力学特征——冰晶熔化焓的变化,将单份面糊冷藏,每分钟零下5℃的标准降温,温度降到零下30℃后,静置约3min,之后以零上5℃的标准升温,温度升高到10℃。此外,羧甲基纤维素添加量逐渐增多,也会影响冰晶熔化焓的大小。研究冷冻蛋糕流变学特征——面糊黏度、面糊比重、面糊气泡尺寸及位置时,在温湿条件中利用相关仪器测定面糊黏度、面糊比重两项指标,之后用显微镜观察面糊气泡情况。研究冷冻蛋糕烘焙特征——蛋糕比容、蛋糕硬度时,将模具中面糊常温冷却60min,测定面糊体积与重量比值,借助TA-XTai型质构仪测定硬度,其中,根据GB500913-1985来测定面包水分。
4.数据处理。取数据测量的平均值,并使用EXCEL软件统计分析。
5.实验结果及分析。(1)热力学特性的实验结果及分析。冷藏条件改变,即冷藏时间增多、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则冰晶熔化焓明显增大。微观记录冰晶增量、分布,发现很多冰晶停留在气孔内,进而影响气泡结构。在解冻环节,一些气体消散。空白样品中从无到有添加羧甲基纤维素,冷藏三次后,冰晶熔化焓由一次冷藏(空白样)的14.23J/g,增加到二次冷藏(羧甲基纤维素用量1.5%)的16.32J/g,再次增加到三次冷藏(羧甲基纤维素用量2.8%)的16.35J/g。对比可知,一次冷藏到二次冷藏的冰晶熔化焓增加量最多,为2.09J/g,说明冷藏条件不变,羧甲基纤维素用量1.5%较适宜,使冰晶熔化焓 最大。
(2)流变学特性的实验结果及分析。①面糊黏度。黏度对面糊气体量、气体扩充速度有关键性影响,最终直接作用于蛋糕质量。冷藏条件下,空白样品的面糊黏度相应下降,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黏度下降速度加快。冷藏时间同为3d,当加入1.5%羧甲基纤维素后,面糊黏度逐渐增强,黏度值约12000cP;加入2.8%羧甲基纤维素后,面糊黏度再次增强,黏度值约16500cP。冻融循环一次后,空白样品面糊黏度值约8000cP,加入1.5%羧甲基纤维素的面糊黏度约12500cP;加入2.8%羧甲基纤维素后,面糊黏度再次增强,黏度值约17500cP。冻融循环2-3次后,2.8%羧甲基纤维素明显减缓面糊黏度减小幅度。从数据显示中可以看出,羧甲基纤维素增量,能够提高面糊黏度。②面糊比重。冻藏时间、冻融循环次数同步增加,则面糊比重快速提升,意味着羧甲基纤维素加量,面糊比重增速较快。冻藏时间1-3周,冻融循环次数1-3次,含有羧甲基纤维素的面糊比重小于空白样品的面糊比重。冻藏时间由一周增加到三周,空白面糊比重在0.28-0.46g/mL之间,含有1.5%的羧甲基纤维素的面糊比重在0.28-0.37g/mL之间,含有2.8%的羧甲基纤维素的面糊比重在0.33-0.44g/mL之间。之所以添加羧甲基纤维素后面糊比重增幅缓慢,且小于空白面糊比重,主要是空气量较少、气体扩散空间局限、气体过多释放。③面糊气泡尺寸及位置。面糊气泡数量、尺寸对蛋糕质构影响较大,冻藏时间延长,气泡体积变大,且分布均匀性变差。当羧甲基纤维素由1.5%加量到2.8%,则面糊气泡尺寸、位置变化相对较小,且优于空白面糊的气泡尺寸与分布。当增量不变,冻藏时间增多,羧甲基纤维素的作用效果不够明显,因为显微镜下的气泡体积变大、气泡位置不够均匀,最终结果明显逊色于白色面糊的气泡表现。经细致观察可知,羧甲基纤维素冻藏十天、冻融循环两次,则面糊气泡尺寸与位置均符合标准蛋糕的制作要求,羧甲基纤维素适宜用量为1.5%。
综上所述,羧甲基纤维素用于食品领域,能够凭借亲水胶体的优势提升食品质量、延长存储时间。在冷冻蛋糕制作中适量添加羧甲基纤维素,能够显著改善其体系热力学、流变学特性、烘焙特性,保证蛋糕形状,并且蛋糕质构良好。
作者简介:董丽辉(1984-),女,汉族,黑龙江人,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冷冻饮品和烘焙产品技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