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桔全爪螨的田间防效试验

2021-11-08 08:20周贤文付世军方云洪魏志堂丁莉莉于士将
中国南方果树 2021年5期
关键词:巴氏螨虫柑桔

王 莉,周贤文,付世军,方云洪,魏志堂,潘 琦,丁莉莉,于士将,冉 春

(1 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重庆,400712;2 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重庆,405499)

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citri(McGregor)是一种世界性的柑桔害螨,广泛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等柑桔产区,被认为是最具有破坏性的三大害螨(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柑桔全爪螨,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ulmi)之一[1]。柑桔全爪螨主要通过吸食柑桔叶片、嫩梢、花蕾与果实汁液,破坏植株及果实营养[2],导致果树落叶、枯梢、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了柑桔品质和产量。目前,其防治仍依赖于化学防治方法。然而,由于其发育历期短、繁殖力强、世代多等特点,使其抗药性的产生极为迅速[3]。在我国大部分柑桔产区,柑桔全爪螨已对大多数杀螨(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且抗性水平呈上升趋势[4]。因此,生产中施用化学杀螨剂进行防治的难度增大,药剂成本增高,且因农药残留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风险增高。近年来,随着消费者更加关注农药残留问题,追求更为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使得生产中的害螨绿色防控需求更为迫切。

生物防治作为综合防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已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5]。捕食螨作为世界上重要的商品化生产的天敌之一,因种类多、分布广、发育历期短、繁殖能力强等优点,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生物防治因子[6-7]。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barkeri(曾用名巴氏钝绥螨Amblyseiusbarkeri),隶属于蜱螨亚纲Acari,寄螨目Paratiformes,革螨亚目Gamasida,植绥螨科Phytoseiidae。目前,巴氏新小绥螨是国内生产量最大的本土捕食螨种群[6],该螨体型小、适应力强、易繁殖,被广泛应用于小型吸汁类昆虫(螨)的防治。魏洁贤等[8]用巴氏新小绥螨在川渝地区有效地控制了柑桔全爪螨种群,持效期长达120 d。李锋等[9]在宁夏苹果园释放巴氏新小绥螨控制苹果全爪螨,投放后15、30、45 d的防效均达到85%以上。胡黎华等[10]应用巴氏新小绥螨捕食温室大棚草莓上的二斑叶螨,效果良好。此外,巴氏新小绥螨还可有效防治蓟马[11-12]、植物线虫[13]、粉虱[14]等有害生物。

在利用捕食螨进行生物防治时,释放时机、密度及方法仍是制约捕食螨田间大面积应用的关键因素。笔者对柑桔园中捕食螨不同释放数量、施挂方法进行探究,旨在为巴氏新小绥螨的田间大面积应用提供释放技术,更有效地实施“以螨治满”防治策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石沱镇千秋村,试验品种为W·默科特,树龄6~7年,株行距2.5 m×3 m,平均株高2.05 m,冠幅1.93 m。试验地为山丘等高台地,光照条件好,长势均匀,肥水管理水平一致,植株生长旺盛、枝叶茂密,田间有藿香蓟、小飞蓬等杂草。该果园在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前15 d及释放后均未施药。根据捕食螨种群“自维持”系统概念,采用接种式施挂法[15]在2019年3月20日16:00释放巴氏新小绥螨,此期柑桔全爪螨卵、幼若螨和成螨均存在。

1.2 试验材料

防治对象:田间自然发生的柑桔全爪螨。捕食性天敌:巴氏新小绥螨,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提供;于温度为(25±1) ℃,相对湿度为80%±5%,光周期为L∶D=14∶10的人工气候培养箱中饲养,经包装,每袋巴氏新小绥螨含量≥1 000头,螨态多数为成螨,少数为幼若螨及卵。主要工具:手动打钉枪、剪刀、细铁丝、图钉、计时器、体视显微镜AZ680(重庆市奥特光学仪器公司)、光照恒温培养箱I-30BLL(Percival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不同释放量防治效果比较 分别选择柑桔全爪螨为害程度不同的3个果园作为试验区。试验区Ⅰ:柑桔全爪螨为害程度较低,每片叶的害螨数量为1~3头;试验区Ⅱ:柑桔全爪螨为害程度中等,每片叶的害螨数量为4~8头;试验区Ⅲ:柑桔全爪螨为害程度严重,每片叶的害螨数量为9~15头。每个试验区设4个处理:每株树挂袋释放巴氏新小绥螨数量分别为1 000、2 000、3 000头,空白对照(不释放巴氏新小绥螨)。每个试验区各处理重复4次,每个重复4株,随机区组排列,采用打钉枪的挂施方式。

各处理每重复(小区)选2株树,每株树在树冠东、南、西、北、中各标记一个有螨的当年生春梢,分别于释放前(3月19日)和释放后7、14、21、28、38和48 d进行虫口调查。每次选各标记枝上2~3片叶对活动螨数进行调查,每小区2株树共调查25叶。统计各处理虫口总数,计算单个叶片上的柑桔全爪螨头数,分析柑桔全爪螨种群消长变化,计算各时期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虫口减退率(%)=[(投放前虫口数-投放后虫口数)/投放前虫口数]×100。校正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1.3.2 不同施挂方法操作效率比较 由于不同地区果农对捕食螨产品施挂的操作方法及工作效率不同,为探究何种施挂方式最为高效,选择3种最为常见的施挂方式进行比较,分别为图钉施挂、手持式打钉枪施挂和细铁丝捆绑施挂(即3个处理,如图1所示)。试验选同一试验地,由同一操作人员挂放捕食螨包装袋,每株1袋。挂放时,沿着盛装捕食螨袋子上部的虚线剪开一个小口,记录1分钟挂袋数量,每个处理重复10次。

图1 田间不同方法施挂捕食螨示意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 2007进行整理,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释放量的效果

2.1.1 柑桔全爪螨种群数量消长变化 在试验I区果园,柑桔全爪螨成螨数量较低,多以肉眼不可见的卵及幼螨形式存在。未施挂捕食螨的果树(对照/CK),由于生长环境适宜,捕食性天敌较少,柑桔全爪螨种群在第0~20天持续上升,最高峰时段平均每片叶有5.93头螨;在第28~48天,由于受雨水冲刷影响,种群数量开始回落,度过害螨暴发期。施挂捕食螨的果树,由于受到天敌捕食,柑桔全爪螨种群得到较好的控制,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在第7天每片叶平均有2头左右害螨,在第48天左右每片叶害螨数量趋近于0。相比于其他两个处理小区,每株施放3 000头捕食螨的小区前期的害螨种群密度较大,但在第21天后变得更低。

在试验II区果园,害螨种群消长规律同I区大致相同。对照的害螨暴发期相对于I区更早,在第14天达到密度最大值,平均每片叶有11.91头害螨。在施挂捕食螨的处理中,害螨种群数量并未增长,第28天后得到有效控制,在第48天左右每片叶害螨数量也趋近于0。由于害螨初始种群密度较I区高,捕食螨见效较为缓慢。

在试验III区果园,对照组害螨种群在试验开始前已经暴发,在试验第14天到达最高峰,平均每片叶有14.59头害螨;在第14~28天,由于雨水冲刷,对照组害螨种群数量虽有所下降,但相比于I、II区,害螨数量仍较多,为下一轮种群暴发埋下隐患。在施挂捕食螨的处理中,每株释放1 000头巴氏新小绥螨,在7 d内防控害螨效果不佳,种群下降较每株释放2 000~3 000头巴氏新小绥螨的缓慢;在第48天施挂捕食螨果树的害螨数并未降至0。

注:I区:每片叶害螨数量为1~3头;II区:每片叶害螨数量为4~8头;III区:每片叶害螨数量为9~15头。图2 果园释放捕食螨后柑桔全爪螨种群数量消长曲线

2.1.2 柑桔全爪螨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 在成螨数量较少(1~3头/叶)的试验I区,释放巴氏新小绥螨(1 000~3 000头/株)7 d害螨虫口减退率均在20%以上、校正防效在55%以上,14~38 d的校正防效均在72%以上,48 d校正防效达到88%以上,同一时期3组处理间的校正防效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这表明在柑桔全爪螨种群密度较低的果园施挂1 000~3 000头/株的巴氏新小绥螨,巴氏新小绥螨逐步在果园内建立种群系统,防治柑桔全爪螨的持效期较长。

表1 试验I区果园施挂不同数量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桔全爪螨的防效 %

在害螨初始种群密度稍高(4~8头/叶)的试验II区,施挂巴氏新小绥螨7 d,1 000头/株处理的害螨虫口减退率只有3.94%,校正防效(26.30%)显著(p<0.05)低于3 000头/株处理(35.38%)。在施挂后14~48 d,3个释放处理的校正防效逐渐提高,且同一时期未表现出显著差异(见表2)。施挂28 d内,各释放处理的防效低于试验I区;施挂38~48 d,各处理的防效与试验I区相当。

表2 试验II区果园施挂不同数量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桔全爪螨的防效 %

在害螨种群暴发(9~15头/叶)的试验III区,施挂巴氏新小绥螨7 d,3个释放处理的校正防效均在20%以下,且1 000头/株处理显著(p<0.05)低于另外两个处理;在施挂后14~21 d,2 000头/株处理的校正防效高于50%,显著(p<0.05)高于1 000头/株处理;在施挂28~48 d,3个释放处理校正防效在58%~86%之间、同一时期相互间没有显著差异,2 000和3 000头/株处理的校正防效在38 d后开始下降(见表3)。在整个防治周期内,初始害螨种群密度高的试验III区各释放处理的防效总体低于试验I区和试验II区。

表3 试验III区果园施挂不同数量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桔全爪螨的防效 %

2.2 不同施挂方式的操作效率

统计结果表明,手持式打钉枪施挂、图钉施挂和细铁丝捆绑施挂的效率分别为10.6、7.6和4.9袋/min,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因此,手动打钉枪接种式挂袋释放更为高效,且手动打钉枪携带方便,更利于捕食螨在田间的推广。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果园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对柑桔全爪螨种群的防效明显,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可高达85%以上。当果园的柑桔全爪螨虫口基数在1~8头/叶时,释放巴氏新小绥螨的持效期较长,防效更好。当果园的柑桔全爪螨虫口基数在9~15头/叶时,释放巴氏新小绥螨的防效有所下降,且存在害螨再度暴发的风险,需要借助化学/物理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因此,建议在柑桔全爪螨处于低密度时释放巴氏新小绥螨;高密度时先用化学药剂对受害严重的果树进行防治,压低叶螨基数,再释放巴氏新小绥螨。综合生防成本与防效,推荐的捕食螨释放量为2 000头/株,采用手动打钉枪施挂。

本试验中,在释放区域植株上均发现有巴氏新小绥螨。此外,虽释放处理与对照间留有保护树,但在释放后38 d时发现对照植株上也有少量巴氏新小绥螨。这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也体现了巴氏新小绥螨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和对柑桔全爪螨有较好的防控能力。在释放48 d调查结束后,随机抽取了试验地20株树的捕食螨袋带回实验室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每袋内均有大量存活的巴氏新小绥螨,印证了巴氏新小绥螨具备适应能力强和持效期长的特点。

猜你喜欢
巴氏螨虫柑桔
太阳真能晒死螨虫吗
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可满足对苹果全爪螨的防治需求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六 长期眼红眼痒,可能是螨虫找上了你
鸡螨虫高发怎么预防
跟螨虫在家做伴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柑桔树青苔病的发生与防治
柑桔园冬季管理技术
柑桔砂皮病研究进展
巴氏杀菌水牛奶在不同储存条件下微生物增长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