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路径与实施策略

2021-11-08 08:55陈伦成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1年3期
关键词:练习者体能训练负荷

陈伦成, 熊 信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近年来,青少年体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在青少年体育锻炼中融入体能训练已被证明有积极作用[2]。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能研究领域广阔,成果丰富,但研究视角相对狭隘,主要以青少年运动训练为研究视角,显然,以竞技体育视角的青少年体能训练难以适应青少年的个体差异及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3-5]。为此,本文以青少年体能促进为视角,在充分考虑青少年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着重探讨青少年体能促进的最优化路径设计并提出相应实施策略。

1 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内涵

个性化体能促进是青少年体能发展的必然趋势,其过程强调体能构成要素的适时均衡发展[6]。通过对青少年体能水平的科学诊断与评估,基于青少年体能发展敏感期与运动训练学原理,力求青少年体能的稳步提高[7]。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的实质是根据个人的不同特点和评价结果,确立促进目标,制订因人而异的差异化体能促进计划,灵活运用各种体能训练方法、手段和练习形式,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智能工具,充分调动青少年自主锻炼的主动性和兴趣,实现训练目标的最优化。

青少年时期是学校教育的必经阶段,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时间可分为学校体育教育与学生课余锻炼2个时间段,因此,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不仅包含体育教学的个性化,还涉及课余锻炼的个性化。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是对体育教学个性化与运动训练个性化的综合考虑,以青少年个体为基本出发点,旨在创设最有利于青少年体能促进的最佳环境,充分尊重和发挥青少年自主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以适应青少年的个体差异,达到青少年体能各构成要素和谐发展和体能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标。

在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生长环境、体育锻炼、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差异造就个体的独有身体状况,对青少年的体能促进提出了独特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能力评估独特性。状态诊断是青少年体能促进的起点,是获取练习者具体情况的主要途径[8]。在评估过程中,依据练习者的不同体能促进目的制订适宜的评价标准,不仅能反映基于不同目的的青少年体能共性特征,还能体现青少年体能的个体差异。其次,运动处方的独特性。在评估的基础上构建青少年体能促进运动处方库,包括教学与训练两大方面。在实施过程,根据练习者的要求输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运动处方。最后,促进过程的独特性。区别于传统体能训练,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强调对促进过程的监控,以便适时掌握青少年体能发展的实时动态,既可建立青少年体能发展过程的纵向档案,又可在发展过程中进行同龄人的横向分析。

2 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路径设计

青少年个性化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其设计不仅要体现整体性与连续性,还要分析因年龄、性别、需求等不同而形成的个体差异性,其组织实施既有学校体育教学,又有课余自主训练,涉及学校、教师、家庭的三方联动运行机制[9]。鉴于传统体能训练只强调手段的创新与设计,忽视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的训练方案的设计,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授业功能,训练中按既定模式塑造青少年,形成被动的接受式锻炼模式,而不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自主个性化体能促进模式。面向不同体质、不同技能发展需求、不同身体功能提高要求的青少年,采用单一的评价标准、统一的运动处方(包括教学与训练),极难满足体能状况处于边缘的个体,形成优生练不好、差生练不了的状态,势必挫伤青少年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影响锻炼效果。为确保青少年体能促进效果的最优化,充分考虑青少年的个体差异,包括教学中的差异集群性和训练中的差异个体性,建立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路径

如图1所示,在执行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时,前期准备需要丰富的理论研究,过程实施又要阶段分明。在理论研究时,根据同年龄不同个体青少年的体能水平状态构建体能促进运动处方库,含体育教学教案和课余训练方案两部分。过程实施阶段遵循可行性、循序渐进与适量性原则,从开始的状态诊断到最后的目标达成,围绕青少年的个性化特点不断完善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过程。

3 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实施策略

再好的设计只有切实执行才能发挥出实效。青少年体能促进应从评价标准、个体目标、练习内容和过程组织4个方面认真落实才能达到个性化实施、均衡化提高之效。

3.1 重视量化评价,制订个性化评价标准

评价是根据某一评估目的来确定指标、标准、方法的一种运作模式,由该模式形成的评价主体、客体、目的、指标及标准、方法和制度等要素构成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反映评价目标的整体,是囊括形式评价、内容评价和效用评价“三位一体”的多维评价[10]。青少年体能促进的实施必须建立在评价的基础上,才能适时把握青少年的体能发展动态。以往的研究由于数据采集工作繁杂,难以形成类似于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的量化标准,区分不同目的的评价标准更是凤毛麟角。青少年体能评价标准的制订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诸多步骤才能完成,其流程如图2所示。以量化标准评价青少年体能状况,须由不同评价指标构成的变量体系予以反映,如此制订的青少年体能促进评价标准不仅能满足青少年体能促进过程的个性化需要,也能反映在同一目的下青少年的个体差异。

图2 青少年体能促进个性化评价标准制订流程

3.2 关注个体差异,建立个性化促进目标

3.2.1 科学诊断基础体能

以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为主要途径的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过程的起点是对青少年的实时状态进行诊断与评价。依据体能的构成要素与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其主要差异表现在对体能练习动作的学习能力与自身体能水平2个方面。在组织练习之前,可通过问卷调查,对练习者的学习能力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评估和分析,准确了解练习者对体能相关动作的学习能力,进而根据评价结果选取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学手段。体能水平诊断则不然,其诊断更为精确,须依靠特制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方可完成。在诊断与评价过程中又要体现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的个性化。如前所述,青少年的体能促进并非是单纯的身体素质练习,囊括体能练习动作学习、体质健康促进、运动技能发展、身体运动功能提高等多个目的。目的不同,进行诊断与评价时也各有差异:如体质健康促进与运动技能发展诊断时,体质健康倾向于发展一般身体素质,以此为手段促进体质健康水平,评价指标可以是代表身体素质的力量、速度、耐力等一般体能评价指标;而运动技能发展则更倾向于专项体能评价指标。另外,不同项目之间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也有很大区别。练习目的不同导致评价指标差异,评价指标需要与之匹配的评价标准,如此在青少年体能发展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性,通过适当的评价标准,为确立体能促进目标提供依据。

3.2.2 确立体能促进层次目标

从教学视角来看,体能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体能状况评估的基础上,以班级为单位,综合考虑教学需求与学生体能水平状况,确立体能教学目标。该目标的建立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与体育教学相关的分类变量体系,形成在不同教学目的下的体能促进教学目标,其目标层次如表1所示。

表1 青少年体能教学目标层次与等级划分

教学中教学目标给予教学组织方向,在学生个体差异下以诊断评估为依据的教学目标势必造成评价等级分布不均,单纯的行政班教学难以满足多层次的体能促进目标需求,只能通过分组教学和同步教学予以实现,其也是以教学为途径的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的难点所在,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与教学准备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从训练视角来看,青少年个体化体能促进目标层次及等级划分与教学虽无区别,但过程实施却相对简单易行,无须考虑集体不同层次的个体要求,仅须设立符合近期发展要求的个体目标。基于训练目的,对于体能评价等级高的个体,更多以体能训练的手段应用、能力分析、过程评价等为学习目标,以体能发展为练习目的。

3.3 优选练习内容,设计个性化运动处方

青少年体能促进的实现途径多样,手段丰富,但与竞技运动有相似的过程,都要经历诊断、评估、制订计划与实施训练等基本环节,同时还要将整个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安排不同的练习负荷,组织不同的训练内容,而各阶段又是练习单元的有机组合。在青少年体能促进过程中,根据练习目的将其分为基础练习、能力发展和能力最优3个练习单元。区别年龄、性别、目的等过程变量,在不同练习阶段合理安排练习负荷,优选练习方案,实现青少年体能促进运动处方的个性化。不同阶段青少年体能促进安排如表2所示。

表2 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过程单元划分

如表2所示,在青少年体能个性化促进过程中,无论是何种目的的体能发展,各单元体能练习负荷要求基本相似,只是内容选择各有差异。一方面,负荷安排。基础练习单元要求练习者通过一定课时的练习提高身体的基本能力,为即将到来的能力提高做好准备,其负荷强度安排一般以中等强度为主,虽有一定的大强度练习手段,但每次课时的总体强度应设计为中等及以下强度。到能力发展与能力最优训练阶段,练习者的身体功能已达到较高水平,为有效实现练习目的,必须在各单元安排更多较大强度的练习内容,且较大负荷强度必须以自身的诊断为依据,而非整个年龄段的平均负荷最大强度。如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的2个同龄青少年,其诊断结果一人为优秀,一人为不及格,此时2人在能力发展单元与能力最优训练单元都需较大负荷的练习,二者的较大负荷安排须体现个体差异,能力差者的较大负荷也许仅为能力优秀者的小负荷。这就要求在能力诊断时有更为翔实的青少年体能评价标准,以便在青少年体能促进时从负荷安排起就体现过程的个性化。另一方面,内容选择。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的最优途径为体育教学与课余训练,练习内容可通过教学教案与训练方案体现,都可视为青少年体能促进的运动处方。在选择处方内容时要做到:首先,以训练目的为依据;其次,满足练习者的实际需求,如场地、器材等;最后,合理安排练习手段,各运动处方均通过不同的练习方法与手段进行优化组合,以满足练习者的练习要求,达到青少年体能促进过程运动处方的个性化与因材施教的目的。

3.4 优化运动条件,组织个性化运动过程

教学与训练是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的最优化途径,着眼于练习过程的实际情况。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的组织形式分为3种形态:同步学习、分组学习和个别学习。就体育教学而言,在传统体能教学中,与同步学习相对应的集体教学一直是占主要地位的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甚至被描述为“集体听老师教”,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动性和自主性。个性化体能教学强调打破要求、内容、方式等的统一,运用适当的组织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组织中加入分组教学元素。与常见的分组教学不同,在个性化体能教学中,分组学习除了由教师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外,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依据不同学习任务进行自由分组,依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进度、能力变化等对分组成员进行不断调整,形成动态分组。就课余训练而言,个性化体能训练强调青少年的个别学习与训练。当练习者提升速率慢于他人时,在动态评估的基础上可使练习者在一定时间内刻苦训练,独立思考,将练习内容知识同化于自身的体能训练系统中,真正达到体能促进的目的。

4 小 结

青少年个性化体能促进体现了个性化培养的本质特征,从青少年实际出发,寻求策略的多样化,将策略真正转化为适应青少年个体差异、满足青少年个性发展的体能促进行为。

猜你喜欢
练习者体能训练负荷
基层消防员体能训练现状研究及对策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负荷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小学生初学跳长绳小妙招
3项标准中维持热负荷要求对比分析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防治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MIV-PSO-BP神经网络用户热负荷预测
少儿冰球运动员“敏感期”技能与体能训练的研究
生如夏花
“小垫子”在横箱屈腿腾越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