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程
摘 要:辽河平原区的防护林担负着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和水源涵养等关键作用,但在过去多年里因干旱、严寒、人畜破坏和森林病虫害等原因发生了大面积、不同程度的林木密度减小、长势衰弱、防护功能下降等退化现象,笔者通过调查分析探讨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指导地方预防和修复退化防护林提出建议。
关键词:防护林;预防;修复
Abstract: In Liaohe plain, shelter forest plays a key role in wind breaking, sand fixation,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While in the last years, a large area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density decreasing, growth and protective capacity declining were happening because of drought, cold, working interruption, fores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Based on research and analysis, I thought of some strategies as advice for forestry department to prevent and fix the declining of shelter forest.
Key words: shelter forest; prevention; fixing
引言:经过林业前辈们几十年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辽宁省的防护林面积也大大增加、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防护效果明显增强,但近些年来受自然和非自然因素的影响,部分防护林正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据调查统计,防护林占林地比重约达60%的辽河平原的防护林也进入了退化期,防护能力有所削弱,农业生产正在遭受风沙和水土的胁迫,防护林的退化预防和修复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笔者通过调查辽河平原地区防护林退化的表现类型分析了导致防护林退化的原因,进而为如何预防防护林的进一步退化和修复已退化的林分提出了建议,目的在于恢复和提高辽河平原防护林的防护功能,实现平原区农业和林业的和谐发展并改善人居生活环境。[1]
1 防护林退化原因分析
平原区不同于山区,居民生产生活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防护林退化的原因主要分为自然气候因素和生物干扰因素。
1.1 自然气候因素
近年来,受到全球变暖等现象的影响,我国多地连年出现极端天气,有些极端天气不但影响了人类日常生活,而且造成林木长势衰退甚至死亡,从而导致防护林质量下降。
1.1.1 过度干旱
辽河平原地带的防护林多以杨树林和柳树林为主,对水分的需求量比较大,但连年的稀少降雨量和高温蒸腾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尤其是春季和夏季林木最需要水的季节反而受到了严重的水分胁迫,使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明显下降,尽管林业部门和林农尽力浇水,还是有大片的苗木和幼林因干旱和高温灼伤而死亡。
1.1.2 极端严寒
个别年份里极寒严冬也给很多防护林中的林木带来严峻挑战,近些年来辽河平原防护林中杨树品种不断更新换代,为追求速生丰产,林业部门和广大林农大面积引种欧美107杨、欧美108杨、荷兰64杨等速生杨品种,但这些速生杨品种抗寒性差,在遭遇极寒冬季时不但幼树冻死,连胸径在20cm左右的中龄林也出现大面积的树干冻裂现象,使得辽河平原防护林遭遇罕见的冬季冻害,林木遭受重大损失。[2]
1.2 生物干扰因素
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各类生物活动也是造成防护林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类生产活动、食草动物啃食和森林病虫危害等。
1.2.1 人畜生产破坏
辽河平原的土地大多适宜耕种,而且种植农作物的收益要比栽植树木高得多,而且周期短、见效快,所以林农总是更倾向于在林地上种植农作物,甚至盖房建厂,或者为采伐树木获利而将林种调整为商品林。尽管政府和林业部门正在加大监管力度,但仍有大片林地没有栽植树木,造成防护林面积减少。即使保持林地状态的防护林也因遮挡阳光而被农民盗伐及破坏,或在农民放牧时被食草牲畜啃食而造成林木数量减少、密度减小或长势变弱,使得农田间的防护林网和林带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
1.2.2 森林病虫危害
平原地区的防护林虽然不易发生森林火灾,但病虫仍是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调查发现辽河平原发生的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是常灾性病虫害,以杨锈病、杨树溃疡病、美国白蛾和蛀干天牛为主,其中最为常见、发生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是美国白蛾,美国白蛾危害的特点是季节性强、发生速度快、危害强度大,常在夏季杨树枝叶最繁茂时有大片杨树林树冠上迅速结满大片虫网,树叶在几天内被美国白蛾幼虫蚕食殆尽,造成林木生长缓慢甚至死亡,导致防护林防护质量下降。
2 防护林退化表现类型
防护林退化的严重程度按照枯死木及濒死木占单位面积株数比例和防护功能下降程度分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调查分析发现辽河平原区防护林的退化程度以轻度退化和中度退化为主。[3]不论何种程度的退化,防护林的林相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残破,具体表现为林木密度减小和林木长势衰弱。
2.1 林木密度减小
多年来辽河平原地区在重农轻林的大背景下,利益不断趋使村民盗伐或破坏林木,使得片林中林木稀疏和林带断带的现象越来越常见。防护林中林木的稀少则必然造成防護质量下降,继而出现风沙肆虐、河流干涸等恶劣天气现象,给农业生产和人居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2.2 林木长势衰弱
多年的干旱、严寒等恶劣气候条件和季节性大面积爆发的森林病虫害不仅造成辽河平原防护林中部分林森木的死亡,还导致产生了更多的濒死木,造成林木整体长势衰弱。而随着林木长势的衰弱和濒死木及枯死木的增加,防护能力也不断下降,使得林分退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3 退化预防与修复方法
辽河平原防护林退化面积正在不断增加,退化程度也在不断加重,在这样严峻的态势下,笔者认为应该从预防和修复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严格政策法规和管理,防止防护林退化现象向更严重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利用科学合理的林业技术手段对已经退化的林分进行修复,如此双管齐下,才能保持防护林的完整性并提升防护林的防护功能。
3.1 预防防护林进一步退化
3.1.1 加强管理
各地政府和林业部门要加强对防护林的管理,林种为防护林的林地上务必要保证全部面积的防护林生产和经营,绝不允许盖房建厂、耕作农田以及改为商品林等改变林地用途的情况出现。同时加大对非法盗伐、破坏防护林树木等行为的巡查和处罚力度,从而保证防护林的数量和质量。
3.1.2 提高保障
平原地区存在重农轻林的特点,林业往往存在一些短板,事实证明重农轻林的结果是防护林的退化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阻碍。所以政府和林业部门务必对林业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资金、人员和技术等方面把短板补齐,而且制订实施科学合理的补贴机制来调动林农保护林木的积极性,才能保障林业工作正常有效的开展,进而使防护林发挥出应有的防护作用来保障农业的发展。
3.1.3 合理间作
为调和平原地区农业和林业的矛盾,可以鼓励林农采用农农间作的经营方式,尤其是在造林地和幼龄林地上,林木尚小,而且合理的修枝也能使地面有比较充足的阳光,可以鼓励合理间作花生、大豆、地瓜、白菜等矮棵农作物来保障林农一定程度的经济收入,但前提是一定要加强监管,保证农作物与林木保持1m以上的安全距离,而且农作物的生产和经营如除草和收割等过程不能对林木造成伤害。
3.1.4 灾害防控
林业部门和林农应对干旱和病虫等灾害做出最快速、最有效的反应,在林木达到水分胁迫极限前及时补充水分、在森林病虫害刚开始发生甚至发现周边发生病虫害时就做好防治和预防准备,把森林病虫害消灭在萌芽中,保障林木的健康生长和防护林的防护效能。
3.2 修复已发生退化的林分
3.2.1 合理补植
为解决防护林中片林稀疏、林带断带等林木密度减小的问题就要在天窗和林隙处进行补植,补植时要尽量避免栽植原树种,应遵循异龄复层、树种混交的原则,可以在原有杨树纯林中选择补植刺槐、旱柳、紫穗槐、胡枝子等乔木和灌木树种来丰富物种多样性,避免形成杨树纯林的“绿色沙漠”,此外,不但能有效隔断大面积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而且能有效增加土壤肥力,还有助于形成乔灌草的立体防护结构,可谓是一举多得。
3.2.2 及时抚育
俗话说“培育森林要三分造,七分管”,但重造轻管一直都是我们林业生产经营的通病,往往在造林过程就把资金消耗殆尽,便无力进行后期的抚育管护,辛苦栽植并存活的林木难以保存或是长势不良让整个森林培育过程吃了大亏。其实做好抚育管护的好处很多,例如利用杨树伐根萌蘖的特性,在以前伐根上萌生的多株萌条进行选育定株,仅仅是去除多余的萌条,而保留1-2个有培育前途的萌条,就相当于在抚育的过程中重栽了一株杨树,既有效利用了现有的资源,又节约了造林成本。此外,科学地修枝也不仅能促进林木生长、改善林木干形,还能为下层幼树和灌草释放生长空间,修下的枝条也能作为薪炭材料产生经济价值。
虽然辽河平原地区的防护林正因为多种原因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退化,但是在政府、林业部门和林农的共同努力下,采取科学合理的管护和技术措施也能得到快速有效的预防和修复,发挥应有的防护功能。
参考文献
[1]付洪禹. 彰武地区退化防护林现状分析及采取的措施[J].防护林科技,2015(6):116-117.
[2]赵德双. 杨树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要点[J].防护林科技,2016(1):117-118.
[3]李紅艳.彰武县退化防护林现状及改造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5(6):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