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2021-11-07 01:27李智丽
歌海 2021年4期
关键词:旅游产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李智丽

[摘 要]基于广西优异的文化和旅游资源禀赋,发展文化旅游大有可为。促进广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将对于广西建设民族文化强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构建国家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特别是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旅游产业、文化资源、旅游市场的角度,对广西发展文化旅游融合特色产业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尝试进行广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策研究,探討广西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出路对策等。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一、广西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概述

(一)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

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意义为基础的产业,包括所有具有文化标记的产品。旅游产业是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以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基础设施为平台,为旅游者提供所需产品和服务、满足旅游者物质与精神需求的一项综合性产业。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自然力造就了风景的基本形貌,但如果仅仅只有自然条件,没有构建起恰当的文化符号,是无法支撑起有效的表述模式和驰而不息的吸引力的。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之一。旅游消费的可观收益和多方效益,能够提升民族文化传承的动力,点燃民众传承文化的热情,是有效促进地区民族文化繁荣的物质和精神基础之一。从市场细分上来看,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拥有着近似的客源和消费对象,产业融合发展能够共享客源市场,合力做大做强。从资源的异同来看,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存在较强的共通性。部分资源既属于旅游资源,同时也是文化资源;部分旅游资源通过挖掘文化内涵,结合独特文化创意,能够强力推动其形成有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基于客源市场和资源的通用性,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拥有良好的融合基础,在满足人们精神层面需求的功能性上,文旅产品开发上均能够形成互补优势。 通过强调文化差异性给予旅游者带来的体验享受,能够打造独具一格的文化旅游产业,扩大旅游消费,为旅游产业赋能;通过研究旅游者对旅游文化产品的偏好,结合本地旅游资源实际融入文化创意,能够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历史故事、人文景致、传统人物,吸引更多旅游拥趸;通过培养大众蓬勃的文化旅游审美需求,进而推动民族文化等传统文化产业在现代文明中找到生存的沃土。旅游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产业向高级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产业适应新时代、提质增效、健康快速发展,已成为学界和产业界的共识。

(二)广西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特色是吸引旅游者的第一要素。广西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属于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荟萃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差异性则是吸引外国游客和国内旅游者的重要原因。广西同时又是连片特困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问题和乡村地区发展一直是广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然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往往大多分布在老少边山穷地区,“绿水青山”很多都是待开发的“金山银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在“十三五”规划期间探索“旅游扶贫”新模式,力争将广西打造成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通过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开展产业融合等措施推进旅游扶贫。由此可见,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展示和宣传多姿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把广西民族文化故事用优质的文创产品形式“讲出去”,实现民族文化与旅游经济的互动,同时能够辐射带动大批的贫困群众脱贫,对推动广西旅游、文化、乡村、交通、“非遗”保护等各大产业都具有巨大的刺激作用。旅游业和文化产业作为广西经济发展的两大产业,两者如何良性融合对于广西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是广西作为民族地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对于推动广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二、广西发展文化旅游融合特色产业的资源状况及优势分析

推动广西文化旅游融合产业发展,思考如何在全国文化旅游大格局中形成广西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气质,首先需要进行广西文化旅游资源扫描,盘点广西优秀自然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产品等旅游资源,以此为基础,造就在国内旅游市场乃至国际旅游市场中更有强大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

(一)广西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

广西是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省区之一,拥有喀斯特地貌、滨海、岛屿、湖泊、山脉、森林、湿地、温泉等独特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最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自然文化旅游资源是“桂林山水”。桂林的山拥有世界上发育最完美的塔状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从中国主流文化下的历代文人墨客赞叹不绝的诗词歌赋中,获得了“诗性”文化之美,使得桂林山水独具“神仙姿态”,个性鲜明,引人入胜。漓江则由“两江四湖”打造而构成了一个美的网络体系,立体而多样。加上“刘三姐”这一文化符号加持,让桂林山水给世人普遍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美好印象。

实质上,敢当甲天下之美的广西山水远不止桂林一处,2014年6月,广西环江等地喀斯特地貌就与桂林一并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还有连绵不断的十万大山、丹峰挺拔的金秀大瑶山、道教修炼圣地的桂平白石山、生物多样性的融水大苗山、媲美三峡的姆洛甲女神峡、桃花水母之家的地苏地下河等等广西的众多山水,姿态丰美,碧水青山各有千秋,却因文化内涵渲染不足,或者说在文化沉淀与赋予上未受到足够重视,个性美不够鲜明。

(二)广西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以壮、瑶、苗、侗等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了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艺术和民俗风情。广西拥有壮族、侗族、毛南族、仫佬族等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壮族文化有九大板块,多元一体,侗族、毛南族、仫佬族与壮族相接或间杂,相互伴随、彼此影响,孕育出广西本土文化传统的民族性主体部分,也是世界稻作文化的组成部分。迁徙至广西的瑶族、苗族,对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影响较深,瑶族就有“世界瑶族文化的中心在中国,中国瑶族文化的中心在广西”的说法,例如金秀大瑶山就是广西瑶族文化的中心。广西是京族在中国的主要聚居地,京族是少有的海洋少数民族兼跨国民族,京族滨海型文化在广西民族文化格局具有独特意义。

少数民族文化联系着民族群体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解构着民族的深层心理,是少数民族存在的基本条件。广西的民族文化丰富,兼容并蓄呈现出层次感。广西的少数民族是无论怎样都要唱歌的民族,他们的歌与词中有民族的生活史、文化史、文学史、民族史,蕴含丰富的语言美、文学美;除了歌谣文化,广西少数民族的民族传说、神话故事、宗教巫术等都有挖掘推广的宝藏资源;左江沿岸崖画、岩画、洞穴壁画记录了数千年前人类生活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其文化意义神秘而耐人追寻;侗族的木构建筑营造技术、苗族的染缬技艺、毛南族的花竹帽编制技艺等,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深挖民族文化的内涵,配合时代的呈现手段,将赋予其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利用价值,潜力不可限量。

(三)广西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广西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边关文化、海洋文化、长寿文化旅游资源。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中最著名的是桂西百色红色旅游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发祥地,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左、右江起义中留下的大量革命文物遗址,已经在有序开发中,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还有覆盖桂林城区、兴安、全州、灌阳的广西桂北红色旅游区,一大批中央红军长征过桂北以及抗日文化留存的遗迹、遗存,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海洋文化中有人文古迹与自然风光兼具的北海合浦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众多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领导人曾莅临视察的汉代文化博物馆,合浦始发港周边还有客家文化和建筑的“活化石”即广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土围城之一曲樟客家土围城。桂中则有着西祖岩摩崖石刻、高岩摩崖石刻、铜盆山摩崖石刻;广西境内保存面积最大、出土遗物、遗迹最丰富、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之一顶蛳山遗址等,不胜枚举。

广西各类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厚重且极具教育意义和旅游价值。但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大部分的红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都尚未被开发,很多革命圣地、纪念物、历史遗迹还未被人民所认知。已呈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多样性不足,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大多停留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主题功能比较单一,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展现形式过于单一。红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体验上、趣味性、隽永性上未得到深层次开发,难以吸引回头客。

(四)广西的文化产品资源

广西在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产品资源上,拥有“壮族三月三”等民族民俗节庆文化、干栏式村寨等居住民俗、 “中国咖啡”恭城油茶等饮食文化民俗、三江农民画、靖西旧州绣球织锦、阳朔福利纸扇、临桂五通农民工艺画等民族艺术民俗、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珍珠的合浦南珠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商品等。近年来,广西在现代创意文化、演艺文化、影视文化、现代科技文化、游戏动漫文化上勇敢探索,在民族现代文化产品资源上,擁有优秀民族文化演艺项目,有全国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三江侗族大型实景演出《坐妹》,长寿文化瑶族歌舞盛宴“梦·巴马”,浓郁壮族文化符号电影《寻找刘三姐》《天琴》,汲取本地民族文化特色的原创民族动漫《灯花儿》《寻找太阳》,打造了一批民族村寨、生态博物馆、风情园等。

综上所述,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动广西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对提升民族文化经济价值,促进经济发展,无疑有着极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现实意义。

三、广西发展文化旅游融合特色产业的制约因素及原因分析

广西文化资源及旅游开发利用虽然已迈出了脚步,但大部分的文化旅游开发发展比较缓慢,还停留在起步探索阶段。广西文化旅游带动能力弱、综合效益低、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笔者观察分析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一)现实因素

广西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程度低,缺乏产业集群,高端附加值产业化程度低。2017年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广西在2015年国内31个省域旅游业发展综合竞争力评价排名为19位,其中现实竞争力排名17,潜在竞争力排名24,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名13。与国内旅游发展发达地区相比,广西旅游业本身的短板在于:广西旅游投入严重不足,全区经济基础的薄弱致使旅游投融资渠道面比较窄;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和业务结构不合理,缺少中心和重心,目前广西旅游业密集分布在桂东北地区,据统计,桂东北地区旅游收入占全区旅游收入的80%以上;旅游产品结构单一,自然旅游资源依赖性强,竞争力有待加强,以旅游龙头城市桂林市来看,旅游产品都还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初级阶段,度假、休闲、康养等旅游产品开发仍非常有限;旅游产业链短,缺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大思路、大规划、大项目,食住行旅游消费为主,游购娱消费偏低,贡献小;缺乏规划与管理人才,旅游人才培养引进难等问题。广西文化产业存在整体实力偏弱、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不够深入、运作效益不高等问题,现状同样不容乐观。

(二)观念因素

产业融合的最大难点是打破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壁垒。产业之间的产业边界、产品边界、企业边界的打破消融合并,是两者实现全面融合的大前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是传统而独立的产业部门,发展有一定历史,规模不容小觑。对文旅产业自身发展认识不足,对发展和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缺少深度认同,更一定程度上存在本位主义、老大主义等思想。或考虑本产业利益多,在实现产业融合发展长远利益上尚未达成举措上和行动上的共识,或以老大自居,总想着吞并另一方,在“你带动我”还是“我来带动你”的问题上博弈,而不是共同把市场蛋糕做大。文旅产业要融合,必须打破传统的观念障碍,树立整体观念,才能实现两个产业的共同繁荣。但现实中,全社会对发展和提升旅游产业缺少深度认同。

(三)体制障碍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都存在关联度强、产业链长、辐射面广的特点,怎么融合、在哪些方面融合、融合到什么程度等等实践性问题,需要从体制机制层面上去解决。但当前广西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均不够健全。自计划经济时期以来,旅游产业关联国民经济众多行业和部门,形成由来已久的资源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状况;文化事业管理与文化产业管理上,也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各种问题。旅游产业空间结构和业务结构不尽合理,缺少中心和重心,也未能与其他产业的发展空间中心、地域中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等耦合。发展文化旅游的力量分散,缺乏产业协调发展。这些本身存在的管理体制问题,势必影响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顺利融合发展。要充分利用中央给的政策高地,通过产业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企关系,才能为文旅产业走向融合发展铺平基石和道路。

(四)人才障碍

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作为基础。2009年,全国旅游就业总人数为7590万人,旅游直接就业人数1350万人,大专以上学历272万人,同期广西旅游就业人数约120万人,直接就业人数33万人,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过10年发展,广西旅游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人才队伍稳定性差的问题仍然存在;文化产业同样面临着缺少能够市场化生存的人才、懂文化企业管理的高级人才等问题。面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势,同时掌握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复合型人才是推动实践的关键。广西文旅人才过少这一瓶颈问题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障碍。

四、广西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出路与对策

文旅融合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文化与旅游之间天然形成的互动关系早已存在,世界各国以及我国部分省份地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与互动由来已久,并有深化发展的趋势。笔者认为广西必须总结先进发达地区文旅融合发展成功案例,结合本地实际,应该从加强政府保障、集聚高端要素、发展产业集群、挖掘地方特色等方面推进广西文旅融合发展。

(一)建立政策支持和创新机制

在文旅产业较为发达的国家,注重产业发展的法治环境,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是共识。例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十分重视通过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其中知識产权是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日本在旅游领域出台根本大法《旅游基本法》,明确市场主体与游客的基本权益和义务。只有文旅产业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并实现规范运作,是达成两者深度良性融合的前提。广西发展文旅融合产业,需要一是构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的协调机构并建立良性运行机制,突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等等壁垒,关键在于实现不同利益相关者主体间的博弈平衡;二是参考其他产业探索建立文旅融合政策机制,这个政策机制下的文化、旅游业都应获得彰显其核心诉求的动力,消融其构筑防护侵蚀壁垒,包括建立特色产业基金、制定以产业为引向的税收优惠政策等等;三是建立创新机制“无中生有”,包括探索建立产业保险体制、构建产业发展的内在稳定器和缓冲台等。

(二)保护先行构建文旅融合特色产业体系

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在各个国家都是重要议题,无论文化产业还是旅游产业,必须以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为条件,才能构建完整的产业内涵体系,将形式和内容有机结合。例如法国拥有结构完整严密的文化遗产管理体系,秉承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在展馆建设上从未止步、突出多样化的博物馆参观体验,形成博物馆中心聚集区、发展系列周边产品,推动其文博服务业繁荣发展。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层面上,应参考国外经验,以政府机构为主体进行管理和指导,以政府购买服务、制定免税政策、设立津贴奖励的办法,鼓励推动学术界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在历史建筑维修、与文化遗产有关的文化产品出版、增进公众对文化产品了解的宣传、开展文化遗产科研及保护活动等方面发挥作用。

(三)多业态创造广西文化与旅游融合

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打破地域、行业封闭,在两个产业中的多个业态与门类中形成交叉互动,多业态创造融合。全球有很多节庆产业与旅游产业成功融合的模式,如德国的慕尼黑啤酒节等,广西目前也有“壮族三月三”文化旅游、横县茉莉花节等形成一定影响力的节庆旅游模式;手工艺业、影视产业、演艺产业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也不容小觑,《印象·刘三姐》实景演出长盛不衰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在这些方面,广西迫切需要进一步凸显政府的协调职能,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外部资本与管理进入,“借船出海”,依托大型企业文化品牌和市场优势壮大,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目标路径方面,探索通过结构优化、整体联动、延伸产业链,增强多业态间“大合作”,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从文化旅游市场、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养等层面实现产业的系统性、结构性升级。

(四)打造具有广西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品牌形象

广西要激发消费市场潜力,提振文化旅游消费,需梳理出以文化或旅游资源特有优势,首先核心是改变以往贫困地区单纯输出资源的发展模式,在传统展示方式基础上,进行旅游方式和旅游活动的创新,融入体验性、趣味性的游览活动。依托优势提供例如红色旅游、民族演艺、本土化主题乐园、创意文化街区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为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在当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相关产业集群,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打下基础。

其次,必须转变旅游门票经济观念,依托旅游业延展产业链和辐射面,加强旅游相关产品开发,特别是具有浓郁文化特色产品的开发,突出地方民族文化特色,让游客获得多样化的文化体验,增强旅游文化的吸引力,提升广西少数民族文化深刻的内涵和魅力,突出文旅产品异质性、文化真实性、参与性,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三,改变单一的旅游方式、单一的旅游产品类型,必须加强文创产业的扶持,让文化创意为旅游产品赋能,例如法国巴黎的博物馆文化已开始运用相应的技术,一场置身其中的梵高全景画展一票难求,吸引了带动周边交通、旅馆业消费。我们也可以在展示方式上运进展示技术如仿真技术,使静态的文物、实物能动起来,为今天的建筑增添历史故事情节等。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