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明良
摘 要:课程思政是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审计学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高校教师应遵循“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努力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新方法。本文以广东省某地方高校为例,通过阐述审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运用调查问卷、访谈及文献研究等方法,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审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审计学专业;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6-0146-03
近年来,党中央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给高校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课程思政是贯彻和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体现,是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针对审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较少,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不明确。因此,审计学专业教师应当主动转变思路,开启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审计学专业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实现人生目标奠定思想政治基础。
一、课程思政融入审计学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一)课程思政隐性教育,构建全课程育人新格局
当前,思政课程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但仅靠思政课程教育远远不够,应当将专业课程的显性教育与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全课程育人新格局。课程思政能够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和成长,提升学生的品德和素养。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审计学专业知识的教学当中,将育人目标贯穿于课程教育的全过程,能够使审计学知识变得更有深度和广度。同时,开展课程思政,可将审计学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有机结合,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
(二)实现立德树人功效,培养德才兼备的审计人才
应用型本科高校审计学专业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坚定政治理念的审计人才。课程思政正是培养德才兼备审计人才的重要方式。随着审计职能的完善和审计地位的提高,社会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审计工作除了要求审计人员要具备专业技能外,还要具备诚信正直、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大数据时代要求高校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职业素养的审计人才,将思政元素融入审计学专业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三)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发挥专业实际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的实施要求教师将德育意识贯穿整个专业课程教学当中,提升专业课程的育人功效。因此,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专业课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课程和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合适的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进一步发挥专业实际教学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1]。
二、关于广东省某地方高校审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现状调查
广东省某地方高校审计学本科专业已有16年的办学历史,2019年获广东省特色本科专业立项建设。本次调查对象是在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发放,共回收有效问卷269份,其中大一年级100份,大二年级72份,大三年级44份,大四年级53份;同时对审计学系5位专任教师进行了访谈。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
(一)审计学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很重要
审计是国家名副其实的“经济卫士”,审计人员在执业中要保持独立,做到公平公正,更应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审计学专业学生对此也有较高认识,认为很有必要在审计学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元素,以有力培养未来审计人员的职业操守。在有效问卷样本中,对审计学专业课中引入思政元素重要性的认识中,选择“重要的”有52份,占比19.33%;“比较重要的”有71份,占比26.39%;“极为重要的”有128份,占比47.58%;“重要及以上”有251份,占比93.3%。表明审计学专业学生比较重视在专业课程中引入思政元素。
(二)思政内容与审计学专业知识融合度不高
尽管学生比较认同专业课程思政,但本次调查中,有49.08%的学生认为目前思政教育在审计学专业课程中的融入程度不高。一方面,是因为目前较多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育各自为政,又缺乏相关专业思政教师指导,导致思政内容在审计学专业课堂上乏味无趣;另一方面,由于审计学专业的课程思政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较少,课程思政教育还未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相关的教材可以运用,甚至没有成熟的案例参考,因而教师难以将思政内容与审计学专业知识很好地结合,存在相对脱节现象[2]。
(三)有些专任教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审计学专业课教师而言,较多教师存在固化思想,认为思政教育是辅导员和思政专业课教师的工作,自己的任务是教好专业课、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对思政教育抱有事不关己的态度,不注重思考思政内容如何在专业课程中加以呈现,使得隐性思政教育功能大打折扣。本次调查中,40.67%的学生认为有些审计学专业课老师较少涉及思政内容的讲授,即使有讲授,也是蜻蜓点水。在对专任教师访谈时,他们的认识度也不是很高,认为思政教育并非完全是自己分内的事情,高校也没有统一明文规定如何衡量专业课程中的思政教育效果,找不到具体标准,更缺乏相关的绩效考核指标。
(四)有些专任教师未能及时调整专业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顶层设计是课程建设的突破口,有了顶层设计,课程建设才有目标、方向和途径。近年来,尽管党中央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高度重视,但由于课程思政对专业课教师来说,存在不少挑战,部分教师的态度是“得过且过”。通过调查,当前有些审计学专业课程建设,未能与时俱进地重新对课程内容进行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导致思政内容融入课堂变得杂乱无章。调查中,41.55%的學生认为有些专业课中的思政内容分散碎片,未成体系。访谈中,不少专任教师也认为学校课程整体规划中的育人目标不清晰,对德育资源缺乏整体规划,使得教师难以合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
(五)审计学专业课程的思政育人资源挖掘不充分
专业课教师在教授过程中缺乏相关的经验,不了解思政教育的技巧,导致其难以充分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专业课教师由于在思政方面的知识受限,缺乏对思政育人更深层次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调查中,72.49%的学生认为多数专业教师在思政教育时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程思政育人的实践资源挖掘不充分。访谈中,有的专任教师也认为存在这种现象。由此可见,课程思政教学应充分挖掘育人资源,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现实,贴近实际[3]。
三、审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改革的途径
(一)加强审计学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首先,明确课程定位,引入德育内容。审计学专业课程应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审计人才为基本目标,从整体层面完善审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德育内容引入其中,明确规划德育教学内容,使得思政元素在审计学专业教学中能够有效体现。其次,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课程设置。学校要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全面育人的整体规划出发,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在课程开发策略、课程实施制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构建审计学专业课程之间的衔接。专业课教学应当参照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调整教学节奏、评估教学效果,使得专业课之间的思政元素相互贯通、相互融合,让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价值观[4]。
(二)创新审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高校应根据课程思政目标设计相应教学环节,构建线上和线下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活动,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小组讨论互动法、情景体验演示法、专题嵌入讲授法、历史故事人物共鸣法等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历史人物故事专题法,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讲故事、专题嵌入、潜移默化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审计源于西周时期,当时该类人才被称“宰夫”,属天官范畴,一出現就是“高大上”的职位。北宋时期设立“审计院”,“审计”一词正式出现,历史悠久。教师可通过讲授审计的发展史,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产生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又如在审计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法,将思政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导,从而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三)构建审计学专业课程的思政逻辑
一是挖掘审计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学院可多举办以课程思政为主题的教学例会,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审计学专业中的思政元素,共同探讨思政元素与专业课堂融合的教学方法。审计学专业教师应多积累思政案例,主动挖掘思政知识点,积极阅读与审计相关的时事新闻,与审计学专业知识结合分析,以案例教学法等方式进行教授,使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巧妙融合,培养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兴趣,引导学生的价值观。二是形成审计学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格局。教师要以审计职业道德和企业精神为基础,培养学生遵守基本的职业准则,形成职业情怀和职业操守;以职业伦理渗透为价值依托,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素养;以审计专业历史、人物及新闻事件为德育支点,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兴趣,规划自身职业发展方向[5]。
(四)建设审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师队伍
一是组织开展审计学专业教师思政教育工作。教师应当时刻将自身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学校和学院应当重视课程思政工作的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审计学专业教师进行思政教育的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帮助专业课教师开拓思维、提升素养,利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二是加强审计学专业教师与思政专门教师的合作。由于审计学专业教师缺乏对思政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课程思政过程中会存在生搬硬套、不符合课程逻辑的情况。思政教师在思政方面具有专业性,能够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有力帮助。审计学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课程设置时可以请教思政专门教师,双方通过沟通交流与探讨,将适合学生的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堂,提高课程思政的有效性[6]。
(五)设计实施审计学专业课程思政各项机制
一是审计学专业课程思政规划和实施机制。高校应从审计学专业整体层面对课程思政的实施进行规划,明确规划思政教育目标,将目标细化到审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中;在考虑理论知识、实际操作与思想政治有机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置等,设计审计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二是审计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评价考核机制。该评价考核机制需考虑两个方面,即对专业课教师的考核与对学生的考核。对专业课教师的考核,应当注重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采用学生评价、教师互评等方式进行。对学生考核而言,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同学们希望考核方式以心得、日志、报告、课堂互动或以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进行。评价考核机制能够推动课程思政改革,进一步发挥专业课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 康楚意. “课程思政”在审计课程的应用[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170.
[2] 张彦惠,常铭洙. 审计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思考[J]. 中国农业会计,2020(09):4-6.
[3] 陈容. 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审计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J]. 作家天地,2020(24):131-132.
[4] 冯晓双. 审计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发初探——基于元素凝练、内容设计与实践路径[J]. 商业会计,2020(24):118-120.
[5] 陈娟. 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审计学课程教学的应用探索[J]. 会计师,2021(02):83-84.
[6] 王文燕. 课程思政在审计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信息化论坛,2021(02):59-60.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