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然 王姝彧 张一苗 宋睿萌 陈丽丽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 广州 515400)
高等教育质量备受重视。2020 年10 月1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至今,绩点学分制已作为学生申请转专业、保研、出国的重要参考依据。
当前高校的发展环境向需求驱动转变。学分绩点制施行后,一个学生的绩点高低与其拿奖学金、保研、出国的可能性高低直接挂钩。对部分学生而言绩点已经不再是课程掌握程度的评价指标,而是竞争未来资源的有利筹码,且存在绩点得分与专业能力水平不匹配的现象。
本次调查方案的抽样总体为广州市所有公办本科院校全日制本科生在校生。调查者在此基础上了解到:截止到2020 年5 月,广州市共有公办本科院校22 所,公办本科院校全日制本科生在校生约440345 人。
整体采用二阶抽样。通过计算在各层分配的样本数如表2,之后便可基于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表1 样本量分配表
表2 “高绩点能让我更容易到工作”性别交叉表
即最终在中山大学抽取177 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抽取232 人,广东药科大学抽取164 人,广东金融学院抽取118 人。
1.通过词云图发现,绩点制度最明显带给本科生的感受是“努力”“竞争”“能力”与“内卷”,体现出大部分本科生还是认可绩点制度对个人能力的选拔。
图1 绩点制度看法词云图
2.本科生存在一定程度的突击复习、学完即望的问题,且绩点考核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焦虑情绪,但也不会过度关注竞争而放弃双向促进的合作机会。
图2 追求高绩点存在问题柱状图
3.对绩点考核制度下性别因素带来的行为态度差异进行关联分析
由表2 得出,皮尔逊卡方的渐进显著性P 值近乎于0,说明性别不同在高绩点找工作更容易的看法上展现的态度倾向不同,也即性别不同所导致结果存在着明显差异。
图3 “我不像以前那样重视绩点了”年级双标图
发现大一新生十分关注自己的绩点,而大三、大四学生倾向于认为自身存在对绩点重视程度逐渐下降的趋势。
在同意提升绩点很难的各个专业学生占比里,艺术学学生比例最低仅有33.30%,其次是医学生与文学生均为40.00%与历史生42.90%;与此对比,法学生最明显地感受到提升绩点的难度,学生占比高达75.00%。同时皮尔逊卡方检验的P 值近乎于0,专业对学生感知提升绩点的难度两者之间确实有着联系。
我们采用聚类分析得到以下四类群体。
①自我满足类:选课时看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自身兴趣方向。
②全面考察类:选课时倾向全面考察各项因素。
③无特殊偏好类:选课时没有十分突出的看重要素,选课相对随意。
④聚焦分数类:高分数课程对此类学生群体具有最高的吸引力
图4 结构方程路径结果图
若能让学生感受到绩点的重要性,学生便能更加关心自己的绩点。当学生将绩点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时,能促进他们感受到绩点制度的激励作用。
图6 学生诉求图
本科生群体自身资源信息不够充足全面的情况下,最需要学校教务方、社会提供更多的信息资源,以减少学生群体的信息不对称性。
1.本科生选课看重因素与看中程度存在明显差别,群体可以划分成4大类,并且学生的选课习惯与绩点制度的看法之间存在关联性。
2.学生当下的诉求主要集中于:学校提供更多实习渠道、提供更多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绩点制度给高校学生留下努力、竞争、能力与内卷的印象。不同年级的学生群体和不同性别对绩点制度的看法与态度存在明显差异。
3.从同伴、家庭、社会、校方、个人5 大角度对学生追求高绩点的原因来源刻画,首先发现社会竞争压力增大是学生追求高绩点最突出的背后成因。
1.学生群体应通过主动向各类榜样学习、相信绩点制度的良性激励以及提高自己核心竞争力来主动追求自我发展。
2.原生家庭应引导学生学习获得满足感以及客观分析就业形势。
(1)教师应通过客观介绍绩点制度、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价值以及加强指导学生选课来正向引导激励学生。
(2)教务部门应增设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向外探索;更新培养方案,拒绝思维僵化;整合社会资源,给学生提供包括但不局限于真实可靠的就业资讯、高质量的就业经验分享、官方设立的就业交流平台;鼓励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