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肺适能评估护理模式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11-07 14:38黄月秋赵先旺檀佩岑
临床护理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脊髓心肺呼气

黄月秋 赵先旺 檀佩岑

胸腰段脊髓损伤通常为患者脊柱胸至腰节段的脊髓损伤引起脊髓结构功能损害,进而导致患者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及神经功能障碍[1]。患者在出现胸腰段脊髓损伤后,仅可依赖上肢进行相关机体活动,患者的整体有氧运动能力下降,其肌肉及体力活动相对少,进而呼吸肌失用,限制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2-3]。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在长时间无法正常活动状态下,对其治疗、预后效果均可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研究表明,针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心肺适能评估,并给予患者相应的心肺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预后效果[4]。本研究探讨基于心肺适能评估护理模式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心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确诊为胸腰段脊髓损伤[5],为T1~L1节段损伤,发病时间为1~12个月;(3)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分[6]为C级或D级;(4)患者具有一定的交流能力,可表达自身意愿;(5)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衰竭或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2)具有精神类疾病;(3)伴四肢骨折;(4)具有反复自主神经异常反射病史;(5)患者在入院前6个月内曾接受相关有氧运动训练;(6)患者对本研究应用的护理方法不予配合;(7)治疗依从性及沟通能力差。按照基础资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39例。参照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5.46±3.16)岁;BMI(23.39±2.37)kg/cm2,VO2max(11.93±1.20)ml/(min*kg),膈肌移动度(4.26±0.63)cm,膈肌厚度(1.06±0.23)cm。试验组男性21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6.28±4.24)岁;BMI(23.62±2.14)kg/cm2,VO2max(12.13±1.08)ml/(min*kg),膈肌移动度(4.35±0.57)cm,膈肌厚度(1.13±0.17)c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心肺适能评估护理模式进行干预。

1.2.1心肺适能评估[7]应用心肺功能仪对患者的静态肺功能及心肺运动进行测定。静态肺功能测定:患者取坐位,佩戴鼻夹,采用呼吸装置测试室内空气,记录患者的相关肺功能指标;心肺运动测定:患者取骑坐位,头戴固定面罩,在气密性良好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测定,密切注意患者心电、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应用OW踏车进行热身运动2min,设置起始功率为25W、转速为60r/min,记录患者相关心肺功能指标。

1.2.2上肢功率车有氧训练 结合患者的心肺适能评估结果,为患者选择有氧强度VO2peak为40%~60%;指导患者应用上肢功率车,并佩戴面罩,连接呼出气体采集管、心电图、血压计及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结合患者症状选择自限性运动方案进行有氧训练,将运动量调整至患者最大承受量;患者运动前引导其休息2min,并每隔30min休息1次;在患者运动过程中收集其呼出气体,并转入至分析仪器,结合breath-by-breath模式对其摄氧量予以测定;间隔2 min为患者测量血压1次,确保患者生命体征无异常,若血压超出正常值,立即停止运动,并协助处理;患者运动时,同步配备吸氧装置、除颤仪及相关急救药品,以防患者出现生命体征异常情况。

1.2.3强化呼吸训练 (1)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含住咬嘴,并同步吸气,结合训练器的流速指示及最大容量,设置患者的吸气速度与容量,使其吸气流能够相对深长、均匀;尽可能使浮子保持漂起状态,并观察小球是否达到600ml、900ml及1200ml刻度对应位置,嘱患者尽可能长时间保持相应的刻度水平;患者训练后休息片刻进行正常呼吸。(2)有效咳嗽训练:指导患者在吸气后屏息5s左右进行爆发性咳嗽,促进气道远端分泌物的排出,并进行3~5次深呼吸。(3)缩唇呼气训练:指导患者以鼻吸气,后缩唇,呈吹口哨状,缓缓呼气;在患者不感觉用力的前提下对呼吸深度、频率及缩唇程度予以调整;在患者口唇30cm处放置一与口唇等高的点燃的蜡烛,指导患者进行呼气训练,保持蜡烛火焰不熄灭即可。(4)吹气球训练:指导患者以站位或坐位进行深吸气,并将未充气的气球含住,将肺内气体吹入气球内,直至患者吹不出气。(5)扩胸训练:指导患者以坐位或站位进行,引导放松全身肌肉,保持上臂平举并吸气,保持双臂下垂并呼气,保持上肢平伸并吸气,保持双手压腹并呼气,与弯腰、蹲下等动作相结合。

1.3 评价指标

1.3.1心肺功能 以多普勒心脏彩超心动仪,指导患者采取左侧位静卧,控制呼吸速率稳定,比较干预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值)、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 A值) 及二尖瓣舒张晚期充盈速度比值(E/A);应用Master Scope肺功能检测系统及Cabmanger 4.0分析软件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测定,包括肺活量(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以及最大呼气峰流速与预计值的比值(PEFpred),比较干预前后肺功能水平。

1.3.2生活质量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8]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该简表包含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及总体健康。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心肺功能的比较

组别例数VC(L)干预前干预后A值(cm/s)干预前干预后E/A干预前干预后参照组391.63±0.351.69±0.3072.57±7.0268.25±8.271.05±0.111.18±0.16试验组391.63±0.321.83±0.3773.40±6.8465.35±9.531.03±0.251.37±0.41t值0.2875.3931.0069.7421.5238.536P值0.1880.0310.9240.0010.7260.001

组别例数FEV1(L)干预前干预后FEV1/FVC(%)干预前干预后PEFpred(%)干预前干预后参照组391.52±0.222.73±0.3150.21±4.3768.34±5.2763.18±6.5279.35±8.11试验组391.57±0.263.63±0.2148.75±4.2682.01±4.2165.34±6.7386.25±7.29t值1.4929.4730.6896.8252.4387.692P值0.6920.0040.1760.0040.8430.001

2.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分,

3 讨论

脊髓损伤患者因运动量骤减,使患者的体能及耐受力下降,继而增加心肺负担,引发心脏及肺部的相关并发症[9-10]。且伴随患者脊髓损伤,其神经亦具有受损表现,对于运动功能及躯体活动造成不便,由此增加心血管及肺部疾病的发病率[11]。脊髓损伤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其心率出现明显的加速,即表明在机体活动减少的情况下,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损伤,其收缩压对运动刺激的反应明显下降,血管对运动的反应性降低,致使患者出现相关的心血管疾病[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LVEDD、LVESD、E值、A值、E/A、VC、FEV1、FEV1/FVC及PEF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LVEDD、LVESD及A值均下降,E值、E/A、VC、FEV1、FEV1/FVC及PEFpred均有所提升,且试验组干预后LVEDD、LVESD及A值显著低于参照组,E值、E/A、VC、FEV1、FEV1/FVC及PEFpred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表明基于心肺适能评估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心肺功能。其原因:该模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关运动方案,且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患者在有氧训练及强化呼吸训练后,其肺部顺应性提高,呼吸道内粘稠的痰液排除,使呼吸相对顺畅,提升V02max量,改善心肺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表明基于心肺适能评估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原因: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心肺功能评估,指导其进行相关有氧及呼吸训练,患者有效咳嗽增加,降低了肺部感染的概率,其心脏及肺部的血液循环趋于正常水平,表现出更为良好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基于心肺适能评估护理模式应用于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其心肺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脊髓心肺呼气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如果你很生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晨起关键5分钟,健康轻松一整天
注意!疼痛信号在传输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