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建,杜红莲,汉瑞林,杨继琼,马玉梅,周立为
(昆明市西山区农业农村局,云南 昆明 650100)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玉米等粮食作物上的重大迁飞害虫。于2019年1月入侵中国云南,后逐步由南向北扩散,截止2021年初已有26个省(区、市)发现其危害,涵盖2/3以上玉米种植区[1-3]。中国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目前还是以化学农药为主,化学农药容易造成草地贪夜蛾抗性增加,而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易引发农产品安全、环境安全等问题。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提倡生物农药的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具有多重作用机制,且对环境安全,能够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苦参碱和印楝素都是世界公认的广谱、高效、低毒、易降解、无残留的植物源农药,且对人畜无危害[4-5]。有研究表明,印楝素的时效性虽然不如化学农药,但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较好的毒杀活性和拒食活性[6]。本试验选取了印楝素乳油、苦参碱水剂以及苦参碱和印楝素的复配剂3种生物农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旨在为草地贪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玉米品种为新玉1822。
试验药剂:1%苦参·印楝素乳油,云南绿戎生物产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登记证号:PD20110336)生产;1%苦参碱水剂,江苏功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登记证号:PD20131467)生产;0.3%印楝素乳油,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登记证号:PD20101580)生产。
试验设在昆明市西山区海口街道双哨居委会进行,试验田块总面积2333 m2。
试验共设4个处理,包括3个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22 m2(2.2 m×10 m),随机区组排列,四周设保护行。除药剂处理因素外,其他管理措施一致。试验前及过程中,试验区不施用其他对草地贪夜蛾有防治作用的药剂。
试验期间共施药1次,时间为7月29日(大喇叭口期)16:00时以后。各药剂根据表1的小区用量兑水喷施,每个小区用水量为1 L。
表1 各药剂施用量
施药时草地贪夜蛾普遍发生,施药前调查草地贪夜蛾受害株率接近100%,田间幼虫在1—5龄不等,主要以3龄为主。
每个小区随机选取20株玉米作为调查对象,挂牌标记,记录活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3 d、7 d、10 d分别调查1次,共调查4次。
防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数-施药后虫口数)/施药前虫口数×100
相对防效(%)=(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利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进行试验数据统计和分析。
由表2可知,药后3 d,1%苦参·印楝素乳油(处理A)和1%苦参碱水剂(处理B)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且防效较好,都在80%以上,极显著高于0.3%印楝素乳油(处理C),其防效为53.41%;药后7 d,处理A的防效为42.95%,处理B的防效为46.41%,二者差异不显著,处理C的防效为19.65%,极显著低于另外2个处理;药后10 d,3个药剂处理的防效差异显著,其中处理A防效最好,为58.87%;其次是处理B,为47.94%;最后是处理C,为21.11%。
表2 各处理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1%苦参·印楝素乳油和1%苦参碱水剂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防效较好,药后3 d的防效均达80%以上,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7 d、10 d的防效均在42%以上,持效性也较好;1%苦参·印楝素乳油药后7 d、10 d的防效都稍高于1%苦参碱水剂,说明1%苦参·印楝素乳油的持效性稍好于1%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对玉米草地贪夜蛾也具一定防效,但整体表现都较差。
因此,在玉米草地贪夜蛾幼虫期宜选用1%苦参·印楝素乳油和1%苦参碱水剂进行防治;在实际生产上也可将1%苦参·印楝素乳油和1%苦参碱水剂与化学农药交替使用,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延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