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炎
(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常州 213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私家车数量近年来持续暴增,在使用中难免需要汽车检测与维修服务,市场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扩大,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优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的使命任务,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尽管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院校设置了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但所开展的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还存在着不够深入认识此专业的情况,工程力学课程作为该专业的基础性课程,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受到了不利影响,难以夯实学生工程力学理论知识基础,不能很好地给学生检测与维修实践行为提供理论支持,由此可见,推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工程力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些职业院校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并未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变为实践技能,学校没有与汽车检测、维修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令学生严重缺少实践机会,这种状态下,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胜任岗位工作,不利于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市场核心优势[1]。
有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师习惯性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对学生的吸引性较差,难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起来,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甚至有学生感觉课程枯燥无味,抵触、抗拒该门课程,频繁出现上课睡觉、玩手机、逃课等行为[2]。
纵观我国职业院校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可以发现,该课程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普遍以理论知识考试为途径掌握学生学情与课程教学质量,难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考评活动直观、全面、动态反映教学情况,不利于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影响了课程的创新与改进[3]。
新时期,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中的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要做到理实结合,准确定位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树立起现代化教学观念,走出以灌输知识为教学目标的思想误区,从三维教学目标入手进行课程改革,针对教学内容,明确每节课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三维合一培养学生学科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机会在实践动手中获取成功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积累更多知识与技能,夯实学生的基本功,为学生提供多问、多练、多做的机会。教师有意识加强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关注与培养工作,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备操作步骤,保证实验过程安全可靠,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给学生带来到企业实习的充足机会,落实“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与消化工程力学理论知识[4]。
例如,在静力学基础课程中“静力学基本概念”这节课教学中,教师用手推动粉笔盒,学生看见粉笔盒在课桌上运动,从粉笔盒与手之间有力的作用回顾了力的概念,教师继续借助粉笔盒演示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和相对于地球处于静止的状态过程,激发学生提出“平衡”的概念问题,运用同样的方法促使学生提出“刚体”的概念问题,学生被眼前的粉笔盒各种状态所吸引,产生了探索兴趣,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归纳刚体与平衡概念,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效果。此外,由于刚体是抽象化概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为了让学生体验这个理想的力学模型,教师带领学生到依托VR技术、多媒体技术、先进信息技术的学校虚拟实验室,在实验室中“观察”刚体,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观观察、交流合作深刻理解并记住了本节课的静力学基本概念,形成了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信,实践能力大大提升,顺利完成了课程教学目标,为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中灵活运用静力学知识打下了坚实基础。
工程力学课程教材中的知识有限,且内容较为枯燥、沉闷、无趣,加之教材使用一段时间后难免与现代社会发展脱节,愈加远离学生们的实际生活,无法满足学生们与时俱进了解、学习课程相关新知识、新理念、分析新案例的学习需求,也不利于教师创新课程教学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工程力学教学改革可以从弥补教材不足的路径入手,一方面挖掘该门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通过课程整合丰富教学内容,增加课程教学趣味性,便于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该门课程知识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引入互联网教学资源、生活教育资源,将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关注的、生活中存在的相关信息融入教学内容中,促进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发展,为教师灵活运用微课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创造便利条件。
例如,在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课程中“平面应力状态应力分析”这节课教学中,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同时在网络平台搜集相关真实案例,学生看到了自己喜欢的车型,讨论其构件中脆性材料与塑性材料在相同外力作用下的破坏形式,思考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破坏形式,运用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计算此过程产生的断口、颈缩、屈服滑移线等机械性能值,给行车安全、汽车保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提出更多建议,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采取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革新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让学生运用学校的汽车模型应用平面应力状态应力知识解决实际的汽车检测问题,将活动过程拍照或者录像下来,分享彼此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经验,交流应力状态的各种信息,提高计算应变能体积、密度等相关数据的效率和精准度。
职业院校在改革创新工程力学课程期间,要重视教学评价的独特作用,不仅要开展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也要开展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考核,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之处制订与其情况相符的培养计划,将教师打造成“双师型”的优秀教师,将学生培养成复合型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通过健全教学评价工作,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问题,制定并落实改进教学的方法,为课程改革提供正确方向,给教学进步带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量[5]。
例如,职业院校为工程力学课程教师提供到企业顶岗的进修机会,教师在参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经营、管理、业务决策过程中,动态掌握市场情况,弥补了自身长久以来一直在学校教学脱离社会环境的不足,顺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提升教学能力,企业给教师的定岗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学校以此为依据了解教师的进步与发展情况,为后续的优秀教师培养提供参考信息,为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与改革打造专业师资力量。此外,学校从学生的相关技能大赛参加频率、获奖次数、学习态度、实习行为等多方面完善考评工作,避免新时期的学生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出现“书呆子”“考试机器”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转移人才过程中,需积极改革创新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工作,以课程教学现存问题为改革导向,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不断提升工程力学课程建设水平与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