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究

2021-11-05 13:16张冠孙文磊赵冬梅谭洁彭炫万立中
中国市场 2021年29期
关键词:双一流创新创业建设

张冠 孙文磊 赵冬梅 谭洁 彭炫 万立中

[摘 要]“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必将增速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当地政府细化政策、统筹资源打通“地方政府-高校-区域经济市场”之间的物质流、信息流、能量流;需要区域经济市场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并去粗存精,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提高企业参与内驱力;需要高校完善“双创”教育体系,打造创业型“双一流”大学,创建良好的“双创”教育环境。

[关键词]创新创业;“双一流”建设;能力提升路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9.058

1 引言

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高校综合改革、促进人才全面发展作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1]。“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理念,以执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奋力完成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推进成果转化的历史使命[2]。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就业难”浪潮,许多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潮流进行自主创业。理论上大学生已经具备凭借专业所学,不断积累实践经验、社会资源从而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然而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大学生个体能力与具备资源的差异、外部竞争的激烈,缺乏创业教育相关培训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非常低。

本文探究了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历史使命与担当,深挖了“双创”教育的概念与内涵,剖析了大学生“双创”能力提升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当代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着力点与路径。

2 “双一流”建設背景下高校的历史使命与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还是靠人才、靠教育。“双一流”建设高校应把全面服务“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身历史使命,“双一流”高校也应把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身的责任与担当。“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将教育强国作为自身重要职责,为各级各类教育引领发展方向,为全国高校树立标杆、做出示范,带动其他高校一起传承文化、改革创新,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多部门协同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科研成果向产业化应用发展,为生命科学、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等战略领域领跑世界输送智力和人才[3-7]。

3 “双创”教育的内涵与困境

3.1 “双创”教育的内涵

《辞海》对创新的定义是“创造新的革新”,创新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创新教育不应只是对受教育者的创新技能进行培养,还应培养其创新素养、开发其创新潜能。创业教育应培养、提升受教育者创业思维、理念、素养、精神等方面的水准,从而在途径与方法层面指导其创业行为,在满足区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需求的同时实现个人在企业、社会中的价值[8]。

3.2 “双创”教育的困境

通过调研发现,“双创”教育面临的困境可以从“双创”教育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所面临的困境,首先“双创”教育区域生态系统,包括受教育者、地方政府、高校、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区域经济市场6个基本单元,基本单元分布在各自时间、空间坐标上,各基本单元之间流通着能量、物质、信息流,通过分析各基本单元各自面临的问题、困境,以及能量、物质、信息流在其间流通过程中的阻力便能准确把握整个“双创”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受教育者本身对于创新创业的概念理解不到位、迫于学业的压力与高中时候的学习惯性而缺乏创新精神与创业动机、资金短缺、个人阅历浅、知识储备少。地方政府并未就“双创”教育设立专门的财政支持体系,政策、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不连续,地方政府的政策经常以号召性、指令性、行政化的方式推行。企业追求利润的增长与商业目标,拥有的大量场地、设备、技术等资源是用来满足自身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愿意提供给“双创”教育实践的积极性并不高。

高校的困境主要集中体现在内在保守性和外在弱势性,教育与社会之间关系决定教育的保守性[9]。

4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着力点与路径

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可以从“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探讨系统各组员扮演的角色、作用以及之间流通的各种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10]。从受教育者、企业、政府、高校与事业单位四个层面来分别阐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着力点与路径。“双一流”高校的建设、“双创”能力的培养需要靠高校自身改革、政府资金与政策支持,以及高校、政府、企业之间协同平台的建设。硅谷及128公路所创造的奇迹有赖于斯坦福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对区域创新创业水平的卓越贡献。

4.1 塑造学生创业型人格,提升“双创”内驱力

大学生创业型人格塑造工作具有长期性、烦琐性、复杂性,需要相关学者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不断探索新的“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型人格塑造路径,从而提升“双创”内驱力,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步伐。

具体可以通过两个步骤:一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新时代青年应该树立宏伟的奋斗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青年就应担负起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二是塑造学生的创业型人格。塑造学生创业型人格,需要把握准何为创业型人格,创业型人格可以具体从个人对自己人格特征的认识、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对所处环境的反应情况三个方面理解。创业型人格的人对于创业的兴趣处在核心地位。

4.2  拓展产学研合作模式,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地方产业的加入与支持将会极大促进高校学生的“双创”教育发展,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将会帮助高校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国内外有关于产、学、研结合非常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模式一: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实验室或实训室,企业赠送给学校软硬件,学校以企业名称命名共建的实验室或实训室,提供给学生实验环境以及创新创业环境;模式二: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在企业投资赞助下,学校建立学生随时可以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培训教师和学生,培养的人才输送给企业;模式三:校企深度融合,在企业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给学生到企业参观和实习的机会。

猜你喜欢
双一流创新创业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